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横沔:尽是老上海痕迹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王楠 报道
老式收音机、盛水的大圆缸、生铁铸造的椅子……这些看着眼熟的物什,是老上海弄堂口剃头店内的必需品。随着时光流逝,他们也跟那些名为“牡丹”、“玫瑰”、“芙蓉”的美发厅、理发屋一起,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古董”。
如今在浦东康桥镇横沔老街上,一家开业47年“小李理发”因为坚守着时代印记而备受关注。昨日记者从康桥镇了解到,被称为老古董的理发店在老街上根本称不上“老”,这里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国时期,古色古香,静谧久远。国家住建部此前发布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康桥镇沔青村榜上有名。这个鲜为人知,绝大多数上海人都很难准确报出其名字的横沔古镇由此走进公众视线。
47岁理发店 设备老式 手艺老到 常年满客
横沔老街位于浦东新区康桥镇东北角,水乡盘曲,傍河依水,走过石桥,便见到位于中大街的拐角处的一家老理发店。进门,仿佛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约20平方米的店铺,装修极其简单,一面墙上还贴着塑料薄膜。店内生铁铸造的椅子、盛水的圆形大缸,以及生了锈斑的老方镜,都在提醒着这个理发店已经有些年头了。
“我在这里开店47年了。 ”店主李金泉一边忙着一边说 “这些东西都是1966年开店时置办的。 ”李师傅拍了拍客人身下的椅子,“纯生铁制造,‘蝴蝶牌’的,一把将近300元,两把差不多600元。 ”
600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巨款”,因此李师傅倍加爱惜。如今,椅子上白色油漆已斑驳,露出了生铁本来的颜色,但椅子却丝毫没有损坏,收放自如。除了两把沉甸甸的大铁椅,理发店里很多东西都有些来头了。盛水的大缸、厚重的方凳,还有放东西的柜子,都是开店时置办的,用了40多年;墙上挂着的两面镜子更是历史悠久,年龄超过70岁。小店里最年轻的要数隔板上放着的“红灯牌”收音机。此刻,它正“咿咿呀呀”地唱着。那是17年前,老李花40多元买的,“质量可好了,到现在还很好用。 ”
理发店的设备如此老旧,满座却是常事,有时还要排队,老李靠的就是老手艺和价格低。
“拿手活是修脸刮胡子。这些都是真功夫,现在的发廊都没这项服务了。”李金泉说。洗发、理发、刮脸,一套下来才7块钱,对不少男性老主顾来说,舒服且便宜。不过这两年,他的老主顾有些流失,因为以前来理发的都是本地居民,如今,镇上居民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外来租房的人。
建筑人文 处处是景 原汁古韵 琵琶之乡
今年年初,随着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条沉寂很久的老街似乎又有些生气。陆续有游客前来,“小李理发”也成了一个“景点”。
记者从康桥镇了解到,沔青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处处是景”。这里的民居依然保存着清末民初的传统格局,其中翊园、华氏宅第、凤家厅最具代表性。
“翊园俗称陈家花园,由横沔人陈文甫所建,仿哈同花园建筑成此园,故亦称‘小哈同花园’。小哈同花园秉承大哈同花园的基本风格和园林布局,处处可看到大哈同花园的影子。在翊园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四宝:一是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有欧式建筑、承礼堂、九曲桥、湖心亭、石拱桥、白鹤亭等。二是世所罕见的珍贵奇石:瑞云峰、汉白玉铅字石碑、千层石、太湖石。三是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品种有百年凌霄、百年枸骨、雪松等数十个品种,由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5棵 (全市有2100棵)。四是美轮美奂的地景文化。 ”康桥镇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
华氏宅第建于1935年。石库门上方雕刻有“武陵世泽”四字。共有三层楼房9间,砖木结构。木门、木窗,外墙面为红色清水墙,硬山灰平瓦顶。凤家厅建于清末,占地约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二进,梁枋有精细雕刻,格扇门窗。
在这些建筑群落中,交错着四条主要大街——花园街、中大街、河西街、庙行街。近500间传统民居连片分布在这些昔日繁华的街市上,居民前街后河、枕河而居,江南水乡特色浓郁。
沔青村人文气息浓郁,丝竹繁盛,是名副其实的“琵琶之乡”。记者了解到,清朝“天下第一琵琶”陈子敬也是横沔人,因受封“天下第一琵琶”名扬四海,引各地仰慕者前来学艺。第六代传人林石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将浦东派琵琶学院化,屡屡在国际上亮相。据当地人说,林石城年轻时就已名扬四海,各地仰慕者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悦耳动听的琵琶声时常在村头盘旋。目前,沔青村仍完整保存着林石城的故居。
现状 “处于停滞发展甚至废弃状态”
根据史料记载,横沔因沔溪而得名。在交通以水路为主的年代,它是川沙、南汇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世代居住于此的凤家传人告诉记者,昔日盛极一时的家族在这里繁衍了整整五代人。
由于年代久远,长期以来,沔青村的建筑缺乏养护,一些传统民居已破损,显得凌乱、萧条和破落。1981年横沔乡政府迁往西方3公里外的新址形成新镇区后,此处成为横沔老镇或称横沔老街,逐渐衰落。
目前街上少有店铺也无人声,反而间隔着还能看到一些 “人民公社万岁”、“伟大的中国万岁”等年久暗淡的字迹印在山墙上,让人顿有“穿越”之感。老街上连片的老宅由于缺乏维护修缮,不少已成危房。原本白色的石灰墙面已变成灰色,且有大大小小的黑色斑块,甚至剥落露出残破的青砖;二楼的木栏和木板墙已变成黑褐色,有的甚至已龟裂、断落,住在此地的本地老人和租居于此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力修缮和改善居住条件。据介绍,康桥镇方面几年前在老街建了一些简易公厕,部分解决了老街居民的卫生条件,但总体上街巷的卫生环境状况并不太理想。古色古香只是游客眼里的一道风景,有条件的居民早就搬出了这些光线暗淡的老房。
知名的保护建筑也难以对公众开放。翊园是当地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园林名胜。可惜解放后先作疗养院,后来变成上海市第二精神病疗养院。
“横沔老街实际上处于停滞发展甚至废弃状态,更多保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模样和韵味。如果要找寻往日的江南水乡集镇景致,横沔老街是个好的去处,这里有一分目前那些江南名古镇已消失了的未曾雕凿的质朴与原始。 ”不少网友在探访老街后感慨道。
开发 欲借“迪士尼”打造休闲小镇
旅游开发,修旧如旧,是会再现原有的韵味,还是连仅有风情也会日渐消失?
面对网友的担心,康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横沔老镇历史渊源深厚。除看得见的建筑特色外,还留存着诸多名人记忆,是浦东历史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五代为医的华家,明代华少华医生有著名的医案传世;中外闻名的琵琶演奏家陈子敬,曾任清皇宫教席;著名老厨师周荣江堪称“烹饪一绝”。
“这里距离迪士尼主题公园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借迪士尼的东风,可以打造一个埠街景、石桥、驳岸,又有江南水乡格局成旅游休闲小镇。 ”记者在《关于横沔老镇综合保护及开发建设的构想》中看到,除了利用水乡的自然生态和建筑风貌及翊园、凤家厅等一批成型的旅游景点打造传统文化游,镇里还在积极探索新景观。如利用纵横交错的河道开辟600多亩种植药用植物,养生健康游。据悉,益大药物园有望在此打造上海地区独具特色的中药文化主题公园。通过时尚的文化创意与传统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融浦东传统小吃、养生药膳美食于一身,打造成别具中国文化的迪士尼 “后花园”。
该处“中国传统村落”改造还需要土地规划支持、交通规划支持、产业策划支持、政府协调支持以破解房屋置换等多项难题。希冀此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能为这片江南韵味十足的历史遗存保护带来契机。
(原标题:浦东横沔:尽是老上海痕迹)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