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广州碳排放总量

羊城晚报

关注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通讯员栾俪云报道: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透露,目前广州碳排放控制压力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的增加,碳排放量还在继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峰值。

现状

年投6000万

用于节能环保

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市单位GDP能耗为0.48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4.25%。为此财政支持力度很大,从2010年开始广州节能专项资金从原来的2000万增加至6000万,用于支持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项节能改造项目和课题研究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20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广州还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2012年9月11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挂牌成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成为全国最大的碳交易平台,2013年底开始首次300万吨有偿配额竞价发放。至今广碳所共完成配额有偿发放689.3万吨,成交金额4.13亿元。

为节能减排,广州已累计关停19家企业19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同时建成天然气接收门站5座,天然气用户140万户,2013年天然气消费量16亿立方米,力争到2016年消费总量达到约5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3.5%提高到10%以上。

同时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广州已建成11个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集热板安装面积超过40万平米。广州已制定太阳能分布式发电建设规划,2014-2016年每年将新增太阳能发电40万千瓦机组,到2020年,全市太阳能发电机组达到200万千瓦!

问题

预计2020年前

碳排放持续攀升

低碳是广州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的必然之路,蓝皮书指出,虽然近年来广州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但其综合指标与国际先进城市比仍有较大差距。

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关键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转型,重化工业仍将较快发展,能源需求大,污染形势严峻。且在过去发展中,广州形成一批石化、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短期内难以转变。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对广州低碳发展构成挑战。广州人均GDP已超过12000美元,能源消费呈加速上升趋势。今后随着居民对住宅、私家车、家用电器等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碳排放量将继续增大。

蓝皮书中的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将达1544.2万,虽然到时单位GDP能耗也将由2010年的0.62(万元GDP/吨标准煤)下降到0.40,但由于GDP总量也将从9713.26亿增至26351亿;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能源碳排放量将由9.45吨/人上升到12.48吨/人。基于此蓝皮书预计,2020年广州能源碳排放总量继续增大,将由2010年的12005万吨增至19276万吨,达到排放量峰值!

建议

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基于这种现状,蓝皮书建议广州出台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如实施燃煤电厂的改造,促进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切实解决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问题等,以切实控制煤炭消费量。

由于煤炭价格较低,新能源价格较高,企业不愿意应用新能源。蓝皮书建议加大对煤炭消费的费用征收,对新能源应用予以补贴,压减清洁能源与煤炭的价格差,鼓励企业选用清洁能源。

蓝皮书还建议,支持低碳节能技术研发,重点在核电装备、垃圾焚烧发电、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智能电网、新型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工业高效节能等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设立低碳技术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定点企业技术研发。

“建议广州率先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蓝皮书指出,该机制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但我国在这方面很薄弱,广州若能将生态红线划定、水源保护区、森林碳汇和财政支付转移、生态扶贫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能解决广州发展道路和模式问题,也能为国家和省提供经验和借鉴。

夏杨、栾俪云

(原标题:广州碳排放总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