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网络媒体内蒙行探秘鲜卑民族发祥地嘎仙洞

红网

关注

(嘎仙洞洞口)

(洞内的碑文证明拓跋鲜卑的先民就居住于此)

红网呼伦贝尔8月27日电(特派记者 上官宁宁)8月27日,参加“新林区新形象新跨越——全国网络媒体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型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了鲜卑民族的祖居地——嘎仙洞参观采访。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端的一条山谷之中,为天然花岗岩山洞,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洞内宏伟宽阔如同大厅,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相传其先祖居住在一个巨大的石室中。上世纪80年代,原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石刻祝文,证明嘎仙洞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北魏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石室旧墟。嘎仙洞石室的发现,是迄今中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知的有文献确切可考的古代民族遗址,是我国一级保护文物。在嘎仙洞洞口可以看到,全洞长92米,宽27-28米,高20余米,自下而上宛如长蛇般向山顶延伸,大体可分为4段。且洞顶又分出了4个小洞,集雄、奇、险、秀、幽、奥诸形象于一身。据考证,嘎仙洞的第一段为公共议事场所,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坑,还有用火的遗迹,鲜卑先民当年就是在这个大坑旁边围坐,燃火取暖,商议事务。至于洞顶上方的4个小洞,则很可能是鲜卑先民储存粮食等贵重之物的地方。当年,拓跋鲜卑的先祖就居住在这个巨大的石洞中,此后他们日渐向南方迁徙,逐步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稿源:红网 作者:上官宁宁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