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缅甸女人昂山素季何以伟大?

新浪新闻

关注

文/赵灵敏

据报道,11月8日举行的缅甸大选已经有了结果,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已经赢得了约70%的选票,有望在缅甸单独执政。而即使因为宪法的规定不能参选总统,昂山素季也已经表明会“凌驾于总统之上”,预计她会像印度的索尼娅·甘地一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缅甸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索尼娅·甘地因为出生于意大利,担心做总理不能为印度人接受,转而扶持莫曼汗·辛格做了10年总理,自己在幕后发挥作用。

应该说,此次大选能顺利举行,成为缅甸历史上最自由公正的选举,昂山素季功不可没。2008年军方操控的国会制订新宪法,定下了两个紧箍咒:一是国会议席要预留1/4给军方,而修宪则需3/4议席通过,也就是说,没有军方的同意不能修宪;二是禁止配偶子女有外国国籍的人任总统,而昂山素季因为丈夫孩子是英国人而失去了担任总统的资格,这明显是一个为她量身定制的条款。面对这写明显不合理的规定,昂山素季有两个选择︰要么抵制选举,率领支持者抗争,玉石俱焚,重演历史悲剧;要么从大局出发,放眼长远,做好长期周旋的准备。昂山素季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与她一贯坚持的理想平和、非暴力抗争的政治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她不仅仅是孤儿寡母

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日本京都大学的访问学者,坚定的非暴力理念,这样的经历固然令人羡慕,但远不足以使她成为缅甸反对派的当然领袖。1988年,在西方生活了28年、已经是英国藏学家阿里斯的妻子、为探视母病偶然回国的她,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是遇刺身亡的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女儿。对很多缅甸人来说,她的面庞和眼睛很容易让人想起昂山将军。

在南亚和东南亚,政治可以说是一项家族事业。当万众敬仰的政治领袖去世或被仇杀后,出于对“第一家庭”的膜拜和同情,其妻子或女儿往往在民众拥戴下,沿着亲人鲜血铺成的道路,一步步走向政坛。也因此,这一地区涌现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她接的是丈夫的班;也涌现了穆斯林世界第一位女总理贝·布托,她继承的是父亲的衣钵,并在遗嘱中指定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孤儿寡母”政治。

昂山素季最初的崛起,显然离不开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但很快,昂山素季树立了有别于父亲的鲜明的个人形象,一方面,她美丽、平和,全力付出,而另一方面,她内心强大,极有毅力。这让她和一众为了巩固和扩大家族利益而参政、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的“孤儿寡母”们划清了界限。

1989年4月5日,缅甸一个小镇的街头,正在进行巡回演讲的昂山素季遇到了一队士兵,他们威胁说如果再往前走就要开枪,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昂山素季让她的支持者们站到边上,独自一人走上前去。在相持的最后一刻,带队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开火。在士兵们撤走之后,昂山素季转身离开,背后汗湿了一片。

这是杨紫琼主演的电影《昂山素季》中的一个镜头,也是一件足以证明昂山素季道德勇气的真事。回忆起这一幕,昂山素季说:“我发现,恐惧来自敌意。当我被充满敌意的军队包围时,我没有感到害怕,因为我从未对他们怀有敌意。”

1990年,昂山素季领导“全国民主联盟”取得了大选的胜利,但结果最终被取消,她本人遭到软禁。在软禁期间,她读书、弹琴、思考,一切如常。软禁解除后,她从未渲染过个人的遭遇。面对极权主义、暴力、监禁、暗杀、言论控制的现实, 昂山素季总以从容姿态作无声的抗议,而反对以暴易暴。在她看来,以暴易暴表面上看最有效果,实际上却让自己堕落为与军政权同样的地步。给传统上不择手段的政治赋予道德的意涵,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1962年以来,缅甸的军人历经叛乱、民族分裂和西方经济制裁而巍然不倒,却把这个头带鲜花的纤弱女人视做最大的敌人,原因恰在于此。

对于在崇尚流血牺牲和不妥协斗争的氛围中长大的中国人而言,要么觉得昂山素季名大于实,要么觉得她懦弱,不敢反抗。而没有意识到:人在面对威胁时,本能的会选择暴力抵抗。但在非暴力运动中,人们以非暴力对抗暴力,这是需要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勇气。这个世界的法则是“以牙还牙”。但用仇恨去报复仇恨,只会在仇恨的深渊中万劫不复。而要用爱去战胜仇恨,对血肉之躯的人,又谈何容易!宽恕敌人需要宽广和自由的心灵。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非暴力不合作能够成功的条件是统治阶层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残暴,社会大多数也能够保持理性的克制。缅甸军政府纵然倒行逆施,毕竟没有把昂山素季投入监狱,也没有耍弄手段让她不明不白地死去。如果面对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估计她早已被党卫军或者克格勃暗杀。从这个意义上讲,昂山素季的伟大,属于全体缅甸人。

“我做任何事从来不是为了争取人气”

自1962年以来,缅甸一直由军人统治,军方在1988年的那次学生运动中镇压了数千人,引发众怒,美国等多个国家对缅甸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2010年11月,以吴登盛为首的军政府开始了民主化进程,取消党禁报禁,释放政治犯,西方社会一片欢腾。美国国务卿自1955年以来首次对缅甸进行访问,一些国家解除了对缅甸的制裁。缅甸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5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却发现缅甸民主有倒退的迹象。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撰写了一篇关于缅甸极端佛教运动的报道,之后便被禁止入境。外国记者的签证期限被缩短。2014年2月,当局根据英国殖民时代的《国家机密法》,把一些记者关进了监狱。更根本的是,确保军人在政治上优先地位的法律依旧:宪法确保武装部队在议会和政府的控制地位。目前缅甸议会的组成情况是:70%以上是缅甸军队支持的巩固发展党成员,25%则是不经选举便拥有席位的军人。

而且,政府始终不肯修改阻止她参选总统的宪法59条,这意味着即便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她也不可能成为总统。还有罗兴亚人的问题。罗兴亚人是生活在缅甸西部、信奉伊斯兰教、讲孟加拉语的少数民族,在英国殖民时期从英属印度迁移到同属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在佛教徒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缅甸,罗兴亚长期受到迫害。2012年6月,在穆斯林男子强奸女佛教徒传闻的影响下,数百名罗兴亚人被打死,超过10万罗兴亚人背井离乡。2014年1月,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几十名罗兴亚人被打死。而在这过程中,缅甸政府被指责为不作为,明里暗里对罗兴亚人进行种族清洗。

面对这些情况,很多人希望作为世界知名民主斗士的昂山素季,能够以不妥协的态度大声疾呼,谴责缅甸当局。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拒绝这样做。她不肯谴责缅甸政府打压记者和歧视罗兴亚人的做法;即便不能参选总统,她也没有号召人们地址大选。她担任主席的一个委员会,负责调查贫困的农民与中国投资的莱比塘铜矿公司之间的土地纠纷,她却站在了中国公司那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些西方外交官认为昂山素季是受到了一个小圈子智囊团的不良影响,其中一人的丈夫是个势力很强的商人,2012年前一直被列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上;另一人是一名若开族医生,在缅甸西部与罗辛亚族发生冲突的正是若开族。

在笔者看来,这种看法显然低估了昂山素季。作为一个经历了大风大雨、一直有良好判断力的政治家,昂山素季误信“小人谗言”的可能性很小。她的中庸和谨慎,是她本性使然,也和她一贯以来的政治信念是一脉相承的。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激烈的人,她的力量来自于平和的坚持,而不是强硬的对抗。在人类历史上,慷慨激昂、快意恩仇的反对者从来不缺,但从反对者成功转型为政治家的个案却少之又少,因为后者更需要调和利益分歧、居间斡旋折冲、有退有进的行政管理才能。一味地指责、为反对而反对,虽然看起来很过瘾,却往往会埋下社会撕裂的病根。

面对人们的诘问,昂山素季说,“我做任何事,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争取人气。有时政治人物必须做一些人们不喜欢的事情。”显然,她的自我期许不是一个终身的反对者,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目前,缅甸政府已经宣布会接受选举结果,缅甸的民主进程已经不可逆转。未来,缅甸面对着宗教与种族的尖锐矛盾,而自1962年就在缅甸大权独揽的军方,未来仍将会是缅甸政坛的重要力量。如何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纷争,昂山素季的真正挑战才刚刚开始。不过以她敢于妥协的大智慧和勇气,缅甸的民主前景仍是乐观的。

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

责任编辑:李清 SN2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