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厦门运作中国鲎项目 让“海怪”变身观赏宠物

台海网

关注

图4:人工培育 40多天的中国鲎幼苗

图3:人工培育20多天的中国鲎幼苗

图2:装着各个生长时期的中国鲎幼苗标本的小瓶子

图1:生长了七八年的中国鲎标本

台海网4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鲍娜/文 张向阳/图)把小 “海怪”带回家,当成宠物养!想不到吧?比恐龙还早一个世纪、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鲎(幼苗),今后将变身观赏动物和旅游纪念品,与五色斑斓的观赏鱼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

昨日,厦门大学与翔安创业青年代表,已就“鲎人工育苗技术”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将开始寻找适合的育苗基地。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洪水根,被业界称为 “中国鲎第一人”,30多年来一直致力中国鲎的研究。他告诉记者,鲎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它是动物界中少有的蓝血动物,具有全身免疫功能,利用鲎制成检测内毒素的鲎试剂,在医学研究中有独特作用,目前已经从鲎血淋巴中分离提取50多种活性物质;鲎肉味道鲜美,是筵席上的珍品;幼鲎形态奇特,并具有洁净水体的能力,是一种很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海洋旅游观赏动物。

上一页

在厦门市海洋渔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中国鲎育苗取得成功,当年向厦门海域投放10万尾的幼鲎,2006年再次投放54990只鲎苗,这在中国也算是首次进行这些工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是,育苗成功后除用于增殖外流之外,中国鲎自身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却一直没有被公众熟知利用。

洪水根教授告诉记者,运作中国鲎项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每亩海区平均可育鲎幼苗20万只,投资约30万元可建60亩育苗基地(海区租费除外),一年后可得3-4龄鲎幼苗600万只;鲎幼苗作为旅游观赏动物出售,每只售价1-2元,预期收益十分可观。随着鲎幼苗的发育,其肉可供食用 (每千克鲎肉约50元人民币),其外壳可作壳聚糖等其他化工原料,其经济价值将呈数倍增长。

目前,厦门大学已成功建立一套人工采集精卵、授精、孵化、育苗技术和实验设备,人工授精成活率90%;幼鲎成活率98%。

【小资料】

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是比恐龙更早一个世纪的动物,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厦门人习惯称其为“海怪”,为福建省二级保护动物。

上一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