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海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俞力工:酷爱时政笔耕不辍

中国新闻网

关注

早期赴奥留学十君子的照片 ,后排左起金卓民、黄宗羲、华岐昌、汪弼、郑岩登、黄东升。前排左起俞叔平(俞力工的父亲)、毛文佐、马瑞文、杜承荣资料图

俞力工在其位于维也纳联合国城附近的家中接受记者专访。中新网记者万淑艳摄

中新网维也纳8月1日电 (记者 万淑艳)他生于上海,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青少年时代漂洋过来到奥地利留学。之后十余年,他辗转欧美五个高校留学。早在学生时代,他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197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他积极参加海外学生开展的“保钓”运动。他撰写过无数篇文章纵论国际时局。

2014年盛夏的一个下午,在位于维也纳联合国城不远处的一幢四层排楼里,我拜访了这位长者,他声音洪亮,讲着一口完全没有“台腔”的流利普通话,与记者侃侃而谈,完全看不出今年已至67岁。他就是国际评论专栏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俞力工。

父亲是“中国现代刑侦的开山鼻祖”

俞力工的父亲俞叔平早年留学奥地利,是当年中国来奥地利学习警政的十君子之一。1930年,浙江省选拔了警官学校10名优秀学生赴奥地利学习警察司法业务,俞力工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与俞叔平同来奥地利的还有杜承荣,即中奥合拍电影《芬妮的微笑》的历史人物原型,杜承荣后来和他的奥地利妻子瓦格纳在中国农村相濡以沫生活几十年(该故事由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发现并写成《苦乐人生》一书)。

当年留学奥地利的十君子中,后来跟随国民党赴台的有六人,其中俞叔平成就最大。1933年俞叔平回中国后任杭州警察局司法科科长帮办。1934年秋再度接受官费资助赴奥地利,1938年荣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个警察博士。回国后俞叔平任重庆中央警校教官。首设刑事警察建制,创立现代科学刑事实验室,是“中国现代刑侦的开山鼻祖”,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指纹研究所,第一个在中国采取法医侦查技术,对中国的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做出了贡献。后担任上海警察局长兼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一生著书十余部,50年代初,大陆几乎所有大学法学院都采用俞叔平编撰的教材,直到60年代才有所改变。

1949年,俞叔平一家跟随国民党赴台,先任“司法行政部”次长兼刑事司司长职。后短期从事律师,并担任台大法律研究所、东吴大学、警官学校、文化大学教授,两度应邀赴德讲学,

1964年,俞叔平第三度被派到奥地利,担任台当局驻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常任代表。俞叔平常表示:“生为中国人,要为中华民族争气。”他生前主张海峡两岸摒弃前嫌,不计恩怨,共商国是。

17岁留学奥地利勤工俭学度过漫长留学生涯

“我和家人初到维也纳是十月份。那时候维也纳气候很冷,下雪很早,雪花落在地上旋即被封吹起来,我还以为是奇怪的灰尘,像龙卷风一样的灰尘,朋友告诉我这是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雪,很浪漫。”回忆起50年前初到维也纳的场景,俞力工记忆犹新。

1964年,跟随父亲来到奥地利的俞力工开启了他长达十余年的留学生涯。那个年代的青年人颇具浪漫主义情怀,喜欢四处游学,他先后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大学学习、研究,主修政治学与社会学。

在众多的政治学社会学科目中,俞力工把重点放在地缘政治学上。此外他对于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法、政治理论、社会政策等学科也很重视。

彼时的台湾经济状况并不比大陆优越多少,尽管俞力工的父亲是台湾高官,但其家庭仍无多余开支供俞力工在海外留学十余年。因此,多年的留学生涯,俞力工自食其力,全靠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他做过各种工作,如在铁厂里搬废铁、在医院里打工、在加油站擦车、在餐馆当跑堂,仅在餐馆打工就换过17家餐馆。

俞力工清楚地记得,他去美国留学时身上揣了200美元,等到四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维也纳,下了飞机身上还是200美元,一毛不多,一毛不少。

1980年代起,俞力工一度与维也纳联合国机构合作从事翻译事务,他的太太也在维也纳的联合国城工作。为了工作方便1987年搬到维也纳居住。进入90年代以来,专业写作之余,还短期应邀在台北世新大学担任国际政治学教授。1

酷爱时事政治是海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

早在学生时代,俞力工就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1971年还在美国念书时,21岁的他就积极参加了海外学生开展的“保钓”运动。抗议美国把中国领土钓鱼岛与冲绳群岛一起交给日本的示威活动。

他是美国加州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的发起人,召集其他海外留学生,1971年在美国加州湾区创办保钓刊物《战报》,并在第一期上以“对外联络员”的身份写了一篇有关保钓运动发起经过的报道。

1973年,俞力工再次来到欧洲后与同学一起创办了留学生刊物《欧洲通讯》,他担任主笔,边学习,边写作,每月都要编写一两版文章。

上世纪70年代,他就非常关心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且颇有前瞻力。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发表了博士论文《评析共产国家经济体制的理论根据》,文中分析了计划经济、官僚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俞力工就开始专业撰写时事评论。最初主要投往《欧洲时报》,这是一份在巴黎出版、发行遍布西欧的大报。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两篇时事评论文章见报,很快俞力工就成为欧洲读者熟悉的专栏作家。不久他又开始向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大量投稿,建立了密切联系。1993年前后,他又成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海外作者之一,与曹景行、阮次山等著名媒体评论家同为该报主笔。2003年起俞力工开始给台湾大报《中国时报》等写稿,最忙时每周都要发文章。此外他还曾替港澳台新加坡等地电台、电视台以及BBC、美国之音、澳洲卫视等媒体提供联线采访服务。

他不写小说,不写抒情散文,亦不写杂文,数十年专注于时事评论。他的国际评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国际政治、国际战略、民族问题、北约、欧盟、后冷战时期、经济、文化冲突、宗教冲突、两岸关系等各个方面。地域上则涉及欧洲、中东、亚洲、非洲、美洲,几乎囊括全世界。

他近期写作有一个主线,就是对后冷战时期以来(1989年以来)的所有重大国际事件都有记载和评论。每个星期,他差不多都要写一两篇文章。二三十年下来,发表过的国际时评数以千计。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质量很高,分析透彻,点到要害,扣住读者的心弦。

他的评论集结出版了两本书,一本书是《后冷战时期国际纵横谈》,1994年由台北桂冠书局出版。还有一本是《反恐战争与文明冲突》,2008年由台北秀威书局出版。此外,还有大量作品通过互联网传播,题目包罗万象,如《中东局势与美国的策略》、《土耳其难圆的梦》、《联合国必须自我检讨》、《北约组织在叙利亚重施故技》、《话说难民》、《科索沃纷争的启示》、《日本就是与德国不一样》、《全球化、自由化对民主的侵犯》、《苏丹问题面面观》、《两岸问题如何解套》、《大陆的文攻与琉球独立运动》等等。

不论是大陆或台湾,凡是研究国际问题的,都绕不过俞力工的文章。他有众多粉丝,仅其精英博客的点击量就超过70万人次。

笔耕不辍曾担任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公开资料显示,在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成立20年的时候,该协会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迤逦文林二十年》。彼时俞力工正担任会长,他为该书写了序言《异乡的野杨树》,文章里如是说:““20年前,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初创时,我正搬进一户蜗居至今的排楼。彼时,后院的无尾巷边,长着一株约莫一尺高的野杨树。所谓野,是指它来路不明、乏人照料、形态一般、摇曳却不生姿,因此竟没让常聚在这儿玩耍的孩童把它一脚踹倒。20年间,一天天看着杨树茁壮成长……当杨树攀升至20尺高时,炎夏烈日已经穿不透浓密的枝叶……20年后,欧华作协也在默默耕耘中开花结果,一册册单行本,一部部集体文选相继问市,注入的新血不断添枝加叶,无声无息扩大到17个欧洲国都。时光荏苒,与之对衬的是十来位创始会员,鬓发斑白,体力日衰,却时时感到欧华作协这棵大树春意依旧盎然。它曾经是株随风飘落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文化幼苗,几经挣扎和努力,二十度春花秋月却使它落叶缤纷、陡峭峥嵘。”

俞力工早在80年代已是享誉欧洲的专栏作家。因此,赵淑侠等人设想筹办欧华作协时,就已联系上俞力工,虽然他因事没能参加1991年在巴黎举行的成立大会,但公认是创会元老之一。

俞力工长期担任欧华作协理事,并连续任三届会长(2004年至2011年)。担任会长期间,俞力工推行“以书养会”的方针,策划出书,发动全体会员写作,出版了欧华各类文集共5本。包括《欧洲华文作家微型小说选——对窗六百八十格》上下册、欧华作协纪念文集《迤逦文林20年》、旅游文集《欧洲不再是传说》、《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

积极贡献余热推动海外知识分子回国讲学项目

如今,让俞力工最为兴奋的事情,莫过于推动海外知识分子回国讲学。

在俞力工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留学海外的大批知识分子,如今已到了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年龄,他们在海外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异常宝贵,如果白白浪费掉甚为可惜,何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回中国贡献余热?

大约十年前,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俞力工将过去的一批“老保钓”组织起来,设立了一个保钓论坛。这个论坛聚集了约500名成员,全部都是曾经留学海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大约有150名身在海外的大学,有250名工程师,仅大陆和台湾两岸的院士就有十个。

论坛设立以后十分活跃,每天可以收到大量的邮件往来。大家在论坛里讨论和中国有关的大事以及国际政治大事。

把海外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回国讲学的想法最初始于七八年前。经过七八年的酝酿,时机已然成熟。2013年10月份,俞力工争取到台湾好几个大学的讲学试点,比如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世新大学等,还有台北市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今年年初进行了第一期的讲座,在台湾大获成功。并且俞力工还争取到一个更为宝贵的资源,既把该讲学项目纳入到台湾大学通试教育和科普教育里。

“现在厦门大学和莆田学院也都做了积极响应,尤其是厦门大学答应将讲学项目纳入其教学计划。”谈到这一进展,俞力工十分高兴,“该交流项目是纯公益性质,不需要经费,但是大家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都愿意回国发挥余热。”

俞力工希望,先把讲座做精,未来再扩大范围,并建立一个网站,将所有够资格的海外知识分子简历公布于网站,让海峡两岸三地的教育界同仁都可以看得到,并各取所需,自主选择讲学人选。

“我们这些早期出国留学的人即将老去,具有丰富的海外人生阅历和跨文化经验,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国内需要汲取这些知识的下一代学子,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以供交流。”他最后说。(完)

(原标题:海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俞力工:酷爱时政笔耕不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