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踩踏事件遇难者过半为女性
柬埔寨政府23日确认,前一夜发生在首都金边的送水节踩踏事件伤亡者已超过1000人。首相洪森承诺彻查事件,宣布本月25日为全国哀悼日。目前没有中国人在踩踏事件中伤亡。
事件 跌倒者压了三层
送水节为湄公河流域诸国共有的传统节日,只不过这一节日在流域各国名称略有不同,日期均为雨季旱季换季之际,活动内容多为赛龙舟、礼佛等,目的是表达对湄公河养育一方民众的恩情。
今年共有420条龙舟在柬埔寨湄公河支流洞里萨河参加送水节活动,参赛者达2.8万人,其中188人为女性。金边刚好坐落在洞里萨河汇入湄公河的三角洲边。赛龙舟是送水节三天节日活动的高潮。22日晚,超过200万人观看了龙舟比赛,随后,一些在岸边观看龙舟的群众涌向一座桥梁,试图过桥登上湄公河钻石岛欣赏在岛上举行的音乐会,随后踩踏悲剧发生。
按柬埔寨政府发言人乔卡纳里的说法,在拥挤人群中,有人放出谣言,称桥不稳即将坍塌,消息随后迅速传开,人群恐慌,尖叫四起,踩踏发生。当时,桥上人满为患。众人争相奔跑时,一些人被挤入河中,一些人被迫跳入河中,一些人跌倒在桥面上遭人反复踩踏。
柬埔寨电视媒体23日播放现场画面,在踩踏最严重桥段,跌倒者在桥面上上下压了三层。
搜救 死伤者女性过半
截至23日下午,救援人员仍在事发地点下游河段实施搜救。乔卡纳里23日更新伤亡统计数字说,迄今已证实死亡人数为375人,另外,医院收治伤员755人。死伤者中,女性过半。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领事部说,截至目前,还没有中国人在踩踏事件中伤亡的报告。在桥上遭人踩踏而死与落水窒息而死的人占全部死者的大多数。以年龄段计,大多数死伤者都是年轻人。
另外,有目击者说,一些人在踩踏事件过程中试图抓住桥边的电缆线求生,结果触电身亡。一些柬埔寨人23日焦急等待在收治伤员的几家医院门外。不少人向政府报告有亲友在活动后失踪。
在金边卡尔梅特医院门外的停车场内,政府临时搭建了一排白色帐篷,用于摆放遇难者遗体。警方23日清点死者人数,拍摄死者画面,开始确认身份。截至23日下午,近六成死者身份已经确认。
原因 否认遭恐怖袭击
法新社记者23日下午在卡尔梅特医院外看见,13辆军用卡车已经开始启动遗体送还工作。一些身份已确认的死者被送往他们生前所在的村庄,交由死者家属,按当地习俗办理丧事。
柬埔寨首相洪森23日宣布,本月25日为全国哀悼日。洪森称这次踩踏事件是柬埔寨30多年来的“最大悲剧”。洪森已责成政府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原因,并向每个遇难者提供500万瑞尔(约合1250美元)的丧葬费,而每个伤者将得到100万瑞尔的抚恤金。洪森在讲话中呼吁民众保持冷静,称踩踏事件无关恐怖袭击。
一些警员承认,桥梁设计过窄、活动参加人数过多给救援带来严重阻碍。尽管现场有警察部署,但直至事件发生数小时后,第一批伤者才被送入医院。当地媒体报道,踩踏事件发生前,可能发生了集体触电事件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由此引发恐慌。但洪森特别顾问温因迪恩23日否认这一说法。
柬俄友谊医院院长对新华社记者说,有130多名踩踏事件的伤者死在这家医院。经检查,多数死于踩踏引起的窒息和内伤,没有发现中毒或其他症状。许多人被送到医院时就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新华社记者 凌朔
■亲历
“有人倒在我身上 后来就失去知觉”
正在柬俄友谊医院接受治疗、来自干丹省的19岁女孩丽达回忆说:“当时我和我的12位朋友正随着人流往前走,快到出事地点时,我看到那边很乱。我以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就叫上我的朋友去那儿看看,但却走不过去。我们想往回走,也走不了,接着就有人倒在我身上,一开始我还能呼吸,可到后来就失去了知觉,再后来就被送到了医院。”
来自茶胶省的26岁青年万纳里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在事件发生前,我看到一批人把伙伴们抬在肩上,还吹着口哨推搡着往前走,然后就被堵在了铁栅栏前不得动弹。随着人越聚越多,就有人倒下了。我也被堵在那儿,能活着出来太幸运了,要感谢警察和旁边好心人的帮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目击者说:“当晚,在钻石桥上发生拥堵,很多人被堵在桥上,情况出现混乱。有人从桥上跳下水。我们在岸边的几个人看到这种情况,急忙下水营救他们。”
新华社记者 雷柏松 张瑞玲
■新闻分析
踩踏悲剧中的群体心理因素
金边的这起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目前众说纷纭,有待进一步调查。回顾近年来发生的众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踩踏事故,无论何种原因始发,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成千上万人的集会中,少数人发生异常情况,真实信息传播不畅,流言引起人群激动、恐慌和混乱,秩序难以维持,最终酿成悲剧。
由此引发一个严肃问题:如何组织好大型公共活动,避免生命的损失?在世界范围内,类似公共活动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组织者应如何根据集会和参与公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安保和疏导措施,设计好应急预案?
不可否认,一些组织者在设计公共活动的安全预案时,往往更多地考虑硬件方面,比如设置多少安全通道、部署多少安保力量、出动多少急救和消防人员等,但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公共活动参与者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模式。
正如德国灾难问题专家马丁·福斯博士在“爱的大游行”踩踏事故之后所总结的那样:当人们在极度拥挤、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微小事情都会很快改变集体的情绪,引发恐慌,导致推搡、踩踏发生。流言传播,无疑又会给人们的不安情绪火上浇油,加剧灾难。面对这种形势,及时向尽可能多的参加者传递真实信息,更有助于抚平人们的情绪、消解恐慌。
新华社记者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