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南阳一男童被狗咬伤不幸离世 疾控部门介入调查

新浪新闻

关注
河南南阳3岁男童被狗咬伤18天后死亡 村委:狗已处置 狗主未找到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阳5月18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近日,河南南阳一名3岁男童被狗咬伤,18天后不幸离世,在网络引起热议。南阳市疾控中心、南阳新野县疾控中心、南阳卧龙区疾控中心均表示对此事已完成初步调查,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基层门诊狂犬疫苗储备情况良好 被动免疫制剂覆盖情况则不尽相同

4月21日,樊女士带孩子来到新野县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门诊对患儿进行了狂犬疫苗注射。面对网络质疑,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建议患儿去上级犬伤处置门诊进行处置,是因为伤者头面部有多处撕裂伤,伤情较重,已超出门诊处置能力(需要麻醉后进行伤口冲洗及伤口部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浸润注射),而并非网络传言的没有储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经过多方采访,记者了解到河南各地乡镇卫生院储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不尽相同。驻马店市新蔡县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每个乡镇都会储备狂犬疫苗,但是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只有新蔡县防疫站有”。

南阳市新野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刘瑞涛告诉记者,新野县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置有疫苗接种门诊,在狂犬病防治方面,每个接种门诊都配备有狂犬疫苗,但是对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一般大一些的乡镇才会根据实际需求和服务能力进行采购。

南阳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科科长王庭柱也表示,乡镇的犬伤处置门诊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县级疾控中心申报狂犬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采购需求,但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需要专业的医师证。各个卫生院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卫生院不具备能力的话,也不会采购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记者走访该事件所涉及的疫苗接种门诊,了解到该男童的犬伤属于Ⅲ级暴露,因此需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置、注射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疫苗质量是否有保证?王庭柱表示,“我们对疫苗管理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异常,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分发、运输、存储安全可控。南阳各接种单位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均来自辖区疾控中心,接种单位之间不能相互流转疫苗。在疫苗分发、运输与保存过程中,必须保证全程冷链,且生产企业把每一支疫苗赋予了18位追溯码,每支疫苗从出厂到基层接种门诊,全程是纳入自动温控追溯系统中的。”记者向新野县疾控中心和卧龙区疾控中心进一步了解,均表示已初步完成调查,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的管理(药品的采购、运输与存放)、狂犬病暴露处置(伤口处置、注射狂犬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

那么,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就能完全避免感染狂犬病的情况发生吗?王庭柱表示,“根据已有案例分析,如果确诊狂犬病,免疫失败是多重因素的结果,可能与头面伤口距离中枢神经近、犬伤情况严重以及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有关,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狂犬病的情况发生,病毒一旦进入神经是不可逆的。”

类似情况如何处理

5月17日,记者致电河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犬伤患者打疫苗须尽快。驻马店市新蔡县防疫站工作人员表示,各乡镇卫生院都有狂犬病疫苗,在Ⅲ级暴露、创伤面积特别大的情况下,需要尽早打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王庭柱表示,若不确定伤人犬只是否携带狂犬病毒,犬伤患者应及时就医,彻底对伤口进行冲洗、清创、消毒并注射狂犬疫苗,一般会在接种7天后产生保护性抗体。若犬伤暴露后专业医师判断为Ⅲ级,应在7天内尽早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快速中和狂犬病毒。

目前,关于河南南阳一名3岁男童被狗咬伤不幸离世事件,新野县公安局正在积极侦破。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千秋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狗咬人造成伤害后果的,由狗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流浪狗,由该狗处于流浪状态之前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鉴于发生了被咬幼童死亡的严重后果,狗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可能还涉嫌刑事犯罪。建议由公安机关予以追查,并根据该狗是否属于烈性犬以及其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主观状态等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