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羌语!19岁美国小伙意外成“明星”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羌语
据《新民周刊》报道,由于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羌语与文化习俗的传承均依靠口口相传。精通羌语的长者、学者,熟知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是羌族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
羌语分为南部羌语和北部羌语,各自都是完整语系,它们根音大多相同,但发音有变化,两种语系都有失传趋势。
麻布长衫、羊皮坎肩的羌族传统服饰,富有感染力的羌笛演奏以及藏羌锅庄,加上传统史诗格萨尔藏戏的展示以及一声声的“扎西德勒”的祝福,构成了一幅狂欢的画面。昨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阿坝州主题文化活动日演出在国际非遗博览园的时空旅广场开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南坪小调、羌族羊皮鼓舞以及格萨尔藏戏等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其中,一位热爱藏羌文化、会讲羌语的美国小伙着实抢戏,很多市民要求与其合影,很意外地成为演员之外的“明星”。
美国小伙会羌语 成都话也说得好
昨日10时,来自阿坝的羌族羊皮鼓舞、羌笛演奏以及羌族歌舞的系列表演拉开了序幕,当地农民用原生态的表演征服了市民,虽然语言不通,但依然和他们一起欢呼。不过,在舞台的后台,有一位美国小伙不但能喜欢藏羌文化,而且还会说羌语。
这名美国小伙中文名叫陈德宁,今年19岁。昨日上午,陈德宁从围观阿坝州代表团表演的人群中溜到后台,开始和后台的表演者进行交流。一位来自茂县的表演者还很惊奇陈德宁能说羌语,还专门拿了一瓶水给他。旁边一位围观市民一看是国外来的小伙,小心的用普通话问了一句“你好”,没想到小陈回了一句巴巴实实的成都话“你好”。
4年前 开始跟同学及其家人学羌语
原来,小陈从7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成都,在成都生活了11年,所以成都话说得特别流利。14岁时,小陈在成都读初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家住茂县的羌族同学,“那时候就开始对羌族文化感兴趣了”。小陈说,从2007年开始,他就经常去茂县羌族的同学家玩,“在那边住的时候,我同学和他们的家人就教我这个东西用羌语怎么说,那个怎么说。”现在,小陈用羌语和羌族的人进行日常的简单交流已经不成问题了。去年,小陈离开成都回美国读大学。这几天他放暑假回成都,听到了非遗节阿坝州主题文化活动日的消息,昨日就专程去看表演。
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 摄影记者 郭广宇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