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阳(组图)
原标题:当代名家访谈系列——林阳
林阳,别署墨随堂主人,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民进书画院院长。
长期从事美术图书的编辑工作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组织和担纲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出版专著《左编辑,右营销》《林阳诗草百首》《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等。幼时随祖父习字,从少年始,在父亲——著名书画家林锴的指导下研习书法艺术。擅长行草书,尤喜汉碑、泰山《金刚经》、汉简、黄道周《孝经》等。
1.林老师您好,非常荣幸您能拨冗接受我们荣宝斋在线(www.rbz1672.com)的专访。首先祝贺您近日在恭王府安善堂举办的“笔墨随心”诗书作品展的成功举办,您这次展览想给观众表达什么?展览过程中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林阳:“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展”2015年4月24日至5月23日在恭王府安善堂展出,这是我第一次举办书法个人展。
现在展览很多,怎样才能做出个性?这是我一直考虑的。这次展览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展览的题目:“笔墨随心——林阳诗书作品展”,展览的近四十首诗,全部是书写十几年来我自己创作的格律诗,这也是我对“笔墨随心”的理解;二是全部是小尺幅,每幅作品只有20公分信札一样大小,对联也是一平尺的文房对,强调文人的书卷气息,与安善堂雅致的环境相吻合;三是不搞开幕式,最大程度地接近普通观众。
我想传达的是,书法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1
2.通过这次展览,看到您的书法笔墨滋润,诗词清新俊逸,请问您在艺术上有什么样的主观追求?
林阳:作为专业的书法工作者,我认为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留下的艺术遗产,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我希望自己的书法既有传统书体的严谨,又有时代的开张和随性。
我有一首论书法的诗:“墨色篇章字字新,我知我法任天真,但求格调与风貌,不负前人绝俗尘。”讲的是既要有自己的格调,还要有自己的风貌,最好与前人不一样,有自己的风格。
我尚碑为线,追求线条的质量,不过多强调笔的提摁,在行笔时注意藏锋。我希望自己的的行草书有魏碑的刚性,汉隶的柔韧,也有汉简的灵动,不求奇崛,从平和中见性情趣味。
以画入书是我的书法理论基础。古人说:“笔法千古不移,字形章法因时因人而变”。这是前人对传统书法的判断。书法的笔法,是东方艺术的精髓。而字形结构、章法构成一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我希望我的字型有新的审美出现,这种创新的结构,能让人耳目一新。线条之间的白也是我书法考虑的部分,放到整幅中,黑与黑的关系,白与白的关系,黑白的对比加上对宿墨的运用,使作品的黑白灰的处理充满画意。一些不是书法家的朋友说我的字有画意,这让我非常高兴,而许多书家困惑,不知道将我放在哪一个派别中为好。这也是我书法的特点之一。
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我的追求是:尚碑为线,以画入书;编创双楫,笔墨随心。
受父亲影响,我更喜爱汉魏的碑帖,像《石门颂》《张迁碑》《张猛龙碑》,还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汉简的出现,更让我爱不释手。父亲将自己放大、双钩的一本,装订好送给我。一次,父亲挑了一部分老字帖让我选,我一眼就看中了黄道周的《孝经》。由于喜爱,认真临习,很快就掌握了奥妙。
文革期间,最初接触到格律诗是毛主席诗词,1971年,随父亲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古典诗词,那时,父亲每天默写一首唐诗,给我讲,要求背下来,大概学了几十首。这些诗由于是特殊时期学习的,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我喜爱新诗。我喜爱古典文学,也喜爱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出现的朦胧诗,像北岛、舒婷、芒克等人的诗作。大学期间,我一边背诵古诗词,一边写了近千首新诗。
四十岁后,由于要进行书法创作,我开始学写格律诗,并向父亲求教。父亲林锴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出版过格律诗集《苔纹集》。十年后,2011年,我的第一本《林阳诗草百首》由袁行霈先生题写书名,并出版。
书法审美离不开个人情趣,个人的学识、功力决定了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字如其人,古人说的是个人的情趣、学养导致了写出的字的特点。我们经常说,许多学者虽然写字不多,但一写,就能看出不俗。有人写了一辈子,字却俗不可耐,就是因为学者修养好,懂得什么样的字符合自己的特点和学识。虽然练的少,至少懂得藏拙。
古人讲,书本诗余,他们将书法视作诗之后的余事,他们更关注诗。诗书画印,诗的排序在书法之前,这是古人对诗和书位置的评价。换个思路,这个诗的意思已经超出我们所通常所说的“诗歌”的意思,是思想。诗歌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书法是书写思想内容的工具。因此,我们强调书法家应当更多地关注学问和修养。在完成书法技巧的同时,更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文化修养是我们当今书法家们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这些年在创作书法的同时,注意传统格律诗的创作,也从中有更深入的体会。反映的书法作品中,更注意作品线条的拙重、内敛,字型篇章及布局的书卷气等等。张海说我“以书法写自作诗词,书卷气之外略参奇崛,从平和中更见性情趣味。”这也是我的追求。
4.您在书法创作、艺术理论、旧体诗词、编辑出版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还出版了诸多著作,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您是如何兼顾如此多的领域的?这种多领域的资历对您的书法诗词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
林阳:我出版过两本关于编辑出版理论的图书,一本是2010年出版的《左编辑 右营销》,一本是今年出版的《编辑视界》。《编辑视界》共45万字,内容涉及前瞻与思考、编辑与营销、少儿与动漫、编辑出版人物等四部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为《编辑视界》作序,他说:“林阳的文章不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将平时积累的编辑出版经验抽取出来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再反过来观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今天的出版编辑工作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几十年的编辑生涯,兢兢业业地为人作嫁,我认为,比起付出,自己的收获更大。当编辑培养了我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这对我的书法有深刻的影响。书法如同编辑,在细节地方,一定要做到位,绝不能放过。而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其审美不仅影响到生活,也影响到书法,在书法上懂得了审美及审美创新的重要。
要想提高书法水平,一定要在修养上下功夫。书法不能只在技巧上或形式上用功,要想有成就,必须有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的支撑。这和读书有关系,首先,读书是学习并获得书法理论的源泉,而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其次,读书能够提高书法作品的格调,增添和丰富书法的营养和内涵,促进书法的优化和良性发展,好的书法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清、雅、淡、静之文人气息和风貌,无不来自于读书。再次,读书是增长书家知识、丰富书家学养的食粮,书艺中至高境界的神品、妙品、逸品,书法的书卷气、金石气,也都源自于读书。此外,读书还能增强书法的气质和胆魄。比如当年吴昌硕看到潘天寿的画,认为他是“野狐禅”,但潘天寿苦练内功,不断加强审美的修养。随着他的学养日益丰厚,他那霸悍的用笔、撑满的构图,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这几年,我出版的书,都是常年写作的积累,写作对诗词、书法的创作有间接的帮助,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
5.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元代赵孟頫也在《论画竹诗》中宣称:“须知书画本来同。”您“以画入书”的观点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请给我们简单介绍下。
林阳:我在美术出版社工作,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黄苗子、林锴、沈鹏等人的书法都有以画入书的倾向,这是一般书法家不常注意到的,也是在美术出版社工作的好处,面对美术行业的发展,编辑常常站得更高,有自己的思考角度。
拙作《以画入书——书法发展的新途径》,讲的是如何以画入书。我们知道,中国画家都在强调以书入画,学书法的线条,用书法的线条入画。绘画和书法都是视觉艺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是线条和造型,书法亦然,其重要特征也是线条和造型。以画入书的观点,就是说,我们要以视觉艺术的眼光看待书法字型,其创新的空间一目了然。
与传统的书家不同,我注重对字型的再创造,力求形成与众不同的形态和创作风格。一幅作品中,我喜欢考虑黑与黑的关系,白与白的关系,黑白的对比加上对宿墨的运用,将绘画中黑白灰的处理引入书法作品中,使其更具有视觉的美感。
6.您非常关注当代书法教育的问题,还特别强调“书法审美当随时代”,“书法审美应该多元化”,您认为当代书法教育有哪些发展方向?应达成怎样的目标?
林阳:现代的书法有传统古典型、现代审美型,前卫探索型,我认为,都可以鼓励。传统古典型有着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它的存在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喜爱书法,参与到学习和创作中来。现代审美型偏重创造,他们创作的活跃和多样性是明天书法发展的基石。前卫探索型更值得我们尊重,也许在今天,他们并不被更多的人所承认,但他们的积极探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今天,我们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标准之一是对社会各种艺术现象的宽容度,现代审美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审美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这是时代的进步,是艺术创作,包括书法创作的福音。我们要倡导承继传统,鼓励书法创新,尊重艺术探索,推动书法艺术多元化发展。
虽然大家都在用电脑,写毛笔字的少了。但现在许多成年人开始写毛笔字,把这个行为看作提高修养的过程。许多退休的老同志更是喜爱书法绘画,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研究和发展。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这也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书法得以继续辉煌的保障。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一定会发扬光大!
7.近年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多种大众普及型艺术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榜,为优秀文化传播和输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您作为总编辑,请给我们谈谈人美社是怎样做到的。
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自1998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许多大型的重点图书,获得国家级图书奖10余项。有两本书连续获得2013年、2014年“中国好书”。再版书由80种增长到400种,图书走出去连续四年名列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第一、第二名。这两年每年输出版权100多种。这是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几年,我们强调大众美术图书的出版,专门成立了大众美术编辑室,所以有一定的效果。
图书版权输出既是解决出版全球化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出版的理想,那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把外国人的钱赚回来。我鼓舞编辑时爱说,输出一种版权,相当于再版一次,输出三种版权,相当于再版三次。
8.荣宝斋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输出,顺应时代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了荣宝斋在线(www.rbz1672.com),您对此有何看法?能否向我们提供一些建议?
林阳:荣宝斋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着与众不同的亲密关系。建国初期,荣宝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下属单位,1998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成立,荣宝斋也是其中一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荣宝斋于2009年分立。荣宝斋分立之后,做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几年,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荣宝斋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荣宝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成立了荣宝斋在线,我认为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我希望荣宝斋在线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敢于当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