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广西巴马成外地人养生治病圣地:最多时达数万人

二三里资讯

关注

糖尿病控制住了,肺癌患者活过了“最后期限”,

高血糖几天就降了……

大批重庆人“定居”广西巴马养生

这里真的有魔力?

本报记者 于洋 摄影 刘嵩

川普、“倒倒和”、坝坝舞

巴马的重庆印记

广西巴马县,距离重庆1200公里,常年居住着近千重庆人(据常住巴马的重庆人估算)——因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名头,人们对这里趋之若鹜。

10月17号,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我们从重庆来到广西河池市。

河池市的金城江,是距离巴马最近的一个火车站,再坐5个多小时的汽车,就能到达目的地了。

下午4点钟,30多个乘客把一辆开往巴马的长途汽车塞满,有河南的,江苏的,四川的。

最后一排的4个乘客,尽管满口普通话,但我们还是听出来,他们来自川渝,一打听,果然是来自重庆南坪。

4个乘客看上去都只有三四十岁。其中一个女士告诉我们,他们是从电视上看到了长寿村的报道,这次专门去“考察”,“如果确实可以,我们准备把老年人送过去养病。”

18号一早,我们在巴马县汽车总站对面,看到一家名为“瑶乡养生粥”的早餐店,饭店供应南瓜粥、黑米粥、玉米粥等各式稀粥,很清淡,连蒸饺,都几乎没有一点油水。

“老板,有没得面?”我们正在喝粥,耳边突然响起一句地道的重庆话。抬头一望,五六个男女走了进来,也是从重庆来的。

为首的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身材矮胖。没有面,他只好点了几碗粥。

他们一行有七八个人,来此是考察矿产,顺便把家属带了过来养生。

中年男子手上戴着两个金灿灿的戒指,手腕上还有一根小指姆粗的金手链,他说他家住江北。

“这里吃啥子都没得油水,啥子是养生嘛,天天吃这些,就是养生。”

中年男子夹起一只蒸饺,哈哈一笑,摸摸自己的啤酒肚说,“你莫说,我过来1个月时间了,还真瘦了4斤。”

而近千重庆人,在巴马留下了重庆印记——

他们有“巴马重庆人之家”;

他们聚在一起打一块钱的“倒倒和”;

他们跳坝坝舞、钓“鲫壳儿”。

大多数重庆人来巴马,远非“减肥”这么简单。

洞里的疗养者

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叫百魔洞。

巴马县被外地人趋之若鹜的长寿胜地主要有坡月村、长寿村和平安等村,都位于巴马县甲篆乡,距巴马县城30多公里远。(由于外地人越来越多,巴马开通了县城到长寿村的公交车,价格也从最初的3元,涨到了现在的5元。)

百魔洞就位于其中的坡月村,有一个说法是,各种患者来到坡月村后,几乎毫无例外的要去做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去这个叫百魔洞的天然天坑大溶洞,呼吸负氧离子,据说这个天坑里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六七万个,远远高于城市空气中的含量。

第二件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喝百魔洞里流出的、淡绿色的溶岩水。喝了这种水,一般都会拉上几天肚子,大批患者口口相传的是,这是在排除体内的毒素。

我们到坡月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百魔洞。百魔洞距坡月村大约有1公里的路程,尽管下着雨,但在去百魔洞的路上,人和车一直没有断过,更常见的,是车上的、人手中的桶、瓶子——去的时候是空的,走的时候盛满了百魔洞“神水”。

洞口是盘阳河,河水清澈见底。外地人提着大大小小的瓶子,挤在河边一棵老黄葛树下,那里有一股据说是地下冒出来的泉水。

我们站在旁边询问,碰到了一对重庆老年夫妻。他们说,在这里已经住了几个月了,就住在坡月村街上的候鸟人之家。

被候鸟人传得神乎其神的百魔洞,在她的眼里“很一般”。

“小伙子,百魔洞没得啥子看事,重庆的武隆芙蓉洞,比这个洞好看多了。”她劝我们,不要买票进去看。

不过,她还是认为,百魔洞口地下冒出的这股山泉水很好喝,“这个水确实比较好,我们每天都要来打两桶,煮饭和饮用,都是这个水。这个水是地下冒出来的,没得污染,据说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

百魔洞的票价是70元,不算便宜,但购票进洞的人,还是源源不断。

走进洞里,能感受到一股凉爽而又沁人心脾的风。

原来,在洞的中部有一个巨大的天坑,能把云遮雾绕的深山顶上的自然风,通过天坑吹到洞中,形成穿堂风。

百魔洞里,我们发现景区管理方竖了一块电子显示屏,“百魔洞环境指标实时监控系统”,上面显示,温度24.3℃,相对湿度84%,负氧离子含量:7.4万个。

在长寿村来长住的养生者,大多都办了百魔洞的月票,在石灰岩上打坐;在洞里大吼几声;到洞子中间一个宽坝子的红毯上跳健身舞;赤着脚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进行脚疗;打太极练气功,是这部分候鸟人进洞后必不可少的几个必修课。

一名外地疗养者悄悄告诉我们,经常到百魔洞里吸氧的,多数都是癌症患者。他们相信,经常到这个洞里来吸氧,能给他们身体带来积极的变化。

还有一些人相信,百魔洞有很强的地磁场,在这里久坐,可以进行磁疗。

我们注意到,很多老人在洞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

因为洞口有风,一些没有办月票的外地人,每天便来到洞口“蹭氧”,或者在洞口的空坝上跳舞,或者在洞口不远处的休闲椅子上小坐。

刘婆婆  74岁 肝硬化、肝脏脓肿、糖尿病

“重庆带来的胰岛素都快过期了”

虽然有老乡的告诫,但我们还是想感受一下百魔洞的“魔力”。一般游客进洞后,匆匆游完就出洞了,但在村里长住的外地人,都会在洞里呆一两个小时,比如重庆人刘婆婆。

那天,刘婆婆坐在洞里一块石头上面,用一把小刀一直刮一个蜜饯罐子上的商标。

刘婆婆早年是重庆一家医院的行政人员。我们问刘婆婆今年六十几了,她瞟了我们一眼,笑着说,“我今年74了。”

刘婆婆告诉我们,她2011年查出了肝硬化,肝脏上还有脓肿,此外,她还有糖尿病。

去年春节过后,她从电视上看到很多癌症病人到巴马疗养的报道,就和儿子一起来到坡月村,住了5个月。这次是她第二次来坡月村长住。

“这里的水质好,空气好,据说还有很强的地磁场,吃的东西,也是当地农民种的,很养生。”  

刘婆婆说,去年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回重庆后,又开了些消炎药吃,今年到重庆医院做了一个核磁共振,医生说,她肝脏上的脓肿已经消了,“不晓得是养生起了作用还是药起了作用,总之很神奇。”

刘婆婆回到重庆后,血糖指标又明显升高,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上个月7号,刘婆婆的儿子又亲自驾车,带着母亲和锅碗瓢盆,开了12个小时的车子,从重庆来到坡月。

刘婆婆的儿子早年毕业于音乐学院,爱好唱歌和艺术,是个自由职业者,他不光把母亲送到了坡月,还留下来陪妈妈一起养病。

母子俩在距百魔洞口几十米远处租了一处住房,两个房间,一个卫生间,做饭在阳台,每个月租金1200元。   

刘婆婆说,她在坡月村的生活相当有规律,每天起床起得很早,五六点起床,散步、到百魔洞口打泉水,隔两天便步行到坡月街上去赶场,买些当地农民种的小菜,“饮食很清淡,和儿子每个月基本上只买1斤肉,总是分成三四个小块,要吃几次。”

“大米吃得很少,主要搭配红豆、黑豆、黄豆、小米,玉米渣,和绿豆等,煮成稀粥喝。当地出产的紫薯和紫芋头,我经常叫儿子用清水煮出来,剥了皮就吃。”

刘婆婆每天吃过午饭后,要睡两个小时的午觉,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逢双号日进百魔洞里吸氧,打坐,静心。

为了方便进百魔洞吸氧,她办了月票,每个月300元,双号日可以进洞,相当于一个月有15天的时间可以进洞。“算下来,每天20元,还是有点贵。一般上午进去坐1个小时,下午去坐1个小时。”

单号不能进洞的时候,刘婆婆就来到百魔洞口的游客接待点,和其他的外地老人一起闲坐聊天,看别的老人唱歌,跳坝坝舞。

刘婆婆这次过来,已经住了40多天时间了,我们问她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她呵呵一笑说:“我从重庆大医院带来的胰岛素已经忘了,可能马上就要过期了。”

她解释说,她从重庆自带了血糖仪,前几天还测了,指标是七点几,基本上恢复到正常水平。

“我们住在一起的一个重庆人,不晓得是长寿的,还是涪陵的,来这里几天,血压就正常了。我是啷个晓得她正常了嘛,她的女儿在说,‘妈妈,今天就不要吃药了哈,血压都正常了,还吃啥子药嘛!’”

刘婆婆的观点:

“太顽固的病人,住一次两次,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

尽管刘婆婆说住在这里可以缓解她的病情,但她还是认为,这里的养生效果因人而异,“有些太顽固了的病人,在这里住一次两次,可能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

尽管有儿子在身边陪着,但刘婆婆说,在这里住久了,她还是很想重庆的家。她打算,这次来巴马,最多就住两三个月时间。

杨大爷63岁 肺癌,曾被医生诊断为活不过去年年底

“我是来养生的,不是来治病的”

在坡月村盘阳河边一栋漂亮的小洋楼底,三女一男正在搓麻将,叫牌声,碰碰声,和牌声,全是重庆话。包括这4个麻友在内,这栋6层洋楼里的20多个租客,都是重庆人。

正在打麻将的一名重庆老乡开玩笑地说,“这里是巴马重庆人之家,只不过没有挂牌而已!”

4名重庆老乡打的是重庆的“倒倒和”,一块钱的小麻将,自摸加一块,还要换位置。

说起这桌麻将的来历,重庆老乡介绍说,坡月村没有卖麻将的,他们还是坐公交车,专程到巴马县城里,才买了两副手搓麻将。当然,也不是天天搓麻将。“主要是这几天下雨,没法去爬山,只有在屋里打点小麻将。”

如果不下雨,这几个重庆老乡的身影,应该出现在百魔洞口(不办月票的外地人,每天走到洞口,也能感受到洞里吹来的负氧离子)、坡月街上、打水挑水的路上。

“到站,自摸二万!”唯一的那个男性牌友收获了6块钱,这让他很高兴,“6块钱,明天赶场可以买6把小白菜!”

“大赢家”是来自重庆九龙坡的肺癌患者杨大爷(化名),这次已是第二次来巴马长寿村居住。

杨大爷63岁,去年7月,他在重庆一家医院查出了肺癌,医院建议他开刀做手术,被他拒绝了。他至今还记得当时到医院拿报告的情形:“医生刚开始不肯把报告给我,说要家属来拿,我说家属在外地,医生才给我。我一看,是癌症,就说‘癌了就癌了嘛’,这有啥子不能说的,医生听我这么说,愣了半天。”

杨大爷患癌后,情绪稳定,倒是家里人比较担心。儿子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爸爸,医生说做手术,就做嘛,十多万元的手术费,我全给你出了,不用你出一分钱。”

杨大爷觉得,化疗要杀死很多健康细胞,就拒绝了。他回到家里,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

杨大爷说,他喜欢到处钓鱼,把自己这种旅行方式叫“游钓”。查出肺癌后,他还是经常到外地“游钓”,“今年3月到四川升钟湖水库钓鱼,4月份去广元钓鱼。”

5月,杨大爷听说这里可以疗养后,只身一人过来,住了一个月。

六七月,他跑到贵州和昆明避暑,八月和九月回到重庆后,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打小麻将,到公园里跳跳坝坝舞。

今年10月初,他又带上钓具,第二次来到巴马疗养。杨大爷说,这次他准备住久一点,住到12月份,等到天气较冷的时候,他就到海南去避寒。

“我们一个单位的退休老头都说,我一天都在外面跑,哪里像一个得了恼火病的人嘛,他们都觉得很惊奇!”

杨大爷说,当时医生检查出来之后,就建议他不要出院,说如要出院,不做手术,很可能活不到年底,“哈哈,我没有做手术,还不是活到了现在。”

说到这里时,同桌的一名牌友开玩笑地说,“你怕不是癌症哦!”

杨大爷一本正经地说,“我肺上的阴影有20(毫米)乘以20大,不是癌症是啥子嘛!再说,我是去的大医院检查的哦,教授下的结论哦!”

在坡月村,杨大爷除了打泉水、爬山和赶场,他当然也没有放下钓竿,除了在村口的盘阳河里钓鱼,他还跑遍了附近的水库。

尽管到了长寿村,杨大爷个人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多少。

他的午餐和晚餐都是两菜一汤加一个榨菜,其中一个必须有肉。杨大爷喜欢喝酒,到了巴马,他也没有扔掉酒杯,中午和晚上,都要喝2两白酒。有时,他会上街买点猪耳朵或者猪嘴巴,自己做点重庆味道的卤菜下酒。

不过,第一次来巴马的时候,抽了40多年的香烟,还是戒了。

杨大爷的观点:

“如果真的包治百病了,那早就都该得诺贝尔奖了”

对别人认为巴马长寿村确实对一些病症有效果的说法,杨大爷持保留意见,“不可能包治百病,如果真的包治百病了,那早就都该得诺贝尔奖了。”

我们来到杨大爷在“重庆人之家”租的房间,在他的床头看到一本书,杨大爷笑着说,“有时电视不好看,就看看小说。”

这是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诺著的《The Island》。

杨大爷特别向我们强调,“我是来巴马养生的,不是来治病的哈。不能让别人产生误解,以为这里可以包治百病!”

老钟 58岁 高血糖

“既然已是病人,就要摆正心态,啥都不想了”

和百魔洞一样,盘阳河被许许多多的外来“医疗朝圣者”奉若神灵,它从坡月村中间蜿蜒而过,江水犹如碧玉。

18号下午,站在坡月村的街上,朦胧细雨之中,钟大叔在盘阳河边钓鱼。

钟大叔58岁,来自九龙坡。一个路人凑到河边,蹲下身子去看老钟的鱼网,“钓到好多了?”老钟哈哈大笑,“至少有3斤鱼了,两个眼睛,还有一条背筋,你说是不是3斤嘛!”其实,老钟的网里只有两条小鱼。

老钟告诉我们,他到巴马来疗养,已经是3年之中的第4回了,“我以前不会钓鱼,才学会的。他们有的打麻将了,我在河边,一站就是一下午。”

老钟说,他其实没啥大病,就是血糖高,在重庆是九点几,到这里几天,一下子就降到了六点几。

像这里的每个外地人一样,老钟随口就能说出许多在这里疗养起了效果的例子:

“和我们住一栋楼的,天津老头儿老丁,去年来的,肺癌转成骨癌,头一个月,去百魔洞,来回都坐公交车。第2个月,去坐交车,回来走路。到了第3个月,他来回都走路了。”

不过,老钟遗憾地说,今年在坡月村再没有看到老丁了,“不知道他是康复了,还是恶化了……”

老钟的观点:

“还是要因人而异,不能说包治百病,这个是老实话”

说起“巴马疗法”的功效,老钟还是坦承,“那个还是要因人而异,不能说包治百病,这个是老实话。”

老钟还像个哲人一样总结起疗养心态,“既然自己都已经是病人了,就要摆正心态,啥都不想了,一切欲望都放下了,身体才能轻松。”

老钟告诉我们,在巴马坡月、平安、长寿等三个长寿村“疗养”的重庆人很多,最多的时候,估计有近千人。

专家说:

“到某个地方住一两年,作用不大”

重医附二院主任医师、教授杨刚毅说,肺部疾病和大气环境有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主要和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

“我去过外国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环境好得很,但一样有‘三高’病人和癌症。”

杨刚毅认为,长寿村之所以长寿的人多,是因他们从小在那里生活,还与他们个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他地方的病人,到某个地方去住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作用不大。

杨刚毅介绍,早期肿瘤病人现在已经称为慢性病人,如果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对于高血糖等“三高”病人,合理运动,饮食注意,保持良好情绪,一样可以活到八九十岁。

习惯或命运,不是每个“朝圣者”都能被巴马改变

19号早上,天气终于放晴。在景区售票处前面的云鹤亭,又像往常一样聚集了很多疗养者,唱歌,是他们在这个亭子里最主要的活动。

和往日场面不一样的是,这次开唱前,活动负责人宣布了一个令大家心情沉重的消息,前几天,他们的队员、也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的“天使”走了,18号,“天使”的遗体已经在家乡火化。

肺癌病人住了大半年,还是走了

“愿我们的好队员‘天使’,在天国里一样快乐!”在负责人的倡议下,这20多个队员,自发地为“天使”默哀。

默哀后,大家为“天使”唱起了纪念歌。

这名操普通的老人告诉我们,“天使”是广州的一名肺癌病人,到坡月村来住了大半年时间,前几天,在老家去世了。直到昨天活动负责人向大家宣布消息时,很多队员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病情,只知道天使是个爱唱歌,很乐观的人。

他觉得“都不能吃,活起还有啥意思”

重庆人老钟说,他有个朋友,和他一起在巴马住了1个月时间,最后还是去世了。

“朋友50多岁,是肝癌,前年在巴马,他把脖子上的一个疮抠了,几天就干疤了。回重庆后,到医院检查,医生都说奇怪,指标好多了。去年叫他再来巴马疗养,他不愿意来,去年年中就去世了。”

老钟总结说,这位朋友最终没能战胜病魔,还是和他不愿意改变很多习惯,不愿放下欲望有关。“前年,我和他回重庆前,我专门带他去找老丁,叫老丁介绍些疗养的经验。他说,‘莫听老丁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活起还有啥子意思!’”

长寿村里的生活成本

●房租

坡月村距百魔洞和洞口泉水较近,居住的外地人最多,这里的房子贵一些。

一个卧室,带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月租价格一般在五六百左右。带两个卧室的套房,一般月租金在800到1200元不等。

●水电费、伙食费

用电是一块钱一度,但用水不用交钱。吃的水,就自己到百魔洞口打泉水。当地农民自己种的小菜,很便宜,小白菜一块钱可以买一大把,肉类和蛋类价格,和重庆差不多。

以两夫妻为例,如果自己做饭,生活费加房租,一个月花销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

平安村和长寿村的租金便宜一点,但买菜要步行半小时,或者坐两块钱公交车。

如果坐公交车到县城,需要5块钱车费。

巴马人的变与不变

尽管盘阳河被外地人视为圣水河,沿河立起了数百米长的围栏,禁止游客下河沐浴,19号上午,一名前来疗养的外地男子,还是找到了空当,下河游了一阵子。

据媒体报道,在长寿之乡巴马生活的外地人,最多时达到了数万人。随着外地人的增多,曾经宁静的世外桃源巴马,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悄悄变化着。

●高楼  大山环抱的盘阳河坡月村、平安村和长寿村,本就不多的平地,已经挤满了高楼和正在兴建的高楼。据说,在2010年,坡月村的电梯房,就比巴马县城的电梯房多。有候鸟人说,自从巴马养老概念、治病概念火起来后,这里被各种投资方看中,农民出宅基地,开发商投资建房,各种疾病的患者以及投资人来购买楼房30年的使用权,30年后,房屋归农民所有。

●环境  据游客说,坡月和百魔屯排的污水,都排到盘阳河里面,“以前就没有那么多洗发水、洗发精、洗衣粉。现在大便、小便,统统都是排到河里面。”

●物价  三天一次的赶集中,坡月村的街上挤满了人群,你能听到全国各地的方言,在全国所有村庄中,恐怕也仅此一例。这两年,巴马县坡月村一带的物价也在快速上涨。记者在集市询问,鸡卖到了25元一斤,鸡蛋20元买30个。卖家说,几年前并不是这个价格,这两年涨起来了。

老钟也感受到了变化:“以前病友见面,都要说说病情,今年过来,大家都不谈了。说得太多了,外面人越来越多,住房价格炒高了,我们的生活成本就高了。”

●收入  在村里骑三轮摩托的壮族小伙子,以前在广州打工,两年前就回来了,每个月轻轻松松可以挣到2000元。甚至在坡月村的电杆上,还出现了私人伴游的小广告。

可以计算的是,如果每个患者月开销2000元,按3万外地人计算,每年将为当地产生7亿元的旅游收入。

随处可见的八九十岁的老坡月人,仍然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他们依然吃着没有油水的粗茶淡饭,挑着粪水去地里劳作。外地人在巴马创造的吸氧、爬山、跳舞、狗爬、打水等所谓巴马疗法,和他们毫不相干。

不过,对于3个长寿村里越来越少的百岁长寿老人来说,随着前来长寿村“朝圣”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每天“接见”外地游客,和他们合影,成了他们最为主要的活动(此前有媒体报道,光是合影,每年的收入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

当地电视台反复播放央视七台曾到巴马平安村邀请几名百岁老人录制的节目《乡约》,节目结束后,又播出了一条广告,大意是说:巴马卫生院通知,近年来巴马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妇科病等日益增多,卫生院将为巴马居民开展免费检查……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719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