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媒体:“公交电梯”遇冷,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吸取教训

成都商报

关注

原标题:快评丨“公交电梯”遇冷,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吸取教训

本来每次必用的电梯,就成为需要时才用,这样就会造成电梯的使用率严重不足,远远低于通常的使用率。

为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一直很大,杭州一个小区创新推出“公交电梯”模式——街道、社区和电梯公司经过协商,由该公司全额承担前期建设和后期维保费用,小区居民只要像坐公交车一样按次付费就行,一次一块钱。然而,运营后发现,很多人宁愿爬楼,也不愿意花一块钱坐电梯。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次性支出与分次支出是不一样的。一次性支出后,被视为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即便维护费,也是大家都要出的,带有一种半强制性。然后,电梯就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公共品,使用免费。甚至因为沉没成本,无法回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电梯。这也是常规的电梯成本分摊与使用模式。

但如果单次付费,人的行为模式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月多支付200元,可能人们不会觉得是多大一笔钱,但如果分次支付,每天使用多次,一次一块钱,一年下来花上2400元,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挺多的。他们会每次都考虑是否有必要,比如老年人不那么累,想锻炼一下身体,不必要;住2楼、3楼的,不必要;年轻人想锻炼一下,也觉得不必要。本来每次必用的电梯,就成为需要时才用,这样就会造成电梯的使用率严重不足,远远低于通常的使用率。

这家公司,或许因为没有事先预计到人们这种因为计费模式造成的行为差异,才提出了这种单次使用费模式,但目前该公司加装电梯负责人表示项目运营压力有点大。这种模式看来是行不通的,现在各地都在推老房加装电梯,应该以此为教训。

面对如今的困境,据报道,该公司正考虑调整运营策略。那么,解决办法会是恢复一次性付费模式吗?如果是这样做,那还是对人性、对人的行为认识不足。

在没有安装电梯的时候,提出一次性付费的模式,人们是以通常的电梯使用频率来计算的。这个时候,这种模式可以得到认可。如今电梯已经安装好了,一方面,居民相当于已经占到了便宜,需要用的时候花1块钱,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用,以远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享受到了必要的电梯服务,中间的差价则是电梯公司承担了。所以,他们没有任何动机去改变这个现状。另一方面,相当于有质押了,出资方的谈判能力已经很弱了,拆除需要成本,关掉则影响不好,一个双赢的模式已经很难协商得通。

那么涨价呢?显然,涨价提高单次费用,会进一步降低使用频次,只有当价格提高的幅度,高于频次降低的幅度,才能达成总收入提升。但这个时候,可能会达到几块、甚至十几块一次,而使用电梯的人往往是高龄失能老人、残疾人。这其中的舆论风险显而易见。

加装电梯一直是近年来的一个老难题,其困难的根本在于房屋的资产性。

没加装电梯时,3楼4楼在市场中绝对是最受欢迎的,而加装电梯之后,底楼没有任何好处,还会受到采光、噪音等影响,3楼4楼变为次选,5楼6楼成为市场首选,凭空得到几十万的升值。那么,一个合理、公平的方式,就是加装电梯得到的增值,应该在一栋楼的所有住户中进行分配。

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讨论,这一点,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所以方案也从几年前的1楼、2楼不出钱,逐渐变为如今的1楼、2楼拿补偿。

但问题是,这个补偿不低,如果以房产增值1、2楼均沾的角度,可能会达到10-20万元,在一线城市甚至会更高。对于要卖房的人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房子增值50万,分20万出去,也是划算的。但是,对于那些不卖房的人来说,为一部电梯拿那么多现金出去,会觉得不划算。万一以后房价跌了,那岂不是倒亏,或者房子用来自住,增值只是账面的,付出去的钱却是真金白银的现金;还有些人,比如住在顶楼的退休老人,你让他们一下拿出很多钱来也不太现实。所以,这个事情一直很难。

其实,按次付费进行不下去,与加装电梯难,本质是一样的。当协商带有半强制性的时候,可以进行下去,比如修房时就装上的电梯。但后加装电梯的时候,每个人都充分进入谈判,而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指用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又不一样,就很难谈得拢。

那么,如果由政府来出这个钱呢?

政府补贴的目的是改善老人出行。在市场上,带电梯的多层公寓比同区域普通多层的价格肯定要贵,加装电梯带来的资产增值是可观的。即使出租,租金也会上涨。如果老人自住,补贴就达到了本来的目的。但是,如果不是老人,而是出租,或者老人有了改善型需求,或者跟随儿女养老,或者去世,房屋再次出售,在这个过程中补贴就会被变现,成为年轻人的现金。显然,这有失公平。

比较适合的办法,或许可以由政府花钱改造小区中的一栋楼,然后协调居民搬家,不愿意承担加装电梯的搬出去,愿意的搬进来,并付电梯费。同时,给搬出去的居民一些补偿。由于同小区,同层搬家,补偿会少很多。本质上,这种模式,就是把具有相同效用的人调整到一起。当然,这种模式,仍然面临非常多的障碍,需要相关部门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