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深圳已满一周 鲸鱼“小布”为何流连忘返?
原标题:造访深圳已满一周,鲸鱼“小布”为何流连忘返?
连日来,一头被称为“小布”的布氏鲸在网上迅速走红。从6月29日起,这头小鲸鱼连续多天在深圳大鹏湾现身,它大口捕食的场景被镜头记录下来,吸引了海洋科研人员和公众的目光。
截至7月5日,“小布”造访深圳已满一周。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获悉,当天上午7点半左右,它再次露出海面捕食鱼群。
鲸鱼“小布”为什么会来到深圳?它的健康状态如何?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呢?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廖宝林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洪晓群进行解读。
“来了就是深圳鲸”
此次,前来大鹏湾“做客”的鲸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鲸。据介绍,这头幼年布氏鲸长约7至8米,它的状态活跃,捕食行为频繁,进食状态悠闲自在。这头活泼可爱的幼年布氏鲸,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呼为“小布”。市民笑称,“来了就是深圳鲸”。
布氏鲸,还有一群好朋友——燕鸥群,它们是人们观察布氏鲸的“探测仪”。这天,跟着燕鸥群,记者远远看到布氏鲸张开了大嘴巴捕食,燕鸥们一哄而上抢鲸鱼嘴里的小鱼吃。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廖宝林介绍,布氏鲸是一种喜爱群居的鲸豚类动物,它们对食物、水质环境要求较高,通常出现在鱼类较为丰富的海域。目前,南海正处于休渔期,鱼群增多;此外,近年来大鹏新区生态环境改善,这些或许都成为了“小布”用脚投票,来到深圳“做客”的原因。
那么,“小布”目前健康状况如何呢?廖宝林介绍,从这几天的观察来看,“小布”在海上捕食活动非常频繁,从游泳状态能看出,它的身体状况也非常健康。
大鹏海域海洋生态环境
治理成效显著
分析认为,正是由于近年来大鹏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才能频繁引来大型鲸豚类生物嬉戏觅食。
大鹏新区,是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目前正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通过陆海统筹在海洋生态建设中取得不少成果。新区有着约占深圳四分之一海域面积,近岸海水水质100%达到国家一类标准,64条河流100%达到IV类,92%达到III类。新区海域面积仅占南中国海面积万分之一,却拥有近1/5的生物物种,珊瑚平均覆盖率逾30%,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
据了解,以“慈善信托+专项基金”的创新模式运作的深圳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将会成立鲸豚保护子项目,用于支持鲸豚类保护工作。
多部门联动
加强对鲸鱼“小布”的保护
大鹏湾出现鲸类动物非常罕见。此次“小布”的出现,是大鹏湾时隔16年再次有鲸类光顾。
据《中国鲸类》一书记载,上次鲸类光顾大鹏湾是在2005年香港沙头角海域。据专家介绍,
此次也是国内第二次记录布氏鲸在近岸海域活动,另一次是2018年在广西北海涠洲岛。
目前,深圳大鹏新区各部门都在同心协力守护“小布”的安全。为了减少围观人员和海面船舶对“小布”的干扰,从6月29日起,大鹏新区成立了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为“小布”在大鹏湾的捕食保驾护航。
7月3日上午,大亚湾海事局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要求过往船舶航经沙鱼涌——官湖附近水域保持安全航速,加强瞭望,不得围观,不要靠近,更不准投喂。
同时,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牵头,组织中国渔政44101船到现场蹲守、劝返往来船只,及时分享“小布”信息,并联合香港环境保护署共享信息,加强大鹏湾“小布”出没海域的100余个入海排口和69公里海岸线的巡查,包括入海排口水质持续监测。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洪晓群介绍,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慕名而来的游客和附近的渔船,进行科学引导,劝返已出海的休闲观光船,同时,海事部门也及时对商船的航行进行调整。
国内首次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
并成功回收信号
为更好地了解布氏鲸的活动规律,科研人员采用信标跟踪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科研人员用特制的长杆慢慢地靠近布氏鲸,等待它出水的那一刻,把信标贴在布氏鲸的背上。大约2小时后信标会自动脱落,浮在海面上,科研人员将其收集回来。
据了解,此次是国内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成功回收信号。信标可记录到布氏鲸在水下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并收集声音,为后续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廖宝林介绍,首先,通过信标记录动物在水下的游泳状态,由此就可以反映出动物是否健康。尤其是观察它的加速度,可以看出它游泳的力度和力道。其次,信标可以收集动物发出的声音,从而分析其周边环境对该动物的影响。
有鲸、有船、有燕鸥、有灯塔,连日来的“鲸喜”,让深圳市民由衷感叹,生活在蓝天碧海的深圳实在太幸福了。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