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新京报:“顶流郭老师”凉凉 网红“审丑”路线走不通了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顶流郭老师”凉凉,网红“审丑”路线走不通了 | 沸腾

“郭老师”的走红不是“迷人”,而是“迷惑”。

文 | 丁慧

9月2日晚,某社交平台账号为“迷人的郭老师6”要求某短视频平台解释永久封禁的违规处罚。随后有网友发现,网红“郭老师”账号在社交平台也被封禁了。

不久,社交账号为“郭老师工作室88”发布动态称:“我从没想过别的,我只想让别人开心。”言下之意,“郭老师”在为自己被全网封禁而“喊冤”。

但这回封禁“郭老师”,真不冤枉她。

“郭老师”不是什么“开心果”,而是一位靠搞低俗博眼球的博主。“郭老师”创造了“耶斯莫拉”、“集美们”、“猕hotel”等网络流行词语,但这些还不是她的“高光”时刻。

在直播中搞低俗,配以“惊声怪叫”,再加之丰富的骂人词汇以及动不动就和别人连麦时的“骂战”……这些都成为她的“流量密码”,“死死拿捏”了某些网友的“审丑”心理。

除了低俗的直播内容,另一个“出圈”的是她的“刁钻发音”。因为太过矫揉造作,具有“郭老师”的特色,被网友统一命名为“郭语”。在其他模仿者的“努力”下,“郭语”一度出圈,甚至也有不少明星在直播中说“郭语”。

这些让“郭老师”的知名度急速提升,从与“郭老师”有关的新闻中就能窥见一二。今年4月末,“郭老师”在某视频网站发布视频称其在南京旅游,一度导致夫子庙交通瘫痪,赶来看她的网友将其入住的宾馆层层包围,如此怪诞场景让人瞠目。

但仔细品品,这场景,不像是围观一位“名人”,更不像是“追星”,更像是在围观“表演”。虽然“围观”的动作都一样,但含义早就变了味,“看真实的疯子”心态在围观人群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上风,荒诞而又魔幻。

作为一位靠低俗、无下限而博出位的网红,“郭老师”有没有真正为网友带来“快乐”不知道,但网友的关注确确实实能够为她带来真金白银。

如今“郭老师”被封,也算是大快人心。并非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真实表达出网友们对其长期以来直播中低俗行为的深恶痛绝。

“迷人的郭老师”被封禁,也提醒了这些妄图通过搞低俗博眼球的博主要小心:内容低俗,干不长久。

回顾“郭老师”的走红历程,能“红”是因其发布的内容和其本人自身有着非常大的争议性。这些聚集在她身上的“争议性”为她带来流量,也就是所谓的“黑红”,促使她在一定范围内知名度的上升,知名度上升后的“郭老师”走入公共视野后,这就意味着“郭老师”不能再迎合部分网友的猎奇和审丑心理,“黑红”路线不好再走了。

“黑”能变“红”,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一是部分网友存在的猎奇和审丑心理;二是争议能带来关注度,关注度能带来金钱。但“走红”后就割韭菜的模式越来越行不通。比如,前几天“人类高质量男性”徐勤根在走红后,就开高价会员敛财,被网友举报后被封禁,就是个摆在眼前的案例。

从这个意义上看,“郭老师”只不过是另一个徐勤根罢了。

需要认识到的是,无论是明星也好,网红也罢,有了大批粉丝之后,身份就从“无名小卒”转变为“公众人物”,此时就应该肩负起公众人物应该有的社会责任。让人心理乃至生理都不适的直播内容,低俗的语言,绝不适合在一个公共视频平台传播。

新京报评论员 | 丁慧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