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黑女奴“偷走”了总统的心

深圳特区报

关注

美国南达科他州“总统山”上的杰弗逊雕像。(IC图)
电影《杰弗逊在巴黎》中的赫明斯。
▲电影《杰弗逊在巴黎》剧照:赫明斯在杰弗逊的床前。杰弗逊83岁离开人世,去世前,他让赫明斯家族的5名成员获得自由,其中包括他与赫明斯生的两个儿子,但他并没有让赫明斯获得自由。
美国弗吉尼亚州杰弗逊故居。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杰弗逊纪念堂。

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标志着美国黑人谋求总统宝座的漫长之旅最终以胜利结束。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奥巴马的胜利“意味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真正结束”。从1619年第一艘奴隶船驶入美国到“废奴运动”,从亚伯拉罕·林肯到马丁·路德·金,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沧海巨变的一大标志,发生在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和他的女黑奴莎拉·赫明斯(Sarah Hemings)之间令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尤其值得人们回味。虽然二人有过长达30多年的罗曼史,赫明斯甚至为杰弗逊生下了4个孩子,但你却无法在官方白宫历史文献中找到赫明斯的名字。在当时那个年代,白人与黑人通婚是“绝对禁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最近,美国黑人历史学家安妮特·戈登-里德新作《蒙蒂塞洛的赫明斯夫妇:一个美国家庭》向人们详细披露了这一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赫明斯与奥巴马一样是混血儿

与奥巴马一样,赫明斯(通常被称之为“萨丽”)也是一个混血儿,据很多人说还非常漂亮。根据当时的描述,赫明斯的外表“非常接近白人”,她的“头发笔直,长及背部”,经常穿最时髦的衣服,并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然而,尽管拥有值得尊重的外表,但赫明斯始终是一名奴隶,她没有自由,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事实上,根据当时弗吉尼亚州的法律规定,奴隶的孩子也将成为其主人的私有财产。

最近,美国黑人历史学家安妮特·戈登-里德出版了一部新作——《蒙蒂塞洛的赫明斯夫妇:一个美国家庭》,她在书中详细披露了隐藏在这场私通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没有一个人知道,杰弗逊与赫明斯间的关系何时发展到“登床上榻”的地步。虽然是一名小心翼翼的“记录保存者”,但杰弗逊也显然忽视了与赫明斯间的这段私通史。

14岁的时候,赫明斯就开始为杰弗逊工作,他们最有可能在两年后睡到一张床上,当时这位前总统已是46岁的人了。据悉,赫明斯是一名白人主人和他女奴的私通“结晶”。她的父亲名叫约翰·韦勒斯,是南部奴隶州弗吉尼亚的一名种植园主;她的母亲名叫伊丽莎白·赫明斯,是韦勒斯的一个奴隶。

杰弗逊的妻子和情妇是一家人

类似这样的“黑白私通”制造了一种新现象:相对于其他长得更像非洲人的同类来说,混血奴隶会让人高看一眼。这种现象在女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她们的皮肤往往呈咖啡色而不是黑色,所以显得更为“白皙”,除此之外,他们的头发也更为平滑。当时,这些女奴被形象地称之为“明亮的黑白混血儿”(Bright mulatto),“明亮”代表她们的皮肤亮度,“mulatto”一词则来源于西班牙语中的“mule”(意为“杂交”)。

很多混血女奴拥有漂亮的外貌,这就注定她们引起白人主人的注意,或者说让上演私通成为一种可能。除了白人妻子外,很多白人主人都纳女奴为“妾”,在他们的妻子去世后,黑人情妇会更多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作为与女奴私通的一个结果,很多南方地主经常组建两个家庭:一个“全白”,完全受法律保护,这个家庭的后代也将最终继承他们的全部财产;另一个则是混血,后代没有财产继承权。赫明斯显然是属于后者,除此之外,她与杰弗逊间的“婚姻”还要受更多因素困扰,不只包括她是奴隶这一个因素。

与很多南方地主一样,韦勒斯也同时组建了一个白人家庭以及一个非正式的“奴隶家庭”。引人注意的是,除了与韦勒斯的私生奴隶女儿——也就是赫明斯私通外,杰弗逊还迎娶了这位地主的合法白人女儿——玛莎·韦勒斯·斯凯尔顿。换句话说,杰弗逊的妻子和他的未来情妇乃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

妻子临终前杰弗逊承诺不再婚

1772年,杰弗逊与斯凯尔顿结婚并在蒙蒂塞洛安家落户,他们的家位于山顶,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私人住宅之一。斯凯尔顿天生丽质,拥有令很多人羡慕的美貌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但她的身体非常脆弱。她至少经历了6次生产,但好几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更为严重的是,每一次分娩都让她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1782年,斯凯尔顿在生下一个女儿后不幸去世。临终之际,她让杰弗逊作出永不再婚的承诺。伤心欲绝的杰弗逊答应了她的要求。而当时只有9岁大的赫明斯显然也目睹了这一幕。

经历丧妻之痛的杰弗逊当时只有39岁,这位头发沙色、身高超过6英尺(约合1.82米),喜欢与人交谈并赏识漂亮女人的瘦长男人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遵守永不再婚的承诺吗?在斯凯尔顿去世后,她父亲的奴隶——包括赫明斯的家人——也搬到了蒙蒂塞洛并成为杰弗逊的财产。5年之后,赫明斯随杰弗逊来到巴黎,他在那里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他们的主仆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据信,当时赫明斯只有14岁(具体出生日期仍不得知),但早熟的外表已然敲响了警钟。

漂亮女奴跟杰弗逊大使去巴黎

杰弗逊的好友、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当时担任驻英国大使)的妻子阿比盖尔·亚当斯发现了这种隐患,赫明斯随主人前往巴黎一事让她担忧不已。在写给杰弗逊的信中,她甚至劝说这位好友不要将这个黑奴带到巴黎。据后来的通信披露,阿比盖尔认为赫明斯已有16岁,身体和生理都已发育成熟,很可能对杰弗逊产生诱惑。

阿比盖尔的这种担忧是徒劳的。一个漂亮的年轻姑娘最终还是去了巴黎,并和一个仍没有摆脱丧妻之痛的鳏夫生活在一起。更为糟糕的是,杰弗逊的住处并没有其他固定女性出入。就这样,诱惑之门按着杰弗逊希望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尤其是在赫明斯成为他的私人女仆之后。虽然身份是一名奴隶和仆人,但赫明斯毕竟是杰弗逊亡妻的同父异母妹妹,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言谈,她都与这位姐姐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久之后,她就接了姐姐的班,自由出入姐夫的私人房间,这一点我们不必有任何疑问。

没有人知道,杰弗逊何时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至于赫明斯在这件事情上有多少选择权,我们也不得而知。一些人认为,事情可能发生在1788年的晚秋,当时杰弗逊突然开始每月向赫明斯支付薪水。其他人则认为1789年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短短几个月内,杰弗逊就为赫明斯买了相当于现在1000美元的新衣服。

赫明斯立志为自己孩子“赎身”

在即将返美的时候,赫明斯怀上了杰弗逊的孩子,更为严重的是,她拒绝回家。在法国,奴隶制度是非法的。她知道,如果能够留下来,她和孩子都将获得自由,而且还可能与他的哥哥詹姆斯在这里安家落户。詹姆斯是一名厨师,也随杰弗逊一起来到巴黎。如果回到弗吉尼亚,她和未出生的孩子都将再次沦为奴隶。面对这位情妇的拒绝,杰弗逊只能选择让步。他承诺,如果赫明斯愿意和他回美国,等到他们的孩子21岁时,就会让他们获得自由之身。

回到弗吉尼亚之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当时这种不幸非常普遍。但杰弗逊和赫明斯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破裂,虽然由于国事繁忙,他曾经长期远离蒙蒂塞洛和赫明斯。在此期间,杰弗逊曾担任乔治·华盛顿的国务卿——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国务卿,后来又成为亚当斯的副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杰弗逊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掩饰他与赫明斯间的关系。他们共养育了4个孩子,夫妻之份保持了30多年,直至1826年杰弗逊去世。正如戈登-里德在新书中所说,这种公开说明杰弗逊非常在意赫明斯,虽然这么做让他更容易受到政敌的攻击。随着政治生涯的继续,杰弗逊受到的攻击自然可以想象。

杰弗逊没让赫明斯搬到白宫住

在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威廉·贝弗利1798年夭折后不久,媒体便用含沙射影的方式,拿杰弗逊与赫明斯的暧昧关系做起了文章。1801年,也就是杰弗逊首次入主白宫之时,媒体的影射变得越发凶猛。当时的一份报纸曾这样报道:美国有这样一个杰出的男人(并未提及姓名),他生了很多黄皮肤的孩子,并且沉湎于“金色”爱情之中。一年之后,被称之为“狂热种族主义者”的苏格兰移民、记者詹姆斯·卡伦德正式把杰弗逊的丑事抖了出来。他在《Richmond Recorder》中提到杰弗逊的名字,并声称“这个受人尊敬的男人多年来一直与他的情妇打得火热,那是他的一个奴隶,名字叫萨丽”。卡伦德如何获知此事现在还是一个谜,但当地的流言蜚语显然是罪魁祸首之一。由于消息灵通,他的爆炸性新闻一直持续了几个月之久,并一度将赫明斯比喻为“一个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妓女”。

在杰弗逊的总统任期内,报纸和杂志对他的所谓“性丑闻”进行轮番轰炸,“黑色萨丽”成为他们常用的字眼儿。此外,有关二人私通的诗词也纷纷浮出水面,流言蜚语更是在大街小巷疯狂传播。但杰弗逊对此却一言不发。在一些被曝光的出轨丑闻制造者身上,他显然得到了教训——千言不当,不如一默。作为一个特别谨慎的人,杰弗逊从未让赫明斯搬到白宫居住,虽然她也曾在那里小住几日。杰弗逊的沉默和谨慎最终收到了效果。一些人不相信这是真的,其他人则根本不关注,在主要由男性构成的选区,一些人甚至还在暗地里称赞他的这种行为。

赫明斯没从杰弗逊那里获自由

杰弗逊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任期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避免美国与拿破仑开战。1809年,退休后的杰弗逊又回到蒙蒂塞洛。准确地说,重回故居的杰弗逊与赫明斯的生活是在“忍耐”中度过的。一方面,他与斯凯尔顿所生的女儿也回到蒙蒂塞洛,让他们的生活受到很大约束,另一方面,不断有人到他的家中做客并且面临财政问题。在这段期间,通往他私人房间的三道门可能经常锁着的。

杰弗逊83岁离开人世,去世前,他的确让赫明斯家族的5名成员获得自由,其中包括他与赫明斯生的两个儿子。虽然按时兑现了33年前劝说赫明斯离开巴黎时所作的承诺,但他并没有让赫明斯获得自由,虽然她再也没有像奴隶一样劳作,名字也未在遗嘱执行人出售蒙蒂塞洛的130名黑奴的名单中出现。

在杰弗逊的最后日子里,赫明斯悉心照料她的这位主人和“丈夫”,但在1826年7月4日杰弗逊去世的那天早上,赫明斯并没有守在他的身旁。50年前的这一天是美国《独立宣言》诞生的日子,宣言中强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这句话显然不适于赫明斯,尽管杰弗逊是这个著名宣言的起草人。

最有智慧的美国总统

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是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身为政治家,杰弗逊创立并领导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成为今日民主党之前身。杰弗逊曾是美国第一任国务卿和第二任副总统。签署《独立宣言》的美国先贤中,日后当选总统者仅有杰弗逊和亚当斯两位。杰弗逊是首位在白宫任职并离任的美国总统。迄今为止,杰弗逊也是唯一担任过美国副总统后又选上总统,且任满两个任期者。

杰弗逊任内因崇尚重农主义、个人自由和有限政府理念而知名。除了政治事业外,杰弗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之创办者。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个宴请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肯尼迪总统对满堂社会精英致词说:“我觉得今晚的白宫聚集了最多的智者和天才——或许撇开当年杰弗逊独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杰弗逊卸任总统职务后仍持续活跃于公共事务中。他投入大部分的心力筹划成立一所摆脱教会影响的新式高等院校,为学生开辟一片求知的新天地。

他的梦想于1819年因弗吉尼亚大学的成立而实现,州议会批准每年拨款1500美元以供兴学之用。校园以图书馆为中心,而非教堂。杰弗逊的看法认为,州内居民皆可经由单一共同的评断标准入学。

杰弗逊逝于1826年7月4日,当日为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五十周年纪念日。杰弗逊的墓志铭由他在生前自行写就。他坚决要求,墓碑除铭刻自己所撰写的句子外,“一个字也不要多”。墓志铭如下:

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及美国《独立宣言》作者托马斯·杰弗逊长眠于此。

杰弗逊最看重的是自己作为大学创办人而不是美国总统的身份,这无疑是一种智者的选择。

1826年7月4日,即《独立宣言》签署50周年纪念日,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逝世。亚当斯去世前留下的著名遗言是:“托马斯·杰弗逊还活着。”杰弗逊其实早他数小时撒手人寰,但亚当斯并不知情。

“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That government is best which governs least.)”,这是杰弗逊最被广为引用的名句,其实,这个名句的原创者并不是杰弗逊,而是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梭罗的原文是:“The best government is that which governs least.”(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何睿)

DNA证据

杰弗逊一生中拥有逾650名奴隶,其中有的是自双亲及妻方继承而来,也有许多是因债权而扣留之资产。杰弗逊既公开坦承相信奴隶制度不人道且终将绝迹,却又一生蓄奴,政敌们便指责其“伪善”。1801年总统大选过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守护者》报讽刺说,杰弗逊是“骑在奴隶背上进入自由殿堂”。在杰弗逊矛盾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矛盾的了。

杰弗逊是否为其女奴莎拉·赫明斯子女之父?杰弗逊在世时这就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了。1998年,一项基因研究的结果表明,赫明斯与杰弗逊两个家族间具有DNA上的连结。美国《全国宗谱协会季刊》杂志随后也发布权威说法:莎拉·赫明斯与托马斯·杰弗逊两人间的关系证据确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