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记得请两位嫂子
□ 逄春阶
袁文才与王佐在井冈山被冤杀,最难受的是妻儿。谢香梅是在马源坑的老房子里听到袁文才死讯的,当时哭昏过去。醒来后,第一个想法要去找红军找毛委员。说毛委员多次到过她家里,了解袁文才。别人告诉她,毛委员下山了,他们才敢杀的。“国民党追杀我奶奶他们,而执行极“左”路线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一些人也不放过他们,说是要斩草除根。”袁建芳说,“我奶奶当时才30岁,她每次说到这些,都流泪。当时简直是没有任何出路,但我奶奶真不简单,她相信共产党肯定是要给我爷爷平反的。她冒死保存了毛泽东赠给我爷爷的皮革裹腿,还有爷爷的一张个人相片,两张在吉安市参加农民运动培训时的合影。”
谢香梅的大女儿袁长妹当时不到9岁,二女儿7岁(后来夭折),小女儿小惠才一岁多,大儿子袁耀烈仅5岁,小儿子在逃难中夭折。谢梅香咬咬牙,把两个女儿都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大女儿送给宁冈坝上村,小女儿送给马源坑村姓李的人家。谢梅香带着5岁的儿子到锡坪打“埋伏”,隐姓埋名。日子一口咸一口淡地熬着。
1942年谢梅香从马源坑搬到茅坪村。租了五亩田,借债给儿子袁耀烈读书,一直读到初中,上的是宁冈中学,宁冈中学也就是朱毛红军会师的龙江书院,是宁冈有名的好学校。后来失火,龙江书院烧了,现在见到的龙江书院是后来修的。
解放后,袁、王平反。县里给袁耀烈安排了工作,袁耀烈先在宁冈第四区当文书,后来做了副区长、宁冈劳动人事局局长。袁耀烈有两个儿子袁全芳和袁建芳,一个女儿。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5月24日在八角楼,毛泽东想起了袁、王两位老战友,深情地说:“他们两位是好同志,他们是‘左’倾路线的牺牲品啊!”
当了解到袁、王的遗孀还健在时,毛泽东非常高兴,毛泽东在5月28日吩咐汪东兴安排接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等时,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
“我奶奶听说毛主席要接见她,心情无比激动。在接她去茨坪的小车上,她一路流泪。接她的领导当时问,主席要我们问您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我奶奶摇头。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我奶奶仍摇头。
5月29日,我奶奶和王佐的遗孀兰喜莲在井冈山宾馆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泽东依然像38年前一样,亲切地称呼‘袁嫂子’‘王嫂子’,并合影留念。”袁建芳说。
据有关史料记载,接见时,王佐的遗孀兰喜莲被安排站在第一排,说毛主席一会儿来跟他们一起照相。兰喜莲兴奋地等着。一会儿毛主席从井冈山宾馆里面出来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毛主席长胖了,她发觉毛主席的目光也在四处寻找。毛主席走过来,和第一排的老同志一一握手,当握到兰喜莲时,毛泽东先开了口:“你是王嫂子。”兰喜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那么多的人都想和毛泽东握手呢,就把兰喜莲挤到第二排去了。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袁、王的家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并指示关心他们的生活。如今,袁文才的长女袁长妹已经90岁,井冈山市近年专门给她盖了新房。袁文才的小女儿袁小惠也已经80多岁,身体很好。王佐的长孙王生茂,如今已67岁,退休前是井冈山毛主席旧居管理处主任。按照国家政策,对烈属的优待只管到子辈,因此,从王生茂这一辈开始,全是靠自己,孙辈以后有的当上了老师,有的考上了公务员。就在王佐故居旁,他的后辈们建起了名为“王佐家宴”的农家乐,各个包间的名字分别叫湘赣边界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革命军一师二团、中国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记者在井冈山采访时看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展室里,展出了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与袁文才在大仓会见,以及袁文才帮助毛泽东的部队安家茅坪、毛泽东改造袁王部队、共同创建根据地的过程;在茅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旁,有井冈英烈袁文才陈列室,陈列室名字是宋任穷所题;在井冈山雕塑园内,有19尊革命先辈的雕像,其中就有袁文才和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