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门的两边:因防疫封闭的北京养老院
原标题:隔离门的两边:因防疫封闭的北京养老院
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在丰台区南方庄的一家养老院里,护理主管小梅自大年三十和女儿吃了顿年夜饭,便至今再没回过家。而在另一家养老院里,儿子带着吃的来看身为护理员的母亲,却只能隔着门看几眼,喊上几句话,然后把带来的东西放在门外。
1月27日,大年初三,北京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2月10日,北京市养老机构防疫要求再升级,对返院老人的隔离做出详细规定。
一个月的时间,饮食起居、生病入院、隔离观察……养老院里,老人们越发在乎从院外寄来的吃穿用度,和老人同吃同住的工作人员则心中绷着一根弦,谁都不敢放松。
“围城”
“养老院吗?小区门口有你们的快递。”接完电话,64岁的养老院院长于金秀有些迫不及待,换上一套常服,她戴着口罩前往养老院所在小区——朝阳区双合家园的指定快递收发点取快递。
这是养老院全封闭管理的第28天。于金秀第3次出门拿快递。
拿到快递还不算结束,于金秀迅速拆开快递外包装袋,丢入小区的垃圾桶内。在养老院门口经过一轮消毒检查进门,快递拆封再单独消毒。之后,于金秀换上工作装,刚穿过的衣服也要消毒,而后才能返回养老院。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却是难得的外出时间。
1月27日,北京市养老机构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院内老年人不可离院外出,家属朋友的走访、慰问和探视全部停止,不再接收新入住老年人,同时,老年人的探视物品也需在指定区域登记代转。
2月10日,北京市养老机构防疫要求升级。返院老年人需经过14天居家隔离观察且无异常,然后继续在院内隔离区观察14天,不具备隔离观察条件的养老机构可暂停接收返院老人。除必须了解老人接触史外,养老机构还须了解老人是否参加过聚会或去往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是否有可疑症状人员出现。
于金秀所在的养老院收住了50位失能失智老人,每年总有十几个家庭会接老人回家吃团圆饭。但今年春节前,养老院从新闻中察觉到疫情凶猛,从那时起便劝说家属留老人在院里过年。
接下来的日子,封闭管理的要求一天比一天严格。柴米油盐运输有单独消杀的绿色通道,家属只能在指定地点无接触寄送生活用品。送来的东西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大都是老人喜欢的点心零食,以及尿垫、尿不湿等必需用品。但因为现在配送取货比往常烦琐,有些家属会一下送来六七包纸尿裤,足够老人用一个月。还有些有能力的养老院,干脆叫停了家属寄送物品,暂时由院方出资统一垫付购买。
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一波接着一波。于金秀所在的养老院里,除了桌椅、门窗、栏杆等所有暴露在外的设施需要消毒,还要用含氯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消毒,每天早晚各一次。卧室、餐厅、大堂每个区域都要定时开窗通风。护理员与老人同吃同住,也要时刻佩戴口罩。老人每天至少测量两次体温,护理人员至少一次。
“即便是居家隔离了,也不敢保证期间有怎样的接触史,风险都是潜在的。”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某养老院院长安可说。
按照民政局要求,安可所在的养老院曾提醒一位离院老人在家隔离观察,但没过几天,安可就在朋友圈看到老人的家属从海南返京。同样是收住失能失智老人为主,安可不敢大意,说服家属让老人在家休养。但这类老人照护专业要求高,目前护工保姆难寻,子女又复工在即,谁来照护成了难题。
打一个视频电话开心好久
几天前,平时养老院里关系最好的金奶奶和孙奶奶突然“冷战”。
护理员询问原因,孙奶奶一脸纳闷:“我也没弄明白,突然就发脾气不理我了。”金奶奶回:“她的东西为啥老放我这边桌子上?”了解金奶奶的人都知道,平日里她并不会计较这些事情。护理员仔细一看才发现,被“乱放”的东西,是孙奶奶儿子送来的小吃,而金奶奶的儿女近期还没有送东西来。
封闭的养老院里,寄来的物品代表着院外不断的牵挂。
有的老人就像幼儿园里获得红花的小朋友,向周围展示“你看看,这是我女儿刚给我送来的稻香村”。安可叮嘱护理员们,要跟老人做好沟通,不在其他老人面前提及儿女送东西的事。护理员把自己刚买的零食拿来,对金奶奶说:“这是你家孩子刚刚送来的,让你换换口味。”
马上过百岁的高奶奶午觉醒来,突然问:“女儿怎么不来看我了?”眼神里满是着急和失落。安可查房碰上,赶紧解释:“您还记得‘非典’吗?这次的病毒传染性比它还厉害,都要在家不能出门,您看我一直戴着口罩。”
听见“非典”两个字,老人好像明白了疫情的严重性,立马问安可也要了口罩,自己戴上。下午院里医生查房,高奶奶戴着口罩对医生说:“特殊时期,咱们就不握手了。”
如今,大多数养老院都利用社交软件,为每位老人单独组建家庭群。群里有老人家属、护理员及养老院医护人员,每天护理员会拍一些老人活动的日常片段发到群里,一旦老人出现身体异常,医护人员还能通过群聊及时向家属反馈专业意见。安可所在的养老院做了排班表,封闭期间,老人每周至少可以与家属视频通话一次。
“年轻人手机玩得好,我们年纪大都不会。”高奶奶旁敲侧击地提醒,快到跟家人视频的时候了。视频电话打通,六七十岁的女儿女婿在视频那头也是花白头发,“封闭”在家。
最近感觉怎么样?今天中午吃了啥?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聊天的内容与上周几乎如出一辙,但镜头一打开,屏幕上出现家人的脸,老人脸上仿佛也有了光,慢慢放松下来。
失能失智的老人大多说不了什么话,只是盯着屏幕乐。更多时候,家属在那头一直叮嘱,老人这边频频点头,就像以前老人把子女送到幼儿园时一样事无巨细地交代。“即便没有具体回应,视频电话打完,也能明显感觉出老人心情好很多。”安可说,老人脸上的笑能挂半天。
15平米,14天
封闭的日子里,养老院大多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但偶尔,平静也会被突发情况打破。
1月26日晚,89岁的王爷爷发烧了。养老院里紧张起来。
冬天是老人病症高发季节,春节前后更是流感肆虐的时期。送老人去医院,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万一老人是隐藏感染者,会不会传染给更多人?如果老人仅是发烧,中间会不会因为接触其他人而被感染?为了避免意外,安可通知家属后,直接叫来120急救车把老人送往医联体单位。
有惊无险,检查结果显示王爷爷只是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引起的发热,与新冠肺炎没有关系。27日下午两点多,开了药后,王爷爷被送回养老院。但即便只外出半天,想要重回养老院,王爷爷也要先到隔离区观察14天。
隔离区要求单独配备护理人员。护理员要陪伴老人一同隔离,食物及所需物资等由医务人员送到房门口,加上去厕所,活动范围在十五六平米左右,直到14天隔离期结束。安可在院里做了一次动员,十几个护理员几乎都报了名。考虑到入住隔离区的老人可能有失能、半失能、失智等各种情况,安可选择让性格沉稳的赵丽凤负责。
王爷爷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由于高烧,刚进入隔离区两天一直在输液,几乎不吃东西。赵丽凤端着医护人员送来的米糊,一口一口哄着王爷爷张嘴。
好在到了隔离的第四天,王爷爷终于愿意坐起来主动吃饭了。不等咽下嘴里的饭,王爷爷对赵丽凤竖起大拇指。“爷爷状态越来越好,感觉所有付出都值得了。”
有熟悉的护理员陪伴,老人在隔离区时能获得更多安全感。“李爷爷在养老院好多年了,我陪着他,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刘贵福是海淀区西钓鱼台一家养老院的护理员,照护李爷爷已一年多。李爷爷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由于腰肌劳损和哮喘,去医院看病,1月28日回来后进入养老院隔离区,医生叮嘱静养少动。刘贵福协助家属带老人去医院,也跟着进了养老院隔离区。
“每天要开窗通风,打开窗户,外面街上一个人都没有。”隔离房间是个标准间,十五六平米两张床,带独立卫生间。隔离区里,刘贵福戴着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穿着防护服和鞋套。帮老人解手、翻身、按摩、喂饭前,他都会先打招呼知会一下。没事聊两句,“你以前是教什么的教授啊?你女儿名字叫啥来着?”李爷爷支吾半天,已经记不起。更多时候,李爷爷并不回应刘贵福,空荡的房间里,就像只有他在自言自语。
每天早晚,医护人员会进入隔离区消毒,为两人测体温,给老人送药。下午,进不了隔离区的主管会通过微信询问老人和刘贵福的身体情况。晚上,远在黑龙江的家人会按时打来视频电话,得知刘贵福进了隔离区,28岁的女儿劝他疫情结束后别再做护理员了。
那段时间,刘贵福格外关注新闻报道,房间里的电视几乎固定在新闻频道,“看着疫区医护人员救治病人,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遵照院内医生意见,李爷爷解除隔离的时间从2月12日一天天推迟到18日。18日中午12点后,刘贵福推着轮椅上的李爷爷,走出了隔离间。“感觉世界都敞亮了。”回到生活区,老人们见到刘贵福都要抱一抱,问他这些天去哪了,“像回家了一样。”
64岁,院长做回一线护理员
刘贵福和老人一起隔离了20天,每当医生来通知隔离时间推迟,他比谁都着急。这不仅因为憋闷或恐惧,而是因为作为护理组长的他,实在担心生活区的老人照顾不过来。
一般养老院的一线护理主要以外埠人员为主,春节时,约有一半的护理员要返乡过年,老人也会尽量回家。按照往年安排,刘贵福所在的养老院里,护理员将分批休假,最早的大年初二就能回来,但今年各地村镇执行较为严格的进出要求,省际班线停运,后备补充力量跟不上了。而在一些有准备的养老院,所有护理员在年前就集体退了票,主动留了下来。
于金秀所在的养老院里,9个在岗护理员分早晚班照顾50位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快就有些顶不住了。作为院长,于金秀把自己、护理部主任、医务室护士和前台员工都安排到了一线护理,每人分配照护几个房间的老人,每周休息一天。
“年纪大了睡不着觉,轮休那天,给老人喂喂饭,带着情绪不好的老人玩一玩,也算休息了。”于金秀说。
新加入的“护理员”技巧有些不够,帮助截瘫老人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往往需要两个人合力实现。“大小便处理在养老院都不算啥。”于金秀说,年纪大的爷爷前列腺肥大,一次一次去厕所尿不出来;奶奶们常常一走路就尿裤子,到了卫生间已经尿完了;卧床的老人换尿垫,刚铺上新的,一翻身又尿了。从早晨6点起床交接班到晚上10点熄灯睡觉,一刻不停。
于金秀招到了两个新人,完成14天隔离和培训后上岗,第一天没干完就跟院长说打算辞职。“别的行业咱们去过,干护理确实比较累。”于金秀说。
退休前,于金秀在医院做了几十年的护士长,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经验。退休后到养老院从护理到后勤干了四五年,成为了朝阳区双合家园这家养老院的院长。从封闭管理那天起,于金秀就跟员工们同吃同住到现在。64岁的她和三四十岁的护理员干一样的活儿,儿子心疼打来电话,跟于金秀生气了,要求她疫情结束后安心回家养老,“我儿子头一回这么冲我凶。”
好在,随着返工提上日程,有返京后的护理员已经度过14天隔离观察,开始回到工作岗位上。
“等疫情结束,找个地方旅游”
午饭,郝玉兰打了十几个水饺只吃了四个,被于金秀看到。
私下聊天才知道,郝玉兰的丈夫把她拉黑了,打视频电话回去,小儿子接起来也是立马挂断。郝玉兰家在山西,丈夫跟来北京开了一家小面馆,家里一儿一女,一个7岁、一个3岁。春节前,郝玉兰本应跟丈夫一起回家过年,因为养老院人手不够,最终留了下来。转过年来,丈夫没法回京,儿女开不了学,只能由爸爸一人带着,两个人埋怨几句便吵了架。于金秀说,护理员最担心的还是孩子。
“养老院可以说是心理风险高发区。”高华俊提醒,老年人聚集,由于消息不畅通,更容易发生恐慌,严重的需要心理干预。高华俊认为,除了保证把控住感染风险,院内老人运动或娱乐活动不应因为封闭而完全停止。“扎堆聊天不可取,但可以互相间隔一米半,做些小群体内的活动。”其表示,应当安排必要的心理慰藉或心理干预人士,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疏导,尽早发现苗头并解决。
高华俊说,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开始强调“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非疫情高危地区的养老机构只要把握好进出口,切断感染源,可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和分类,安排院内防控。由于返城隔离,一时无法补充人员,可以在做好消毒防护的情况下,通过引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方式缓解压力。
跟老人同吃同住,生活工作分不开的封闭日子,无形中给护理员增加了许多压力,有养老院把伙食调到最高标准,每天都有加餐,天天像除夕夜一样丰盛;各级民政部门、公司会发来一堆文件要求,有养老院利用每晚集中解读,跟员工举办茶话会,聊天做游戏;有的养老院采购了一批运动装备,跳绳、毽子、羽毛球,晚上趁交接班带队围着养老院跑圈。
小梅的院长经常会给员工采购些小吃,最近她买了很多甜食。“都说吃甜的会心情好。”
于金秀说,以前不太理解儿子每年都要有旅游计划,觉得浪费,现在理解了,“我心脏做了支架,去不了远处,但等疫情结束,我也要找个地方旅游。”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安可、赵丽凤、小梅、郝玉兰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