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坚守:匠心传承只为这一捧“琼露瑶浆”
曲水流觞,香飘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酒文化”一脉传承且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与酒民俗。 而随着近些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传统酒文化也再次走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琼露瑶浆,源于中华文明的浪漫
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天上酒星造酒的传说。《晋书》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而“酒旗星”,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属于中国古代二十八宿,在没有先进仪器加持的殷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可以凭借肉眼观察到并不算明亮的“酒旗星”,并且留下如此浪漫的有关于酒的传说,不仅奠定了我国酒文化的基础,也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荣耀。
虽然后来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提到“酒星”或“酒旗”的说法,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就在其《月下独酌》之二中写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然而,“酒旗星造酒说”最终也只是一个没有依据的浪漫传说。除“酒星造酒说”之外,历史上还流传着“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和“猿猴造酒说”等传说。
文化自信,“杯中之物”尽显千年优雅
在历史上,中华酒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描述,这也印证了我国传统酒文化的兴起由来已久。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酒文化” 便贯穿始终,并且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古代帝王的祭祀祈福,还是文人墨客广结善缘,都有酒来作为连接。因此,在传统中华文化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因此,对中华传统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提到中华传统酒文化的发展,绕不开的就是口感与健康并重的“露酒文化”。
南商时期,人们就采用曲、黍米原料与香辛植物共酿,以作为祭祀用酒,形成了露酒的雏形;而到了唐代,中国露酒生产开始进入高涨时期,在唐代的饮用酒中,露酒占有很大比例,一代女皇武则天每天饮用石榴露酒。到了明清时期,露酒与现代意义上的露酒基本接近,比如极为盛行的贡酒玫瑰露。可以说,露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酒文化的发展史。
匠心传承,露酒风味纵贯古今
在中华传统酒文化中,人们常常以酒养生,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相识。《诗经豳风》中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认为喝酒和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官仪》中也有“正旦以柏叶酒上寿”的记载。因此,在露酒的发展历程中,健康属性愈加凸显。
而说到健康,北京同仁堂绝对称得上是专业。创办于1669年北京同仁堂,始终坚守“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想信念,为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与产品。自1723年开始,北京同仁堂供御药长达188年,并有在光绪年间为宫廷供如意长生酒、虎骨酒、国公酒等御酒的记载。
在长达三百五十多年的坚守中,北京同仁堂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的饮食之道中吸取灵感,以道法自然为出发点,遵循“药食同源”的理念,坚持“采其地、用其时”, 将上善若水的品格注入“做药”的信仰和标准,淋漓尽致地延伸到“做酒”之上,终于将一腔热忱汇成了饱含希望的同仁御酒。同仁御酒选取优质的茅台镇酱香白酒,最大程度上透过基酒将露酒的绵柔口感发散出来,带给消费者舌尖上的顺滑体验;添加酸枣仁、龙眼肉、枸杞子、菊花、桑椹、青果、薏苡仁共七味传统调养的药食同源食材,将“养生”这一灵魂注入到产品中,实力彰显露酒“润喉又润身”的传统特性。

时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成长与改变,还有传承与坚守;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酒文化传承,需要前人的经验和后人的坚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幸分得一瓢这沁人心脾的琼露瑶浆,这源于北京同仁堂的坚守与探索,守护与传承。在更加无垠的浩瀚星河中,露酒之星永恒闪耀。
(来源:新视线)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