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冒充男军官骗女网友近万元(图)

大众网-生活日报

嫌疑人微信背景照片和微信头像均系盗用他人。通讯员 李哲 摄
骗她的“兵哥哥”竟然是女儿身
假小子一人分饰两角进行微信诈骗,警方反其道而行之成功破案
□记者 李培乐
通讯员 李哲 石治
生活日报8月17日讯 24岁的王女士从小就对军队有着很深的情结。没想到,她在刷微信朋友圈时,还就真的碰上了一个让她心动的“兵哥哥”,可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对“兵哥哥”的崇敬仰慕换回的却是近万元的经济损失。
近日,济南市天桥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假冒现役军人通过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件。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冒牌的“兵哥哥”竟然是女儿身!
微信刷出“兵哥哥”来借钱
24岁的王女士是微信的忠实拥趸,平日痴迷于刷朋友圈交友聊天。今年6月初,王女士通过微信结识了一名自称叫“张浩”的男子。
张浩自称是一名在某军区服役的现役军人,因为前段时间在训练过程中受伤,便返回济南老家,现在济南某医院接受治疗。二人通过微信聊天逐渐熟悉起来,加之王女士对军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对于“张浩”,她可以说是拿着当知心朋友的。
6月上旬某天,“张浩”联系王女士称因为看病手头拮据,向王女士借500元钱暂解燃眉之急,并让王女士把钱汇到其朋友的银行账号上。王女士没有多想,便按照“张浩”所说,向该账号汇去500元钱。
帮“他”买手机却被拉黑
6月10日,“张浩”再次联系王女士称其手机损坏无法使用,让王女士替他买一部iphone6手机,并以受伤行动不便为由与王女士约定,让其弟弟当天下午到济南市天桥区济泺路山东通讯城附近找王女士取手机。
王女士就按“张浩”的要求购买了一部价值4950元的iphone6手机并交给“张浩”的弟弟。6月13日,“张浩”再次联系王女士向其借4000元钱,并表示近期会将借款和购买手机的钱一起归还王女士。信以为真的王女士又通过微信转账功能给“张浩”转了4000元钱。
几天之后,王女士拨打“张浩”手机,发现手机号码已经停机,“张浩”也已经将王女士拉进微信黑名单拒绝接受其发送的微信。
受害人提供不出有效信息
7月28日上午11时许,天桥公安分局工人新村北村派出所接到王女士报警,称其被一名自称叫“张浩”的微信好友骗走现金4500元及价值4950元的iphone6手机一部。
民警经过进一步询问王女士得知,王女士和“张浩”只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却一直未在现实生活中谋面。王女士无法提供“张浩”的真实信息,能提供给警方的只有“张浩”的微信号、手机号码和“张浩”朋友的银行账号。
“张浩”是真实存在的吗?是现役军人吗?“张浩”是诈骗得手消失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暂时无法和王女士取得联系?这些谜团需要民警逐个破解。
所谓“弟弟”竟是个女儿身
案件的侦破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办案民警根据掌握的有限线索,决定先围绕王女士汇款的银行账号展开调查。民警通过调取银行账号信息发现,该账号的开户人是刘某鑫(女,23岁,山东省阳谷县人),民警判断刘某鑫肯定与此案有关!于是,能否找到刘某鑫便成为案件能否成功侦破的关键。
民警仔细端详刘某鑫的照片,感觉刘某鑫面部特征与王女士描述的前来取手机的“张浩”的弟弟有些相似。民警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刘某鑫是否会乔装打扮成“张浩”的弟弟!
于是,民警请王女士辨认刘某鑫的照片。王女士起初不理解民警的用意,认为民警是“瞎胡闹”。但是当王女士仔细端详刘某鑫的照片时,她却惊讶万分,连呼“这怎么可能”!原来,王女士辨认出刘某鑫正是“张浩”的弟弟!
警方通过微信钓出嫌疑人
民警经过后续调查,发现刘某鑫的父亲曾经暂住于天桥区马家庄。民警试图通过刘父找到刘某鑫,但当民警赶到马家庄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废墟,原来该处已经拆迁。
民警决定转变侦查思路,借助微信侦查破案。民警申请微信号乔装成一名微友主动加“张浩”为微信好友开始聊天,通过聊天民警向“张浩”表示非常仰慕军人,并称自己有台不用的电脑想无偿送给“张浩”。“张浩”欣然应允并与民警约定8月4日下午在天桥区无影山路某医院门前见面交接电脑。
8月4日下午,民警提前赶到医院门前进行守候。当满心欢喜来到约定地点取电脑的“张浩”一出现,守候在此的便衣民警便将其抓获,并当场缴获骗来的iphone 6手机。
假小子分饰两角进行诈骗
随着“张浩”的落网,困扰民警多日的谜团也迎刃而解。
经过审查,对其冒充现役军人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刘某鑫交代,由于好逸恶劳且没有固定工作和生活来源,于是她便自编、自导、自演了这出假冒现役军人通过微信诈骗钱财的闹剧。
平日喜欢留短发穿男士衣服,俨然一个活脱脱“假小子”形象的刘某鑫首先通过微信以“张浩”的名义与受害人王女士聊天。随后谎称自己是现役军人骗取王女士的信任,进而诈骗王女士现金4500元,之后,刘某鑫又一人分饰两角扮演“张浩”的弟弟与王女士见面骗取价值4950元的iphone 6手机一部。
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鑫因涉嫌诈骗,已被天桥警方取保候审。
相关新闻 “克隆”老板微信 俩会计都被骗
本报讯 综合三湘都市报等报道,遇到熟人微信要求转账要当心了!湖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发出预警,近来长沙出现“克隆”微信好友骗取信任后进行诈骗的案例,某公司会计误将进行“克隆”后的骗子认成公司老总,被骗36万元。
“克隆”领导骗会计36万
7月30日上午,长沙警方接到某企业会计龚女士报警称,有人冒充其老板,通过微信骗她转账36万元。
当天一早,该公司会计龚女士的微信收到一条好友添加申请。龚女士发现这个微信号与自己老板的微信号相同,就添加了对方。很快,对方在询问了公司账户余款后,便让龚女士转36万给自己备用,并告知龚女士自己暂时不方便接听电话。感觉对方说话语气与老板很像,龚女士并未产生怀疑,便将钱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内。这时,真正的老板收到了转账短信,感觉蹊跷的他立即打电话给龚女士询问情况。龚女士这才发现自己被骗。随后,焦急的两人前往银行查探情况并报警。两人得知,汇到对方账户的36万已被提走4万元。民警到场后,银行同意将对方账户先行冻结。目前,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无独有偶,7月28日,湖北武汉武昌区一市民收到公司“老板”添加微信号的请求,没有料到其中有诈。此后这名市民收到“老板”微信号发来转账指令,他通过网银汇出230余万,结果被骗。
“克隆”长辈被拆穿
长沙市民王女士也遭遇了“克隆”好友诈骗。日前,王女士在微信上收到来自长辈的好友验证。之前王女士已经与该长辈是好友关系,起初以为是长辈换了微信账号,看头像和个人信息与之前的微信账号一模一样,于是,王女士通过了好友验证。
一天后,长辈便提出了一个请求,想要把借朋友的2万块转入她的账户,再由她转出去。
王女士立刻致电该长辈,发现并无此事,直接拆穿了对方的骗术,结果被对方删除了好友。
警方提醒 微信“朋友圈” 常见6大诈骗手法
随着微信在网友中走红,以“朋友圈”为对象设计的各种诈骗手法也先后出现。警方梳理出常见的6大微信诈骗手法,提醒网友们注意防范。
1、[代购诈骗]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货也没了。
[提醒]到正规网站上买东西,别只顾捡便宜,实体店更保险。
2、[二维码诈骗]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你的应用账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信息。
[提醒]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小便宜,否则吃大亏。
3、[盗号诈骗]与盗用QQ号诈骗类似,骗子盗取你的微信身份,冒充你的好友跟你联系,并以各种理由向你要钱。
[提醒]与微信好友电话联系,核对真假。
4、[交友诈骗]骗子一般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或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提醒]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毕竟世上“白富美”、“高富帅”是极少数。
5、[点赞诈骗]这种诈骗方法最多,主要分两种情形:一是集满多少个赞就可以获得什么礼品或优惠,实际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留下电话,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这种“皮包”网站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个人信息。
[提醒]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眼见为实。
6、[假公众账号诈骗]骗子喜好在微信平台上取一个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你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诈骗。
[提醒]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要随意进行交易。
综合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