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媒体评唐山打人事件:恃强凌弱,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成都商报

关注
听新闻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仍在发酵,凶狠施暴的过程经网络曝光后,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暴。从10日傍晚到此时此刻,多个热搜,多种情绪,交织叠加。

人们盼着这伙狂徒尽快被抓,尽快被惩,为受害者讨一个公道,也为大众求一个安心。11日下午,据唐山警方通报,九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但应该审视和思考的,远未结束。

施暴者威胁的只是几位女性吗

但凡看过视频的人,都会怒火中烧无法淡定,一分一秒都是忍耐与煎熬。

我们看到,在孔武有力的男性面前,几位女性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在这样一群五大三粗的施暴者面前,现场大多数人都无力应对,所以他们才能无所忌惮,才敢不留余地。可以说,在绝对的暴力面前,几乎每个人都是弱者,都是被侮辱与被伤害的潜在对象,这恐怕也是现场只有少数人出手的原因。

几年前发生在昆山的“反杀案”和此事有些相似之处。一个夏日的夜晚,刘某龙醉酒驾驶小轿车行至昆山市开发区一路口时,与骑车回家的于海明险些碰擦,有错在先的他不仅不道歉,还推搡、踢打于海明,甚至从车内取出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颈部、腰部、腿部。只是,那个案子结局不同,刘某龙最终被“反杀”,于海明的行为也被认定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昆山事件和唐山事件类似,施暴者有错在先,行为都极其凶狠,都激怒了大众,引发了持久的关注。从现场视频来看,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毫无半点是非之心,更无基本的伦理道德,面对弱者,挥拳相向。今天,“打人者陈某志被曝数次成老赖”的新闻,或许也能侧面印证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男性不过是他们的一个生理特征,而恶人才是他们的社会特征,恃强凌弱则是他们的惯用手段。那么,这种暴力所威胁的,就不只是几位当事人,或是某个群体,而是社会的公理与道义,法治与文明。

溢出屏幕的愤怒反映社会情绪

大众的情绪,直接通过网络话题热度来反映。人们既关注事情的进展,也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媒体跟进事件的积极发声,还有大众的情绪聚焦,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人民日报喊出“让施暴者付出沉重代价”,央视评论呼吁“扫黑除恶绝不能有盲区”,中新网强调“以任何形式对女性下手都需严惩”,法治日报评论“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侠客岛喊话“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人员”,中国妇女报质问“如此猖狂置法律于何地”……这些声音,既指向这个具体的案件,又指向这类极端现象。

翻看评论区,人们的愤怒之情溢出屏幕,严惩、重判之声都不足以抚慰此时的怒火和不安,唯有热切地关注事件的进展,看到这伙狂徒被绳之以法,看到他们得到应有惩罚,才能让心中的恶气得以舒缓。这种自发的行为,无法停歇地呼喊,无不说明这次恶性事件的暴戾程度,以及人们对施暴者的痛恨程度。

媒体和网友的声音来回震荡,形成了一个坚固有力的舆论场,直逼事件中的每一方。唐山市委书记连夜开会,政法委书记第一时间回应,唐山警方接连通报等都可以视为对此的直接回应。这种同仇敌忾的气势,这种人人喊打的氛围,这种异口同声的谴责,更说明我们身处的社会对这类恶性事件的零容忍。

这不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文明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也越来越强。但是人们的安全感,社会的稳定感,不只依靠绝对的数据来呈现,也不是凭借文字来体现,它还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体会和具体感知。此类极端恶性事件,虽然不发生在多数人身边,甚至多年难见一次,但它的偶一出现,其“杀伤力”不可小视,以至产生的巨大负能量,能够震动人们的内心,给每个观者以重重一击。

我们很难去一一描绘,文明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这类暴行绝不该出现在文明社会里。

文明社会的底线是法治。一言不合就打人,打完就扬长而去,甚至舆情呼啸而来,公安机关连发通报后,还敢流窜在外,实在是目无法纪。而他们敢于如此,不仅在于对法律的漠视,或也因为罪责失衡。此前,据浙江经视报道,一名25岁的女孩在吃夜宵时遭遇男子骚扰,拒绝后被殴打住院,一度昏迷。但因被鉴定为轻微伤,4名打人者仅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到13日的处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施暴者的轻罚,就是对恶行的纵容。我们期待唐山这群施害者能依法受到重罚,并形成震慑效应。

要看到,从官方到民间,从媒体到个人的强烈关注,不分昼夜地追问,也说明社会文明在进步,法治意识在增强;更要意识到,全社会形成的合力,所有人对安全的向往,人们对文明的期待,就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可破坏的力量。希望这样的力量,形成巨大的“旋风”,驱散恃强凌弱的恶。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