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我想回家"视频走红 媒体:引无数人共鸣
原标题:全域旅游是对“我想回家”的最好回应
“五一”假期期间,一段小视频在各平台走红,视频中一名男子在重庆磁器口的人流中大喊“我后悔了,不想出来玩了,我想回家”,随后,很多人使用这段音频配上了各自在旅途中遇到的拥挤的人流。拍摄这段小视频的当事人表示,没想到自己会用这样的方式“意外走红”,“出去玩总体来说还是让人心情愉快的,但是以后假期的旅行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近郊游。”
一句“我想回家”,击中了无数人的痛点,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其实,这已经是老话题了,这样的场景早在预料之中。一直有人感慨假日游已经成了“后悔游”,“路上2小时,看景5分钟,上个厕所排队半小时”,可谓是“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全域旅游”上来。
全域旅游,首先体现在市场供给上。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各个景区的拥堵指数不尽相同。有的景区“到处是人”,有的景区“看不到人”。目前发生的拥堵,基本集中在一些处于头部位置的知名景区,有些景区甚至已经开启了“限流模式”,但还是挡不住热情的脚步。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景区,能够“站起来”,则能有效起到分流作用。不同景区的不同境遇,固然有“天生禀赋”,但与后天努力也有很大关系。
消费升级的到来,给全域旅游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目前全域旅游已经破题,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盆景”,比如重庆磁器口小视频拍摄者提到的“近郊游”,在不少地方形成了看点。但总体来看,全域旅游发展得还不够,盆景多风景少,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全域旅游,不仅是产品丰富,还要符合高质量。对标高质量发展,开发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人们不必东奔西走,已然提出了现实要求。当然,也给旅游带来了巨大机遇。
全域旅游,也体现在市场服务上。相对于过去,现在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升了,可人们的出游热情也更高了。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有一些问题平时还沉没在水底,可到了节假日,完全爆发出来。有些景区,有些城市,交出的试卷并不漂亮。
发展旅游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远远不是仅有资源就行,还对景区和城市的软实力提出了挑战。拿节假日期间的停车吃饭来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极大地影响游客体验。一些景区和城市,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不足。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做得较好。比如这个“五一”小长假,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再次唤醒了包括政府机关食堂在内的公共资源,赢得一片叫好。如果全链条都能体现以游客为中心,游客体验度肯定会好得多。
全域旅游,还体现在市场配套上。旅游拥堵,并不是天天如此,主要表现在节假日。这也与人们集中选择假日出行有关。其实,很多人也知道假日旅游离不开堵,可是,错过了节假日也就可能错过了“大好风光”。而其对应的是,虽然总放假天数不算少,但能够出门旅游的机会并不多。拿带薪休假来说,已经推行了不少年,可依然得不到有效落实,在有些行业有些单位,更像是一个传说。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涉及到劳动者的认识问题。
全域旅游才是对“我想回家”的最好回应。不必讳言,如果全域旅游始终停在纸上,那就很难破解“后悔游”的宿命。(毛建国)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