新浪新闻

皖江文化丨追寻皖江两岸文明之光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关注

关键词

安庆

古皖国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徽班

清乾隆年间,怀宁一带艺人组成“四大徽班”进京,潜山人程长庚,成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黄梅戏

经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黄梅戏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

桐城派

明代中期以来,桐城学派大兴,人才迭起。清康、乾之际,以方苞、刘大櫆为首,开始形成桐城文派。

池州

傩戏

池州傩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汇集了从夏商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文化信息。

青阳腔

青阳腔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秋浦歌

诗仙李白在这里赋《秋浦歌》十七首。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

铜陵

铜文化

铜陵的采冶铜历史绵延3000余年,因而积累、蕴藏了以铜文化为主轴的铜都文化。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是千年江南古埠,大通古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走向辉煌,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

芜湖

人字洞遗址

人字洞遗址是目前欧亚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

芜湖铁画

以锤代笔,以铁作墨,以砧为案,画面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具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

马鞍山

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诗歌文化

马鞍山是文人墨客偏爱的山水之都。李白等600多位诗人曾栖居于这片土地,留下了千余篇脍炙人口的诗文。

工业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马鞍山挺起中国钢铁的脊梁,长江工业文化孕育而生。

合肥

有巢氏

几十万年前有巢氏,构木为巢起源于此。有巢氏开创了巢居文明。

包公

包公一生,表现出廉洁奉公、改革吏治、严惩腐败、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高风亮节。

淮军文化

淮军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前身,刘铭传、丁汝昌等是淮军将领的代表。

渡江战役

合肥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这场伟大战役的辉煌历程。

创新文化

合肥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各地文化亮点

安庆

安庆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东周时期的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安庆人文荟萃。千百年来,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方东树、姚莹、吴汝纶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社会活动家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我国文学史上极具价值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出自安庆境内怀宁、潜山一带民间,是汉代诗歌中的杰出作品。此外,安庆还是“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书法、篆刻以怀宁邓石如最为杰出;著名画家李公麟博学多才,被誉为“宋画第一”。以安庆艺人为主组成的“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产生打下基础。戏曲文化代代相传。经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黄梅戏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桐城文派主张文道合一,把唐宋八大家文章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清道、咸年间,时人就有“天下文章尽归桐城”之说。

池州

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方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热土。

诗仙李白赋《秋浦歌》十七首,杜牧著《清明》诗,孕育于此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池州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的九华山坐落于此,拥有4A级景区17个。

池州傩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艺术呈现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傩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傩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汇集了从夏、商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众多文化信息。青阳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其与徽州腔一同被誉为“徽池雅调”。青阳腔由皖南伸展到闽、粤、湘、赣、鄂、蜀、晋、鲁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为“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铜陵

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获得的第一批成果之一。铜陵的采冶铜历史,悠久而漫长,积累、蕴藏了以铜文化为主轴的铜都文化。铜陵做为中国古铜都,秉承了传统,现代铜工业又创造了新的更为辉煌的铜文化。铜陵以铜得名,因铜兴市,铜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内核。

十余年来,连续举办的青铜文化博览会(节),推动和影响了铜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城市中林立的铜雕塑成为古铜都的城市现象;以古铜都、铜文化为题材和背景的文学艺术创作使城市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铜工艺品是铜文化的物质载体,已成为铜陵特色产业之一;以中国青铜文化研究会、铜陵市铜文化研究会为组织形式的不同层次的铜文化研究和宣传,既有社会层面上普及的效果,更有学术理论上高起点的统领。丰富多彩的铜陵城市文化和悠久的古采冶铜历史、辉煌的现代铜工业成就一起,构成了中国古铜都的基础。

芜湖

芜湖历史悠久,故地名鸠兹。鸠兹地名最早见于 《左传·襄公三年》:“春,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芜湖的人字洞遗址是目前欧亚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将亚洲人类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为亚洲是早期人类起源地区之一的观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近年来,芜湖聚焦“三源四地”,即中国古人类之源、长江下游工业文明之源、芜湖城市之源和中国新文化运动萌发地、安徽革命策源地、皖南皖江抗日主阵地和大军渡江突破地,开展考古研究,阐释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标识。去年,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各类文化遗产正在走进百姓生活。芜湖铁画,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它以锤代笔,以铁作墨,以砧为案,画面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具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1959年创作的巨幅铁画《迎客松》一直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马鞍山

坐落长江之滨,地处吴头楚尾,马鞍山因江而兴。悠久的长江文明源头文化、独特的长江山水文化、灿烂的长江诗歌文化、光荣的长江红色文化、繁盛的长江工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碰撞、融汇在长江马鞍山段。

长江凌家滩遗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李白文化、诗歌文化,赋予这座城市“柔”的灵魂。从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谢朓开始,以诗仙李白流连终老于此为标志,千余年来,诗人与马鞍山的情意成就了这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如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金名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马鞍山的钢铁工业文化孕育而生。

合肥

以合肥为中心的环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辉映。合肥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也拥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文化特色鲜明,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几十万年前有巢氏,构木为巢起源于此。巢湖文化在撞击中融合发展,在包容中吸取精华,形成了“家为源、水为魂、和为贵、农为本、言为根”的文化个性特征。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之名。包拯的执政理念和高风亮节影响深远。如今,合肥精心打造的“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及优秀节目展演、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地铁包公文化墙、“一路清廉”景区等,让包公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晋文婧

本版制图/李 晨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