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进入"生命倒计时" 民营公司超越国营厂成影视业主角
中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最近,北京电影制片厂即将被拆除一事,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从北影厂的特色建筑——明清风情街的围墙上面,人们看到了几个大大的“拆”字。而这预示着,这个已经有63年历史的“影视圣地”,已经开始进入“生命倒计时”。
北京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北三环中路77号,1949年4月20日成立。从建厂以来,这里出过许多的经典电影。比如《小兵张嘎》、《骆驼祥子》、《甲方乙方》、《霸王别姬》等等。然而,最近10年来,一批民营电影公司迅速崛起,像北影厂这样的老牌电影制作机构面对汹涌的市场浪潮,逐渐丧失了活力。
从北影厂的作品年表可以看出,在2000年的时候,它还拍出了6部电影;但是到了2001年就只有一部。随后的几年虽然略有反弹,但每年出品的数量都没有超过3部。在2007年推出一部《爱情呼叫转移》之后,北影厂就再也没有新的作品了。
尽管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北影厂的作品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北影厂的那些经典电影,以及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大批著名导演和演员,勾连着无影迷的情感世界。所以,突然听到它要被拆除的消息,很多人一时都接受不了。
但事实上,自从1992年整合进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后,北影厂便成为了中影的影片制作挂名单位。2000年,北影厂正式并入中影集团,在那个时候,北影厂的建制甚至都已经消失了。现在,厂区的建筑早已租给了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和培训机构,而宁荣二府和明清风情街现在也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已。
事实上,也不光是北影厂,包括长影、潇湘、珠江在内的一批老电影厂,他们的光环也都已不再,很多老厂已经连续多年无片可拍。民营电影公司麒麟影业的CEO庞洪曾担任过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副总经理。在体制内呆了近20年,如今又在体制外进行商业电影的开拓,庞洪很清楚这些电影老厂为啥缺少活力?他认为,相比民企,老厂很难吸引到人才:
庞洪:由于民企有股权的激励机制,未来上市可以给大家创造更多的资本平台或工作施展的舞台,相对比国有的待遇、收入这也是现实问题。几乎没有太多的新鲜血液进入老的国有厂、电影厂。
由于更喜欢做具体的电影业务,庞洪离开了宁夏厂,进入了麒麟影业。在民营影视企业中呆了几年,庞洪感觉,其实国有老厂也有自己的优势。
庞洪:如果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有民营这么好的资金实力或股权结构的奖励机制,我觉得国有比民营更有优势,他更了解国家政策。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第一大风险是政治风险,国有厂在剧本阶段就了解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哪些能表现出来,哪些不能表现出来,可以清晰的把握,同时规避掉。
但是,不管怎么样,民营电影公司取代过去传统老电影厂的地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华谊兄弟今年下半年有6部新片上映,明年还将筹拍八部新片。庞洪说,华谊有自己的商业片模式,别说老厂,就连中影、上影这样的大集团也比不过。
庞洪:华谊是上市公司,每年业绩必须稳步提升,才能对股东、股民和它的资本有一个交待,持久不衰。像宁夏这样的,既不是上市公司又不需要业绩的压力,他只需要保证员工稳定的收入。大家在做电影,实话来讲是一个创意,华谊养了若干个团队,可以签最好的年轻导演,可以和最好的海外伙伴进行合作,它已经有15年的历史,是中国的NO.1,不要说宁夏了,就像中影、上影可能也没有华谊那么多能保证10亿收入的片子。
民营电影公司除了有资金充裕的优势,还经常会有一些创新思维。比如光线影业就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制作模式,让导演、演员零片酬加盟,最后通过票房分成来获取报酬,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因为明星片酬过高,电影本身的制作费用反而难以保证的问题。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这种模式虽然不是常态,但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去尝试的:
王长田:《匹夫》黄晓明是出品人之一,《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他也是出品人之一;《虎烈拉》是另一种方式,是演员零片酬,实际上把片酬作为投资来进行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