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话语志: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华龙网-重庆晨报

关注

大包干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句顺口溜的力量,有时胜过一打文件。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这句关于大包干的顺口溜,可谓推开了农业改革的一扇大门。

“大包干”是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伟大创造。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席卷全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变革,如取消农业税,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而今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更意味着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开始。

相关话语》

“土地承包分到户,千方百计搞致富,种地有了自主权,一年弄个万元户”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粗粮变细粮、旧房换新房,多年的老光棍,娶上了大姑娘”

-大包干后,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粮库”

-农民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对大包干的拥护。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

“党领导,政策好,人变能,地献宝”

-老百姓对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赞美。

吴忠兰述评

口述实录》

村支书以前难当现在好当

讲述人:但朝祥,合川码头镇钵耳村老支书

我在钵耳村当上村支书是1977年,我们村1000多人。当时,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我们6兄弟,我是老大。18岁时,为了养活家人,我开始到华莹山担煤,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了才能回家。

我当上村支书的那一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那一年,我们全村人才真正开始吃上了饱饭,那个春节是最热闹的一个春节,为庆祝吃上了饱饭,全村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不过,村支书还是很难当。因为各种税收,作为村支书,我更多的时候好像一个催税官:农村各种提留很多,农民负担很重。每年刚收完谷子,我就挨家挨户地上门提醒他们要交公粮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提留。很多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打工去了。

现在,村支书好当了。农业税取消了,种地不仅不交税,政府还发钱,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也高了起来,以前全村有不少田地没人种,现在都种了起来。

我在电视上看到重庆成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总书记也为重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现在在农村,土地值钱了。我听说在其它农村,农民拿土地到公司入股,不种地就可以分钱,并且还可以打工挣双份钱。我们村也会实现这个目标的。

现在不少人都梦想到城里去,以后农村发展起来了,建设得也像城市一样,而且空气又好,到时如果要到农村落户,可能比现在进城市更难哟。

  本报记者 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