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半月谈:巨婴症,在疫情中现形

半月谈

关注

原标题:巨婴症,在疫情中现形

导读

疫情宛如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国民的团结和大爱,也让少数不堪和丑陋无所遁形。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有人对志愿者指手画脚甚至拳脚相加,有人对隔离条件挑三拣四,有人对湖北籍女友割情断爱……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透过非常时期的几何级放大,触目惊心地暴露出当下一些成年人的巨婴心态。

灾难性疾病,历练生命的韧性,拷问人们的心性。

“老佛爷慈禧”

疫情是一台时光加速器。我们原本需要许多年去感知和体会的人情冷暖、生离死别突然来临,许多“长不大的婴儿”开始爆发式呈现。

目前,居家隔离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在长时间、大面积停产停工情况下,大批社区人员和志愿者夜以继日奔忙在抗疫一线,但有人无视他们的付出,践踏他们的劳动。多位志愿者说,几乎每天都会挨骂,无论是排查外来人员,还是提醒居民戴口罩、测体温,都有人态度蛮横、不愿配合。

还有一些志愿者,义务为无法出门的居民买菜,反而被挑三拣四。“嫌菜不新鲜、不便宜,指责我为什么不多走几个地方。”一位志愿者无奈地说。

网上流传的一张隔离者写给志愿者的代购物资清单令人瞠目:“大蒜叶一把,不是蒜头,要乡下种的那种”“买菜的时候讨把葱”“咸白菜,乡下老太自己腌的那种”“小店里买点垃圾食品:辣条相思卷2份、大果冻2份、养乐多2份”……记者粗略统计,林林总总约30项之多。

一位志愿者说,要想全部满足这些,不跑三五个菜场、超市是置办不全的。至于“夹心肉要切成片”“黄瓜要硬的、带刺的”“土豆要不大不小、个头均匀”之类的要求,更是见怪不怪。

从“刚买的武汉鸭脖扔了”“刚交的湖北女友分了”到“冲击关卡”“隐瞒自己被感染身份”,有网民愤怒评价:“疫情惯出了老佛爷慈禧,你咋不上天呢?”南京市民徐贝说,一场疫情“炸”出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些看似很客气,实则冷漠而自私,丝毫没有替别人着想的体谅之情。

跑偏了的“做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有一句格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从疫情中现形的“老佛爷慈禧”,到近些年的“啃老族”,再到“赶不上火车,希望一车人都能等我”的高铁霸王,这一系列行径大体可以勾勒出巨婴症的轮廓。

巨婴,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人云亦云,容易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等等。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骨子里的巨婴,缺乏为别人考虑的能力,没有规则意识,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

“巨婴心中只有‘我’,没有别人,他们需要别人看见我、注意我、服从我,从而填满难以满足的心灵黑洞。”江苏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说,对巨婴而言,体谅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付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巨婴症有时表现为跑偏了的“做你自己”。信息社会,在日常交流和大众传媒中,成功者们个人力量的光环被放在重要位置并不断强化,导致人们在思考问题和做事时,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面对疫情压力,人格完善的人选择众志成城,通过互相支援、分担来缓解压力。巨婴却不一样,他们靠不服从规则来展现自己的强大,释放恐惧和焦虑。”苏州一位心理咨询师说。

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同样值得关注。有研究人员将其归因于近年流行的一味的鼓励式教育。南京一位中学教师陈某说,为让孩子从小拥有自信,一些父母会在教育中一味褒扬,这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没有学会为他人考虑,无法承受挫折。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反观疫情以来,巨婴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为过于依赖,无法独立面对生活。彻底改变巨婴心理,才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离开依赖的温床,独立成长。晓雅心灵工作坊的晓雅说,摆脱巨婴心态,意味着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承担,自己的决定自己去负责。“一个人在成长中,越懂得坚持自我承担,内心就会变得越强大,也越能在人生历练中让心智更成熟。”

尤其是在遇到阻力时,试着想象自己克服困难之后的快乐,由此自我激励,投身实现目标的具体实践中。“走出巨婴阴影,要从迈出脚步开始,下定决心并做出行动,事情就已成功一半。”南京一位心理咨询师说。

尊重独特的自我,勇于觉醒、自我觉醒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相对比较容易产生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人生将被适度的充实感所包裹,从而不再依赖。

“当我们懂得自己的独一无二,懂得去塑造自己的时候,独特的世界就会慢慢形成。”晓雅认为,关于巨婴的所有疗愈都来自理解,而所有的理解则来自充分的了解。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要拥抱它的独特性,促使其成长,使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担当,充满生长的喜悦、活力和创造力,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乐趣和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