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约4千名游客千余车辆被困
原标题:四川折多山暴雪一夜
接近康定市的路上,每几百米就有救援人员拿着雪橇站在路面看着我们经过,一边提醒我们踩刹车时要注意,一边挥手致意。
文|新京报记者刘壹昭 编辑 | 滑璇
10月2日,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在折多山。
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内的一座大山,垭口海拔4298米,山顶常年积雪。318国道的川藏线部分要从折多穿山而过,折多因此被称为“康巴第一关”,亦是通往稻城亚丁、色达草原、新都桥等热门景点的必经路线。
据甘孜州气象台的气象信息,10月2日,康定境内出现强降雨(雪)天气,折多山等高海拔地区出现暴雪,一直持续到3日早上。暴雪过后,折多山顶积雪达60厘米左右。
漫天大雪时,许多游客正在折多山的318国道上奔赴各大旅游景点。10月2日下午5点多,康定交警官微发布“G318线折多山段交通管制”通告,称由于部分路段结冰,通行条件差,对四驱以下车辆实行临时管制,并对未悬挂防滑链的车辆进行劝返。10月3日中午,G318线折多山段道路已被临时管制,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暴雪当晚,甘孜州公安局组织了铲雪除冰、道路清障等疏导救援工作,滞留车辆大部分被疏导至折多山两侧,折多山顶基本无滞留车辆,无人员伤亡。截至10月3日15时,折多山冰雪路段已全面抢通,全线实现双向通行,滞留车辆已有序疏散。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2日晚,甘孜折多山路段约有4000名游客、1000余车辆滞留,车辆排行约10公里。
与暴雪不期而遇有惊无险的一夜,成了游客们心中难忘的经历。
雪被碾压后会变成冰渣,让车轮打滑
姓名:小梅 年龄:28岁
来自北京 被困12小时
加上司机师傅,我们一行共四人,原计划是从成都到稻城亚丁。10月2日早7点从成都出发,按照司机师傅的说法,如果不下雪,应该当天晚上8点左右到达。
中午12点左右行驶到折多山路段时,已经开始下小雪了。北京这个季节离下雪还早,所以看到下雪挺开心的,还打开了手机app播放某热播剧的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
但下午5点左右,情况就有点让人担心了。雪越来越大,车也越来越堵,不时有民警在路边出现。我们的车移动得很艰难。
晚上7点多,手机信号开始时有时无,后来他们3个彻底没信号了。我拿着唯一有信号的手机搜索高德地图,提示说,上山的路段自南向北封路了。
从5点到8点,我们只走了不超过2公里。8点时车到折多山山腰路段,越下越大的雪,开始覆盖车顶和后视镜。当时,我的手机还可以勉强接听和拨打电话,但网络信号基本中断。看不到外面的信息,让我们变得很焦虑。
我们的司机李师傅是一个有11年驾驶经验的本地老司机,还是“四川九寨自由者小李车队”的队长。但他也没料到,只有山峰终年积雪的折多山,会下起这么大的雪。
李师傅说,这么大的雪,要是留在原地不动,在低温状态下,水和食物一旦消耗尽,“那就是等死”。所以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往前开,要么折返。
按照李师傅的经验,路面的积雪刚堆起来,还比较好走。但如果过夜后路面结冰,车辆就很难行驶了。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临时决定折返成都,4号再搭飞机前往稻城。但当时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大概只有一米,根本没有空间调头。李师傅只能一点一点往前开,而且必须踩着刹车,随时控制车距。
李师傅说,雪天开车时,要尽量避开前车碾压过的路面雪痕。因为雪被碾压后会变成冰渣,让车轮打滑。所以我们一直走在雪地上没有被车轮碾压过的地方。
晚上11点左右,雪停了一小会儿,救援人员陆续出现,还有人拿着铲子在路上铲雪。他们敲了敲车窗,鼓励我们折返,说下山的路段正在疏通。
10月3日凌晨2点,下山的路彻底走不动了。首先是一辆要上山的大巴,和另外两辆车堵在了唯一一个下山的车道口。救援人员让大巴倒回去一点,把两辆车排成一道,按顺序通过。
还有一辆皮卡,行驶的时候车轮打滑,车尾有往左边偏移的危险,看着特别触目惊心。李师傅穿着短袖下车,和救援人员以及另外几名司机一起,在皮卡发动的时候稳住了车尾。
3点左右,车流还是停滞不动,一辆一辆的车都熄火了,车灯也灭了。许多人开始睡觉,交谈声不断减小,只有雪簌簌落下的声音。
这时,路面上的积雪已经达到40厘米。车上的食物和水虽然比较充足,但是衣物不够。为了节省油耗,车上的空调关了,车内温度很低。我们几个女孩只能抱在一起取暖,保持体温,但是也不敢睡着,担心感冒。
凌晨5点左右,拥堵的路况得到了解决。路边聚集了很多军人,疏导车辆一辆辆地通过。但很多车主还没睡醒,所以救援人员会在引导完一辆车经过后,才拍拍下一辆车的车窗,让车主醒过来,再引导他们通过。
我们也是在那时开离拥堵路段的。那个画面我至今忘不了。
接近康定市的路上,每几百米就有救援人员拿着雪橇站在路面看着我们经过,一边提醒我们踩刹车时要注意,一边挥手致意。
冒着风雪打着伞,到隐蔽的地方上厕所
姓名:巍元 年龄:30岁
来自北京 被困14小时
我们这次是朋友一起出行,坐的大巴,车里约有50人。大巴从成都出发,目的地是稻城。
2号中午差不多就开始下雪了。下午4点左右,雪势明显变大。在折多山路段,路面开始拥堵。从大巴上往外看,一辆车接着一辆车堵在山路上,主要以私家车和巴士为主。
我是山东人,在北京待了很多年,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真是鹅毛般的大雪落下来,堆积在路边,在巴士里也能看出达到了一定的厚度。
从下雪开始,手机信号就不太稳定,时有时无。但是大家又很焦虑,不断通过手机搜索道路信息,结果查到前面封路了。当时车上的人都有折返的念头,但是大巴太大,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又太小,没法调头,只能继续往前走。
晚上9点,雪势更大了,车里却关了空调,温度变得很低。我穿着羽绒服,戴上了围巾、手套、口罩、帽子,还是觉得冷。我本来想在手机上找个测温度的软件,但手机基本没有信号。
又过了一会儿,警察和电视台的记者来到巴士上,带来了一些小面包之类的食品。我们自己也带了零食和应对感冒、腹泻、晕车一类的药品。一晚上,零食基本已经吃完了,但药品没怎么派上用场。
食品之外,如何解决生理问题是一大难题。在来折多山的路上,大巴还可以停在附近的酒店或小卖铺前,让乘客下车上厕所。因为人多,每个人得排队将近20分钟,停车接近一个小时。到了雪地,上厕所就更麻烦了,必须两三个人结伴,冒着风雪到巴士周围隐蔽的地方,让另外的同伴帮忙打着伞,遮挡着解决。
好在大巴上大多数人的情绪比较稳定。为了缓和气氛,有人分享在新疆、西藏碰到的相似经历。当时,可能很多人并没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说,在城市待了许久的人面对这种事,新奇感更浓吧?
过了半夜12点,车几乎停了,聊天的人也少了。我本身比较怕黑,加上外面下雪,感到了一种压迫感。那一夜我都没睡安稳,但凭着一丝微弱的信号,我在睡前发了一条微博纪念这个时刻。“黑夜,饥饿,寒冷,折多山,真的是折多……愿大家都平安。”
天亮后,车里的人被唤醒。3号清晨8点左右,经过救援人员的清理,路上滞留的车辆已有所疏解。
这时,对于继续前往稻城还是调头回康定的问题,乘客们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好不容易来一趟,应该按原定计划进行。但大多数人持相反意见,有人说“我们不能死在这吧?”
最后,在司机的建议下,我们的车开始调头,缓慢开回康定。
这么多人和我在一起等待,心里特别踏实
姓名:娇娇 年龄:25岁
来自成都 被困17小时
我们是自驾游,一行三人,于2号上午11点左右从康定出发,计划到新都桥。中午12点开始下小雪,一点左右雪势变大。行驶到折多山上海拔约3000米的地方时,就堵得走不动了。
此前,我走过川西线,也在色达遇到过大雪,但没想到会在折多山碰到这样的暴雪。
由于路滑,我们的车半路上就无法开动了。一个停在附近的司机主动过来帮我们开车,问我们车轮型号,告诉我们必须去买防滑链。防滑链有铁的、有橡胶牛筋的,装在车轮上可以轧透冰雪层直达路面,增大摩擦力,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
车主们对于防滑链的需求,带动了当地的防滑链销售生意。很多小贩骑着摩托在路边兜售防滑链,但价格和市面上差不多,没有坐地起价。
下午6点我们准备下山,但是因为路面积雪,几乎寸步难行,只能继续往上走。直到深夜12点半我们接近山顶时,才被交警告知已经封山,建议我们返回康定。但返回康定的路上十分拥堵,想要回头也很难。
和交警一同出现的还有大量的救援物资,泡面、水等等。有人走下车,在雪地里端着泡面边吃边和身边的其他司机交流,说话的时候,口中呵出一大团白气。大多数人开着玩笑,但也有人很焦虑,毕竟很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大家都想赶紧离开。
凌晨3点左右,空气里的人声逐渐消失,大家各自钻进车内休息。汽车的灯光一辆辆熄灭。有一瞬间,我觉得白茫茫的雪地里仿佛只剩下我们一辆车。但偶尔有一辆车打开了车灯,就会照亮周围一片地方,让我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和我在一起坚守、等待,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这一路上,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大家苦中作乐。有人聊天,有人打雪仗,而我是学美术的,就用水彩画了一幅路边的小卖部。虽然那间小卖部只有泡面或火腿肠,但在这个寒冷的夜里,它成了人们的避风港。
娇娇所画的水彩画:小卖部和折多山上,被雪困住的人们。受访者供图
经过救援人员一夜的清扫,3号清晨6点,折多山积雪造成的拥堵得到疏解,我们的车开始缓慢下行。最终,我们在3号下午5点左右到达了新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