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社会

鲁迅和柏杨都批评过国民性 洁洁良和他们有何不同

观察者网

关注

原标题:鲁迅和柏杨都批评过国民性,@洁洁良 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胡万程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1925年,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对国人的劣根性刻画深刻。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1985年,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文化观念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恶臭你支”,“粉红豚”,“到处拉稀的蛆虫”……2018年春,一位ID为@洁洁良的微博用户,用更加粗鄙且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对中国乱扔垃圾现象进行评论。

鲁迅在其创作生涯中,对国人的观察与刻画是持之以恒,且入木三分的。他拿出国人的行为现象,褪去包装让人见得本色。

读者感同身受于他那个时代对于国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社会普遍认为他的文字是旨在引领民族认识自我,做出反省,往好的方向去进步的。

结合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上的功绩,以及他对中国文学创作、翻译、史学研究等领域的重大贡献,他的身后名被冠上了“民族的脊梁”。

柏杨的经历要曲折一些。1921年他生于民国时期的河南,1949年随国民党前往台湾。他本是史学研究者,著有《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年表》,《柏杨版资治通鉴》。

或许是研究过无数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感受到几千年下来,中国人的性格总有些一成不变的成分,他会在公开演讲的时候发表这些对中国人的看法。

之后他收集了这部分,编纂出了《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评呈现两极分化,一方认为他在对民族的冷嘲热讽中蕴藏着深厚的情与爱,对于民族剖析自身是有益的;一方则认为他的观察肤浅,格局有限,价值不高。

此书1986年在大陆出版,1987年被全面查禁,2004年又再次解禁。也许是书的标题过于扎眼,让人印象深刻,最终这本书反到成了这位史学研究者最著名的作品。后来他还多了个称号:台湾的鲁迅。

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洁洁良则成名起于2018年4月21日晚。和网友骂战后,她过往发布的微博内容被人翻了个底儿掉。

她的背景被零零碎碎地拼凑了出来:@洁洁良真名田佳良,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后来被保送至厦门大学读研。大学期间荣誉无数:国家级奖学金,校级奖学金,院学生会副主席,大连市三好学生。

还有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一名中共党员。她的入党申请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再对比其在网络上的言行,显得异常讽刺与扎眼。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给人冲击强烈的负面新闻向来传播迅速,很快的,她被网友动员爆料,学校跟进通报,各路媒体报道,这其中还包括被@共青团中央和@紫光阁同时点名。

再后来,她被细心的网友翻出了更多的黑料:论文涉嫌抄袭,称母校为“野鸡大学”,称保研到厦门大学为“躲不过的祸事”,风波甚至波及到男友与亲戚……可以预料的是,过往生活一帆风顺的的她此时此刻正面临着人生路上最为艰难的局面,被定性为“双面人”的她在一些路上的发展可能要凉。

前面提到鲁迅和柏杨,田佳良自然无法和前两位人物相提并论的。但是就起因来说,她同样是愤慨于国人的某些行为现象后评论才引发的。之所以沦落到现在的下场,正是由于其口不择言,以及背后反射出的深层心理。

“支那”一词不必多说,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此词的容忍度几乎为零。和崇洋媚外、民族自卑类的词语不同,“支那”一词通常是站在中国的绝对对立面才会使用。现阶段只有在港独势力、台独势力、海外反华势力试图激怒中国的话语中才可寻其影。可以说,只要使用了这个政治极度错误的词语,就已经被排除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之外了。无论是政府,社会,民众,都容不下此词的存在。

在社交网络上用“支那”,田佳良是要与中国为敌吗?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认为吧。她应该只是没有认识到此词的严重程度。但从她口中的“恶臭你支”,“粉红豚”,“到处拉稀的蛆虫”的过激词汇中,你又能深深地感觉到她对中国的厌恶之情。

单单浏览她光鲜的简历,很难想象到她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才能产生这种负面情感。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某些社会风气让她感到恶心?或许是她看到了学校里荣誉背后的肮脏交易?亦或是她只是因为在网络匿名所以无所忌惮,暴露了人性恶劣一面而已?再或是她只是心智尚未成熟,故意使用此类词语来标榜特立独行,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比较有存在感?这些终归是猜想,真实的原因外人不得而知。

但她这类人所表现的行为模式,其实在社会上并不少见。明明身为辽师毕业生,却称辽师是野鸡大学;明明被保送进了985的厦大,却称自己是遇了祸事;明明自己也是中国人却骂中国人为支那人;明明同为漫威迷,却喷漫威粉丝为蛆虫。

这类人彷佛就是有这样的行为倾向:自我贬低的同时,常常会拉上了自己所在的群体一起侮辱。我们说善于自嘲自黑的人是有大胸怀和幽默感的人,但是自我贬低放大到群体的行为则是自卑的,可怜又可恶的人,而且这样的行为一定会招致其他成员的反感与愤怒。

田佳良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在这件事中更为扎眼。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遇到一些不公正的事,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会把原因简单推责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

但这大多是一种来自底层群众的牢骚与抱怨,而且大多只是在口头上和朋友与亲人说说,这些情况都是可以化解和改善的。但身为接受过组织考核与认可的中共青年党员,在网络上发表辱华言论,这件事的意义就严重了。

党的总纲第一句就说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厌恶中国社会,对中华民族没有民族认可,使用“支那”等辱华性词汇的双面人可以混入党的队伍中并担任支部干部,这显然表明在某些地方对于申请入党人员的思想考察上存在失职。

换个角度我们来看,这件事的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件事:以为在互联网上披个马甲就可以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随着要求实名认证,身份认证,手机绑定的网络服务增多,中国互联网越来越实名化。微博,贴吧,知乎,朋友圈这类看似私密性很强的网络服务,随着用户使用频率增多,个人信息也会水涨船高地增加。

像类似@洁洁良这种微博深度用户,网友们甚至还没动用人肉,她的个人信息与背景已经在以往发表的微博内容中被七零八凑地给拼了出来。更不用提她去激怒广大网民的行为了。

与整个网民为敌,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等于按下了自曝按钮。隐私曝光的同时,你所有的家底都会被曝光,你身边的人也常常会被株连。

被人肉过的人,哪一个不是网络庶民暴力的受害者?你的行为越不正义,你在网民们“以暴制暴,替天行道”的惩罚下受到的伤害就越深。

正如之前百度CEO李彦宏所提到的,在互联网上,中国公民对于隐私相比较而言没那么敏感。这话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在中国互联网上,匿名已经没什么用了。

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遵纪守法,你在网上也一样得遵纪守法。网上造谣,传播假新闻,制造仇恨言论的人,被删帖事小就是被网警请去喝茶。各种前车之鉴下,我们每个网民,需要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谨慎,更加负责。

双面人在现实生活中装得累了,想在网络上喘口气骂骂街舒缓一下压力是吧?对不起您呐,没门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