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楼之中,祠堂传续“耕道猎德”

南方日报
1
破茧:阳光照亮城市“伤疤”
“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贴面楼’、‘握手楼’,间距小得可以听到隔壁讲悄悄话,头顶上看不见天,只看见一团团电线,白天回到家也要开灯。”世代居住在猎德村的李小姐回忆说,“那时候只一心想早日离开,搬到广州随便哪个有花园的小区里住。”
2007年2月17日,恰是春节前一天,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办公室里慎重地签下了一份文件——“尽快启动猎德村改造工程”,并明确“政府不与民争利”。市里对猎德村整体改造只要两点原则性意见:一是改造主体为村民,所以原则上市、区两级财政不投入,通过拍卖复建安置剩余用地筹资改造旧村,要确保改造工作收支平衡、确保村民住宅复建和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拍卖剩余用地,扣除必要的运作成本和必须上缴国家、省的有关税费后,将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全额返还给村用于“城中村”改造。
八载摸索,一锤定音,广州城中村改造选定猎德村破茧。
缘由还得追溯到上世纪末。通过网络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杨箕、猎德、冼村、石牌等参差不一的城中村,占据着广州市规划发展区面积的1/5。尽管这里是很多外来务工者的栖息地,但“握手楼”林立、消防隐患严重,鱼龙混杂、治安形势严峻。城中村一度被视作广州的“伤疤”,很多外地人到了广州不由得感到惊讶:“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1998年,广州率先启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提升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世纪之初,按照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的指示精神,广州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创建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并同时开始筹划城中村改制改造。2004年,被划作CBD核心区的猎德村主动提出改造,但因时机尚未成熟而一度搁浅。
到2007年10月16日,清晨8时整,轰鸣的机械声开启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大幕,楼宇之间的“一线天”豁然打开,明媚的阳光直射进来,900年古村猎德开启前所未有之变局:拆除全部“握手楼”,改建成现代化社区,保留宗祠庙宇等古村文化,2010年春节前全部村民回迁新村。
2
重生:脱胎换骨告别脏乱差
夕阳西斜,华灯初上,珠江新城猎德新村内,十字交叉的主干道上摆满了808围宴席,8000多村民欢聚一堂,庆祝猎德复建房正式入伙。这是2010年11月21日傍晚,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时间退回到两个多月前,2010年9月1日的早晨,猎德新村李氏大宗祠门前广场,随着摇珠机启动、渐慢、停止、珠落……等待了3年的村民们开始踏上幸福的回迁之路。
许多村民在分到钥匙的头几天,仿佛都生活在一种错觉里,以前城中村的片段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闪现。猎德村拆迁共涉及3000多户村民、60多万平方米住宅。村民们担心利益受损,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作为CBD的重要区域,猎德村改造势在必行,天河区委、区政府颇感压力巨大。改造,在一片争议声中艰难前行。
“现在忽然间变成珠江新城的高档社区,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改造完成后,李小姐眼前是37栋高楼临江而建,整齐而气派,配有标准游泳池、足球场、羽毛球场。经过治理,流经猎德村的猎德涌也逐渐恢复往日的碧波清流;涌边,有着浓厚水乡古镇风韵的岭南水乡风情街,仿佛把人们带回了明清时代的水乡猎德,这里几乎找不到当年城中村的一丝痕迹。
猎德村虽脱胎换骨了,但放眼全城市,还有130多个城中村仍“城不像城,村不像村”,与广州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城市地位极不相称,更是与这座磨砺十多载誓要成为文明城市的现代化大都市形象格格不入。痛定思痛,2010年5月,广州市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138个城中村的整治改造任务。同年7月,距离广州市繁华CBD珠江新城仅一路之隔的杨箕村,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拆迁启动。数月间,上千幢房屋,数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杨箕村成为一片空地。
其实,2010那一年,广州发生了许多大事: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目标完美收官、建设“首善之区”、建设幸福广州……但作为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村,猎德村的变迁不仅再次证明广州城变、创文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势在必行,更为另外137个兄弟村改造注入了强大信心。
3
蝶变:开启“耕道猎德”新征程
“我愿意!”2010年1月23日晚,3场“中西合璧”的婚礼同时在猎德4间新建祠堂里举行。穿着传统广东褂的新人,沐浴在如雨的花瓣中,踏着红毯走进祠堂……“在崭新又不失传统味道的祠堂里摆婚宴,如今已经是不少年轻猎德村民的首选。”土生土长的猎德人小李认为,“这里的亲切感和乡土风味是在酒店摆酒不能媲美的。”
复建后的头一年,猎德村几间祠堂的婚宴从年初排到年尾,凡是好日子都早早有村民“下订”。猎德村祠堂群的落成比回迁房足足早了一年多。2009年2月6日,在喧天锣鼓、震耳鞭炮声下,起舞的龙狮开启了猎德新村祠堂群落成仪式的大幕。据考,猎德村原有祠堂、庙宇32间,历经沧桑后还剩15间,整体拆迁后易地重建的祠堂群包括李(东村、西村)、梁、林、麦4大姓祠堂、共5座,以及重修的龙母庙、华光庙、大社(社稷坛)。加上周围宽阔的广场、池塘等,祠堂群显得很是气派。除了祠堂婚礼,猎德村还保留了龙舟、乞巧等传统习俗,即便在旧村复建的那几年,端午龙舟赛、七夕摆七娘等活动还是照常进行。
作为广州首批“洗脚上田”的农民,猎德人在破冰之旅中经历了最初的疑惑、担忧、犹豫、期待,如今已然抵达风和日丽的彼岸。猎德村整个改造过程“零强拆、零上访、零事故”,令许多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大为吃惊。“有人说我们从‘拆迁户’变成了‘拆迁富’,改造确实让村民们受益匪浅。”猎德村委书记李方荣所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精神财富。与广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步履一致,猎德人的思想、观念都更加融入现代化大都市。猎德村委还经常组织村民学习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还组织村干部去外地考察取经。不过,更多的时候李方荣是作为被采访对象,向媒体、向同行介绍城中村破茧化蝶的经验和感受。
“城中村改造是把农民变成居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管理变城市管理,这才是城中村改造的最根本目的。而不只是改善居住环境。”正如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所说,横跨珠江两岸的猎德大桥,亚运会开幕式上气势磅礴的猎德鼓,随着珠江新城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上亚运盛会对猎德的形象宣传,猎德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一处醒目的新地标。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猎德村祠堂群前,今年5月新立起来的村志石碑上,苍劲的字体记载着猎德村90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人们记住猎德,更多的是向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岭南水乡为城市文明发展让路、为珠江新城建设让路、为亚运盛会举办让路而致敬。人们甚至有种感觉,猎德人对猎德村的热爱应该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期。
正在蝶变的还有琶洲村、林和村、杨箕村、新塘村、潭村……十年浴火,破茧重生,广州自2000年开启的城中村谋变之路正是践行自我提升,不懈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之路。下一个十年,广州将全面铺开城中村改造大棋,越来越多的通过城中村改造而脱胎换骨的人们,正在文明广州的引领下,在亘古恒流的珠江边,开启新的生活。
一个村
曾经,在广州的一些城中村中似乎很难感受到阳光,当你穿行于某个村时,村道就像隧道一样昏暗而漫长,两侧冰凉的瓷砖不断逼迫过来,你能强烈感受到空间被竭尽所能利用后所造成的压抑感。
广州的城中村也在谋变——比如猎德村。13年来,猎德村一路紧随广州创文的步伐,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自我升华。未来10年,借鉴猎德经验,广州其他137个城中村也将踏上破茧化蝶之路。
数说
1.2亿
猎德村改造二期工程4年后建成,初步核算总投资超19亿元,可为村集体创造每年1.2亿元的收益。
1000万
2010年广州“三旧”改造拆迁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拉动投资1000亿元。
138个
广州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完成位于城区的52条城中村的全面改造;10年内完成全部138个城中村的改造。
53%
广州十区符合“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政策要求的用地面积约318平方公里,其中旧村庄168.5平方公里,占总量的53%。
10—20平方公里
“三旧”改造今后每年可以为广州供应10—20平方公里的土地。
■见证
城中村改造让村民真正变市民
从1987年就开始担任村委书记的李方荣,分外看重他祖辈生长的这方土地。在政府还没有行政命令的时候,2004年底,他就带着村股东代表们的意见,主动向上级政府提出了改造诉求。然而,从2004年至2007年,猎德村的改造方案却一再搁浅。
曙光出现在2006年初。天河区区委书记和区长来到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办公室,当场拍板确定了一个广州从未有过的城中村改造方案——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实施主体。“规格迅速升高,我们的改造方案是找省设计院重新规划的。”李方荣记得,那天正是农历除夕。
与外界人看到的脏、乱、差不同,猎德村在李方荣的眼里只是个流淌着祖辈血脉的家乡,是一条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曾经河涌纵横,古榕依依,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被高楼大厦包围,人口越来越多,巷子越来越窄,成了城中村,容纳了1万多外来人口。
2004年至今,猎德村一直将自己定位在“城市窗口”或者“城市客厅”的身份上。但李方荣隐约感觉到,随着广州创文、创卫、迎亚运等一系列举措施行,猎德村自身内部也有一种强烈的改造欲望,于是顺理成章地搭上了升级改造的快车。
今年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特别安排了参加会议的各地级以上市及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参观广州城市建设管理“十年一大变”成果。其中,猎德村改造项目引起了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浓厚兴趣。李方荣详细解答了他有关安置房如何分配、村集体经济如何保障等问题。王荣意味深长地说:“广州的城市改造真正让村民变成市民了!”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猎德人“十年凤凰、涅槃重生”的复杂经历。
李方荣现在经常到桥西片区的村集体物业去转转,虽然那里还没有建成,但用不了多久,在猎人坊风情街和临江大道之间的空地上,将矗立起一片五星级酒店和商务区。按照李方荣的设想,桥西复建区全部以国际标准打造,届时,古色古香的岭南小楼与现代化摩天大厦相得益彰,碧水清流与参天古榕相映成趣,将成为国际友人最留恋的羊城美景。
“猎德改造这个历史使命落在了我们肩上,现在终于顺利完成了,我很欣慰。”李方荣表示,“接下来,村委要学习现代管理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把猎德这个回迁房小区打理好,保障好村民的利益。”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刘静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