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贞节牌坊引争议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李星星 通讯员王爱仪 前两天,长安沙头社区有一件“大事”:贞节流芳祠重修了。这个康熙赐建的贞节牌坊,曾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后来还一度成为出租屋。最近,祠堂所颂扬的贞烈麦氏的后人和民间文物保护人士重修了这个祠堂,同时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贞节牌坊的实质是摧残女性自由,不该重建;有人却觉得,这是历史的载体、集体的回忆,重修值得肯定。
重建:希望唤起对文保的重视
5月7日上午,长安沙头社区清代贞节流芳文物保护文化艺术馆———贞节流芳祠,又叫麦氏生祠隆重庆修,舞狮、鞭炮、锣鼓,热闹非凡。
麦氏出身官宦之家,与出身书香世代的文人陈翘进早有媒妁之言。不幸的是,她还未过门,陈翘进因病去逝。得知此事,麦氏仍来到陈家守节,没有再嫁。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从麦氏当官的舅父口中得知其贞烈事迹,于是赐建贞节流芳祠。
贞节流芳祠位于现沙头中坊中北街60号对面,原有面积大概200多平方米,正门是一贞节牌坊,上刻有“贞节流芳”四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砸烂了。随后,更一度成为出租屋。1999年,其贞节牌坊曾被镇政府授予“第二批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头武术龙狮团的总教练陈炳锋认为,贞节流芳祠有着珍贵文物价值,于是萌生修复念头。此后,他动员陈翘进“后人”(后来过继给麦氏所繁衍下来的子孙)———陈希臣一起带头重修祠堂。现在,贞节流芳祠里过去作为出租屋的部分已拆掉,祠堂基本架构也恢复了。
陈炳锋说,重建贞节流芳祠,主要还是希望能以此唤起社区领导对社区文物的重视,同时能多支持民间组织、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与文物。
争议:文物保护?宣扬礼教?
重修一事,在当地引发了争议。住在该祠附近的新莞人小张对此很不理解。他说,贞节牌坊反映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自由的摧残,“怎么还重修这种东西?”
东莞理工学院大二学生小陈却持不同观点,他说,“对于沙头人来说,贞节流芳祠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沙头过去的民风民俗、生活理念以及历史,也能引发我们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长安镇文体联合协会办公室主任谭志权负责长安镇文物保护工作。他认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这种不改变原状的重修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无论贞节流芳祠还是贞节牌坊,代表的只是一种历史的载体、一种集体的回忆,间接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如何受禁锢,而今天的妇女如何幸福。更重要的是,可以唤起更多人对文物的自觉保护。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