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EMBA同学同行专题报道丨海马体创始人黄逸涵:为世界呈现心动的美好
新国潮新消费的滔天巨浪席卷而来。复旦大学EMBA《同学同行》本次专题,聚焦新国潮新消费,共同探究这股潮流的现状与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近海马体照相馆的创始人,复旦大学EMBA 2020级同学黄逸涵,共同探讨国潮文化和国风摄影服务的未来。
兴趣使然,跨界创立海马体照相馆
受比尔盖茨影响,黄逸涵自小便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正巧摄影是自己的一大爱好,他便决定将爱好与梦想相结合。大三那年,他认识了一位善于妆造的搭档,那时她当模特,黄逸涵当摄影师。妆造加摄影的组合使他们具备了开设工作室的基础能力,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办工作室,携手走上创业的道路。随着规模逐渐扩大,这间工作室渐渐发展为后来的海马体,而搭档也成为了黄逸涵如今的爱人。
黄逸涵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系统与管理,先前也并未有关管理的经验。用他的话说,创业初衷就是纯纯的热爱。可在各个方面都是“新手”的黄逸涵没过多久便迎来了沟通不畅的问题。“当你管理两三百人的时候,你就觉得很难认识每一个人了,而且很难有时间与所有人沟通交流;当我们现在有8000位伙伴的时候,如何把内心的渴望或者需求进行传递更是困难。”意识到内向性格与缺乏管理经验带来的种种问题后,黄逸涵毅然走出舒适圈。他开始增大沟通交流的范围,也开始努力倾听成员们的声音,因为把一家企业内员工认知和方向拉齐,将会让努力事半功倍。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渐渐事业有成的他也褪去了胆怯和内向,变得健谈而热情起来。
伴随着性格改变的,还有黄逸涵的经营理念。在最初创业的三年,他选择了写真摄影,合理的定价搭配上优质的出片,理应吸引来大量顾客,然而自己的工作室却十分冷清。起初他还将这些情况归结为顾客“不识货”。但久而久之,黄逸涵发现可能是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从2015年开始,海马体渐渐开始转向一家用户导向的公司。通过发掘和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适配顾客喜好的产品和服务,于是有了最初出圈的“最美证件照”,用相对轻快简的摄影模式给到顾客更好的服务体验、更满意的交付成片。在他看来,探索这个商业模式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伴随着产品体系的改变和整体组织架构的革新。如今的他每每回望这段创业历程,还是习惯以如履薄冰加以形容。
漫漫发展路,个性化与标准化并存
大多数人初识海马体都是因为证件照或是职业形象照。为了保证多元化,避免品类的单一,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黄逸涵也在不断摸索。摄影相较于其他记录形式,更能呈现人们的情感瞬间或者是美好瞬间。这一特性除了能用于证件照,更是能通过各种方式为世界呈现值得心动的美好,例如生日、各种纪念日等,而这也与海马体的使命相契合。利用专业的能力以及专业审美,把这些精彩瞬间加以挖掘或是呈现。
例如海马体的全家福不同于传统的合照,黄逸涵提出了“家庭团建”的理念。约定一个特定时间,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下团圆的美好过程。“最终的成果可能是一些照片,但是团圆的过程才是他看重的,照片只是记录美好的载体。”而海马体需要做的便是设计流程、润色过程、妆造及最终的出片等。顾客不仅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服装,甚至可以选择在预约环节开始全程跟拍,记录团聚过程抑或是对家人们的期望与祝福。而最后的影像海马体也会为顾客永久管理。如今每到各种节日,海马体便会推出契合节日特色的服务,由证件照开始发展,海马体正逐渐向人文关怀方向扩展业务。
然而过度的定制化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作为服务行业从业者,黄逸涵也深知标准化的重要性:“在未来,标准化甚至是行业生存的底线。”如何做到每个人来到海马体的门店,摄影师都能个性化地去适配需求,同时保证出片和服务质量是海马体发展路上绕不开的话题。但由于人的个性与审美风格的不同,摄影行业的标准化困难重重。
为了做到标准化的同时不失特色,黄逸涵下足了功夫。海马体建立了标准化专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评分体系。通过将所有照片传回总部进行评价,并最终与门店内的化妆师摄影师挂钩的方式,确保出片质量。这套体系只会指出缺陷之处,提供改进意见,很大程度上为摄影师留足发挥空间。
在客户需求端,黄逸涵更是费尽心思。与大家的主观印象并不同,海马体的受众群体并非只有年轻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儿,生活中都有需要记录的美好时刻。而年龄与文化的跨越带来的便是需求的多样性,黄逸涵明白,对客户需求的良好把握也是海马体稳定发展的必修课。
“以前我们在数字化没有做得很好的情况下,很难知道不同的顾客以前有没有来过,上次来的时候提过怎么样的需求,然后你有怎么样一些特别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平台,海马体可以将顾客从一群精细化到个体,通过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和喜好的把握,保障顾客对出片的满意度,达到口碑的“标准化”。
在店面设置层面,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海马体也不断进行着尝试。从一家门店提供不同风格,到如今针对不同的客群设置不同的门店类型,如今的海马体已囊括了综合店、家庭店、大师店等,通过不同的分工保障出片水准,同时照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用产品说话,全力迎接国潮时代
在早期,黄逸涵认为IP是流量的一种代表,与大IP的合作也大多是为了让海马体走出圈,让更多人知道。但是从前年开始,他开始更加注重于如何将IP变为自己产品的一部分。例如与迪士尼的魔女库伊拉、著名婚纱品牌VERA WANG以及和王者荣耀的合作。许多人对这些IP兴趣十足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他们,而黄逸涵便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痛点。
伴随着近年来国潮风的兴起,在IP合作领域收获匪浅的海马体也应景地推出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贴合的产品。而这一次与之前的IP不同,海马体甚至专门设立了国风场景的研发团队,扎根于对妆面、摄影风格以及视觉设计的研究。“夜宴”的高贵、“长乐”的灵气,不同风格的背后是道具妆容甚至不同的拍摄手法:“我们一套照片出来,它的服装、它的妆容、包括它的画面视觉设计的符号,还有它的光线,它的修图。都是源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古风之外,海马体更是涉足民族风格的研究,多元化的产品线在为顾客带来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广国潮文化。
除去产品研发层面的革新外,海马体还在研发流程和门店设置上为拥抱新国潮做足了准备。“一项创意往往只停留在一两个设计师的脑海里,因此很难被标准化并推广。”为此海马体设置了一套全新的研发流程,由各个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将创意具体化,并经由一套严格的评审会进行可行性评审。在门店设置上,海马体也开设了专业国潮馆。从空间布局,到内部装饰,这一切努力也标志着海马体对国潮的不断探索。
在国潮风研发方面的努力也源于黄逸涵对国潮的态度,他认为新国潮不仅仅只是一个细分市场,而应是一种主流方向。他认为人的潜意识比消费的流行趋势更加深远。中国消费者自幼便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因此国潮文化在国内市场有着很强的根基。
相比于海马体在新国潮研发层面的投入,在多数新国潮品牌极为重视的营销领域,海马体却似乎并不感冒。黄逸涵表示自己并不会在营销层面做特别多的投入:“因为我相信一件事情,我们只要很用心地服务好一个顾客,然后超出他的期望。最后他只要有摄影相关的或者影像相关的,就会想起来海马体。”相比于营销,黄逸涵表示自己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上。轻纱照、全家福、证件照……这一项项产品以及背后的经营模式革新都来源于顾客们的诉求。“通过听取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打磨产品和服务,这便是海马体不断创新的秘诀。”
人文精神促成初心之选
大学期间放手一搏所面对的种种挫折使黄逸涵认识到了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性。“当你管理不同的团队,不同的业务,面对不同的市场竞争时,创始人的认知会决定整家企业的上限。”同时面对着诸如财务、人力、资源、营销、研发以及互联网数字化建设等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时,他也只能放手相信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此时自己的管理能力便是公司稳定的定心丸。因此黄逸涵决定在创业多年后重返校园,渴望学习完善管理体系、增强自身领导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认知边界。
在创业之初,黄逸涵便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希望自己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在商业方面有所成就。随着创业的过程不断推进他逐渐认识到了新兴技术和人文因素对创业历程的影响:“商业是运营好一家企业的底线,但是对于人文的理解决定的是企业的上限。”而复旦在人文方面的底蕴以及将商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深吸引了他,在2020年,他选择了复旦大学EMBA继续学习。
时隔多年,再入课堂的黄逸涵仍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起初为了平衡工作和学习,课程在开始前一年便被他编排入时间表中。在开始学习后他发现自己多虑了,课程与实际管理操作的契合度也能让他随时“学以致用”:“比如战略课程是安排在8月,公司制定战略的时间正好是10月,我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能刚好付诸实践。”
谈到在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给他工作带来的收获和感触时,黄逸涵表示教授思维的传递和在班内担任班委的经历都对他影响颇深。学习期间除去管理方面的课程,EMBA教授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思维的理念都令他的认知发生了升维,也使他在看待许多问题时获得了更高的视角。
今年黄逸涵如期完成了在复旦大学EMBA的全部课程,期间遇到的老师同学们也对黄逸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来到复旦,就有学校的本真那一面。”华民教授的宏观经济、包季鸣教授的领导力、郑明教授的概率统计……黄逸涵对每一门课程如数家珍:“每一门课我的印象都还挺深的,因为我都会回去应用,他们增加了我理性层面的分析维度。”正值复旦大学EMBA二十周年庆,黄逸涵也希望复旦大学EMBA一贯坚持的学术严谨性和人文特色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