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选的十字路口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纪硕鸣
香港2017年特首普选的前夜成为一场豪赌的博奕。中央政府以基本法为基准,以爱国爱港为首要条件,准备让香港尝试中国从来没有过的一人一票民主参选特首;香港的泛民主派基于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开始就推崇能全民参与,期待实施一人一票的具国际标准的西方式民主,更以冲击香港法治和繁荣稳定的“占领中环"施压。普选成为香港何去何从的赌注,中央和泛民尤如庄家和闲家互不相让地不断亮出底牌,庄家以基本法为依归,大权在握,要回归香港法治的核心价值;闲家则以“民情"要挟,坚持公民提名死守不让。
因为普选,香港又一次走在了十字路口。
全国人大常委会用一周的时间审议香港政府早前提出的政改报告,建制派很有信心中央将坚守爱国爱港的强硬立场,特首候选人要获提名委员会半数通过;泛民派亦坚持香港特首普选方案须遵守国际标准,特首候选人要有公民提名,否则抗争的行动便会一波接一波地出现。火药味极浓。
审议后的政改方案,可以想象的空间不大,香港未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接受中央提出的香港特首普选方案,循序渐进“袋住先"(先接受下来);方案得不到泛民的认同,立法会投票无法获2/3多数的通过,政改原地踏步;激进民众发动“占中"要以玉石俱焚抗衡,香港的繁荣稳定受到威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香港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在深圳参加政改座谈会时明确表示,是次关于特首普选的争议,比历次争议都激烈。“表面上是制度之争、规则之争,而实质上是政治问题。这个政治问题是:要不要遵守香港基本法,要不要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的界线和标准。"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古今中外无数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因为有些人威胁发动激进违法活动,就屈服,那只会换来更多、更大的违法活动。如果这样,香港将永无宁日,国家将永无宁日。"
泛民也不示弱,来自公民党、民主党、工党、人民力量及社民连等26位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携手签署的“政改承诺书”。强调决不会辜负80万人公投的意愿,坚拒有筛选的普选方案。香港立法会议员何俊仁称:“我们要求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选举制度,除了一人一票选特首,还包括没有筛选的提名制度是必须的,是我们的底线,是无路可退。"
政府对政改摆出强硬姿态后,和平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向北京发出通牒,警告若人大常委会本月底为政改定出最后框架,作出“提委会过半数提名”或“限制特首候选人人数"决定,就再无任何转弯余地,占中必然进行。学联、民阵、泛民议员均表明力撑戴耀廷,学联威胁将发动罢课。
依目前的对峙、对抗的烈度来看,双方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可以破局,期待互相妥协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性极微。最终的结果无论是政改原地踏步、还是占中破坏香港繁荣稳定,都是下注普选却没有赢家的博奕。香港回归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中包容两制,本来就是妥协的产物。如今,除了迷恋“博弈”却丢失了体现包容、谅解为特点的妥协。一场博奕成就没有赢家的豪赌,赌上的是香港的未来和前途,这有些无奈,却是十分惨酷的现实。
其实,回归不到十年,香港就启动了政改。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长官及2008年立法会产生办法之改革建议,但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民间支持。
按规定,政改方案必须在香港立法会获得2/3的支持才能通过。一直以来,香港立法会的立法会议员中支持政府的议员没能超过2/3,政府很多政策无法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由于泛民主派认为政府提出的方案过于保守,加上没有全面普选的时间表,香港史上第一次民主发展的政改方案最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而在立法会流产,香港政改一启动就遭遇滑铁卢。
政改原地踏步,争议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新一轮香港政改在2007年掀起,根据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制发展绿皮书》进行讨论后发表声明,确定2012年不实行普选,普选行政长官的时间表定为2017年。针对全国人大的声明,泛民一直为之争取普选抗争,不惜政改不成功再次原地踏步。
到了2010年4月14日,政府提出《2012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建议方案》。但该方案最初没有一人一票的普选概念,泛民群起抗议抵制,眼见政改又要流产。
当时在中央授意下,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就政改方案与民主党3名核心成员何俊仁、刘慧卿及张文光破冰会面,最终北京接纳民主党提出的区议会功能界别改良的一人二票方案,让不属现存功能组别之选民再以一人一票选出立法会新增5席的“区议会功能界别"议席,香港终能试着有小范围的一人一票“普选",从而换取了民主党在立法会内的支持,顺利通过了那一次的政改方案。2012年让香港在政改路上往前跨了一小步。
但争取全面普选的声音一直在回归后的香港回荡。那一次妥协争取到部分普选的民主党被泛民派看作是全面普选的罪人,在接着的立法会选举中,民主党没有因此占到便宜,党主席要引咎辞职。中央也有人认为他们阻挠了原有方案的实施,没有跟进继续争取民主党,令较温和的民主党觉得走在普选的十字路口里外不是人。今天这场争取全面普选的博奕中变得更为坚持,而不愿退让了。
根据泛民主派及港大民调显示,支持全面普选的市民一直以来均超过六成。根据基本法的要求,因应民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了香港可于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2020年普选立法会的普选时间表。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45条,普选行政长官的候选人是“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而社会普遍关注的却是“提名委员会"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有广泛代表性"。中央倾向的选举方案举出法理依据,一国两制下的政府施政,离不开《基本法》。
中央并没有食言到2017年香港市民可以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承诺,这与香港泛民提出的一人一票“普选"在形式上趋同。两者的分歧在于,泛民提出特首候选人必须允许公民提名、普选方式要符合民主选举的国际标准、候选人不应该有筛选;而北京坚持倾向特首必须由爱国爱港人士担任,特首候选人必须经过筛选,必须经过半数以上选委会选出,然后才让香港市民一人一票作选择。北京此举根据基本法碓定的提名条件,同时也要确保香港一人一票选出的特首不会和中央背道而驰。北京认为:特首选举关系到国家安全,你选一个对抗中央的特首对香港和对中国都是灾难。在特首候选人产生的方式上,北京和泛民在开始就有极大的差别。
中央和泛民间缺乏互信。中央政府担忧普选特首被泛民操弄,选出与中央对抗者;泛民强调港人治港,要求程序上显示普选的意义,恐惧香港被过多的干预。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中央现时只能接受他信任的人参选的特首选举,即使是泛民当中的温和派,中央也不会接受该人任特首。中央愈来愈坦白地突出“国家安全”概念,在中央与泛民严重欠缺互信下,相信即使是泛民当中的温和派,中央也不会接受该人任特首。
在这状况下,刘兆佳称只能寄望扩大建制光谱,在维持过半数门坎下改革提委会组成,盼可选出一个开明建制派人士当特首,推动社会改革。
强调香港普选涉及“国家安全”不能让步,泛民阵营质疑中央以抽象虚无概念制造恐慌。泛民认为,当下绝大多数香港市民不希望见到的是政治好恶上的筛选,港人最为抗拒的是对特首候选人进行意识形态的划线,以参选者是不是“自己人”作为“入闸”的标准。中央不能因为权力在自己一方,就依持“话事者”的心态,认为可以在普选的提名程序问题上肆意打压民主派。
前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表示,普选中国家安全遇到了公民提名,他认为,香港是个国际性城市,要与国际社会接轨。绝大多数民主地区对普选的定义不只是一人一票,还包括不对候选人的资格设有不合理的限制。何谓不合理的限制,可以客观讨论。例如,提名制度不可限制有相当民众支持的人参选是个合理要求。这样的国际标准不应该违反《基本法》。现在政改面对的困难是国家安全凌驾所有标准,而国家安全却好像没有客观标准。
在香港普选的光谱下,“占中"箭在弦上,“反占中"亦擂响战鼓,同样为普选双方剑拔弩张。香港社会因为政治分歧被撕裂,香港的商业前途可能因为政治遭到前所未有的伤害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正在审议相关香港的普选报告,回归基本法是前提,各方政治角力都试图决定香港何去何从,影响由普选掀起的巨浪对香港社会的冲激。香港普选的十字路口,该选择走向哪里?尤关中国的安全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牵动的不仅是北京、香港,全世界都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