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探索台湾樟脑产业兴衰:褪色的白色金矿

台海网

关注

图为当时外销到日本的台湾樟脑产品外包装。 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台海网5月18日讯 为了重现台湾岛樟脑王国的历史,公立台湾博物馆现推出“探索樟脑王国”特展,娓娓道出台湾樟脑产业百余年来的兴衰。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提到樟脑,多数人脑中浮现的就是樟脑丸了。因为防腐、驱虫和除臭等功能,樟脑丸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过,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上,樟脑不只是简单的“白色小丸子”!它曾是无烟火药的原料,推动武器的革命性发展;它是人类发明第一种合成塑料赛璐珞的基本原料,用来制造耳环、项链等。

台湾曾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脑出产地,从1860年台湾开港之后,樟脑与茶、糖被当成“台湾三宝”,是清末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虽然今日樟脑产业势微,但樟脑仍与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它的止痒、消毒功效,许多药用品中都可见樟脑成分,包括曼秀雷敦、护唇膏、撒隆巴斯、万金油乃至于绿油精等。

台湾三宝之一 平地到山地都有

樟树是台湾常见树种,从山地到平地都有。台博馆展示企画组研究助理林一宏表示,樟脑产业自清代起就是政府独占专卖的产业。政府许可的开发者在山区樟树林附近设置“脑寮”(即制樟脑的工厂),将樟树切片蒸馏,得出樟脑油和脑砂,集中运送到平地工厂提炼,制成樟脑,民间厂商再向专卖局批购,提炼成精致樟脑。

事实上,樟脑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无烟火药和赛璐珞(俗称“假象牙”)的基本原料。

经济价值很高 一战曾供应各国

1884年法国人从樟脑提炼出稳定的无烟火药,让欧洲国家的步枪从大口径黑火药变成小口径的无烟火药枪弹。“射程稳、速度快,杀伤力更强。”

林一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陆从日本进口大量樟脑。1910至1916年间,从日本樟脑制品出口量每年达900万至1000万公斤,占世界总值的70%,其中产自台湾的更占了其中80%。

而赛璐珞自十九世纪研发出来后,因简单成形,易加工染色,最初被作为象牙替代品,粉盒、耳环、项链、粉盒、钢笔、假牙、玩具等,都可利用赛璐珞制作。1889年,美国人伊士曼更以此制造出硝酸盐片,促成摄影术和电影工业的发达。

上一页

可制硝酸盐片 促摄影电影发达

林一宏说,清末因淡水港输出茶和樟脑,“台湾北部的财税收入快速增加,导致台湾政经重心北移。”此外,岛内中北部山区不少城镇也因樟脑和茶而兴起,如“三峡”、大溪、苗栗和东势等,客家人更因地利之便,从事茶、樟脑的生产、运输而迅速累积财富,提高客家族群的社会地位。

直到1930年代后,樟脑收入的比例逐年递减,1967年“樟脑政府专卖”结束,开放民营。

林一宏说,现在只剩下台中东势、苗栗等地方还有少数家族从事相关行业。“现在谈到樟脑,就是防虫防蚁、香料和药品原料,带有怀旧、乡土和健康的形象。”

上一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