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南京小姐”评选曾轰动全城

南京晨报

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京,爱美的女孩子开始流行吹翻翘头、穿踩脚裤,但选美对于她们绝对还是个新鲜的玩意儿。

1992年,首届南京小姐评选,平地一声雷般地闯进普通百姓的生活。那个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张印着20个美女的彩色宣传画,有的人家把它压在玻璃台板下面,有的就贴在门上,茶余饭后的闲话更是离不开“南京小姐评选”!决赛转播的那天,南京更是出现了人人争看的空前盛况。时隔十几年,南京人对当时的情景仍津津乐道。盛敏就是从那次南京小姐评选走进人们视野的。

“南京小姐”没有身高体重要求

盛敏属于那种丢在人堆里,一眼就能被你发现的美女。1.74米的高挑个,体重才108斤,白皙的皮肤保养得很好,衣着打扮也十分时尚。虽然已三十好几,她身上“南京小姐”的风韵仍不减当年。

1992年,盛敏刚刚考上大学,芙蓉乍放。7月份评选“南京小姐”的消息正式公布,当时电台、报纸、电视上到处都是相关消息,整个南京城讨论得沸沸扬扬。班上几个要好的女孩子兴奋地凑到一起,互相撺掇着,又约了外校的几个同学打气,打算一起报名试试看。

去报名的同学其实并不都是美女,但绝对都揣着满心的烂漫。盛敏依稀记得,当时报名的条件很宽,没有身高、体重的要求,连婚否也没有限制,好像只是规定年龄在18岁以上,学历最低是高中。

报名那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天,几个女同学一起到新街口逛街,逛完以后顺便到附近的电视台报名。到了现场一看,报名的人还真不少。除了学生,还有不少上班族,有的已经结过婚,年龄最大的接近30岁。当时到底有多少人报名,盛敏已想不起来,但她清楚地记得,经过笔试之后,还剩1000人进入面试。

才艺表演做体操居然也能过关

“那时选‘南京小姐’,其实不像选美,更像是一场考试。”想起当时的评选,盛敏现在还觉得蛮好笑的。

笔试考的都是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因为是选“南京小姐”,都和南京有点关联。过去16年了,有一题盛敏仍记得特别清楚,就是要全文默写毛泽东的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而那首诗考倒了不少竞争者。面试和决赛中的即兴问答,四五个人一组,每个人的问题抽签决定。这个环节考查的主要是语言流畅程度、应变能力等。也就是说,“南京小姐”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智慧。

面试和决赛都有才艺表演的环节,不过和现在比则要“原始”多了。大家要么唱唱歌、跳跳舞,要么朗诵诗,有本事的就来几下书法,水平参差不齐。盛敏想了半天,就把体育课上教的体操动作搬出来救急,居然也过关了。决赛时,不能再跳体操了,盛敏又决定把音乐课上教的一首英文歌《昔日重来》拿过来救急。没有人教,她就买了盘磁带在家闷头练。最后比赛时,居然倾倒了不少评委和观众。不过,现在回头再看电视录像,盛敏觉得当时自己走路的姿势有点难看。

最后进入决赛的只有20个人,要决出10人,并进行电视转播。主办方将她们的照片印成宣传画分发到千家万户,由观众投票,评委则当场打分。最后公布名次时,盛敏正好拿到第十名,当选了。有意思的是,被选出的“南京小姐”文化素质在当时都很高,冠军马曼红是在读硕士,亚军尤朝晖是个检察官,季军陈梦渔是位律师。

泳衣、比基尼当时被严令禁止

吹得多高的翻翘头、大花的印花衬衫……从当年留下来的20张美女照片来看,无论是发型还是服装,拿现在的审美眼光评价都“土得掉渣”。如果放在网络上,甚至要被网友拍之以“雷人”的板砖。而从摆拍的姿势和化妆技术来看,更是比现在的各种海选照片稚嫩很多。

盛敏当时的参赛服装都是平时上学时穿的衣服,并没有刻意准备,而其他选手大多也是挑件平时喜欢的衣服就上阵了。面试时,盛敏就套了件体育课上穿的绿色T恤,很随意。决赛要上电视了,也没要爸妈买新衣,自己选了件平时最喜欢的粉红色长袖衫,下面配的是个白裙子。

现在各种选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泳衣、比基尼环节,在当时是被严令禁止的。主办方特别强调,不准穿“三点式”的比基尼。而和现在各类海选的商业运作不同的是,当时“南京小姐”的评选对广告、赞助商一律采取拒绝、排斥的态度。进入1/4比赛时,有广告商要拉着几个美女去拍广告,主办方认为关乎南京形象,硬是把几个美女拽了回来。

因为不是简单的选美,当时社会普遍能接受。当选“南京小姐”后,重回校园的盛敏并没有成为风云人物。“当时的人和现在不一样,并没有什么疯狂的粉丝,我的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

盛敏现在比较喜欢看央视主持人大赛这样的节目。不过,每次看时她都感到自惭形秽。“比我们那时问题难多了,心理压力太大,要求应变能力太强,要是我,肯定不行。”

大胆选手主动报三围吓坏评委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评选,曾经参与策划、评选的一些当事人也十分感慨:十几年间,时代变化太快了!

当年活动的策划人之一言仁说,评选“南京小姐”在当时真是够大胆的,以致在全国都引起轰动。因为不敢过分强调对外形的要求,进入前十名的选手有的身高只有1.6米,要是现在估计第一关都过不了。初赛时,有的选手比较大方,主动介绍自己的身高、三围,不少评委在台下咋舌,说这个选手真大胆。当时,他们还依托妇联,对选手进行“外围调查”,看看她们平时的表现,以免评选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时任扬子晚报副总编的杨步才当时是评委。他告诉记者,对南京而言,这样的评选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可以说搞这样的活动是有风险的,操作上非常谨慎。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他忍不住笑起来:“我们评委凑在一起聊天时,第一个就要问‘最近有什么负面反应啊’。因为我是省级媒体的,他们就问我‘北京西路73号有没有什么反应啊’。最后评委内部还统一认识,强调这是‘评中国特色的南京小姐’。为了和西方资产阶级的选美区分开来,大家还私下统一了口径,万一有人问起,就说我们是坚持‘两不’原则:不量三围,不穿泳装!”

昔日“南京小姐”今何在

盛敏说,当年一同入选的“南京小姐”,如今已经各奔东西了,而且也互相没有联系,现在在南京能找到的可能只有她了。记者经多方打探,了解到部分“南京小姐”的去向,有的和盛敏一样,做起了主持人,有的在其他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当然,还有不少成为全职太太。冠军马曼红,第二年从南京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就随丈夫去了美国,曾在美国芝加哥一家华语电视台工作,后攻读医学博士,现为新泽西州一名主治医生,有个8岁的女儿,生活幸福安逸。季军陈梦渔现在大连沃尔玛任高级主管。第八名刘倩君大赛之后就被调到南京有线电视台,之后考取了北广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成为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级白领。2002年结婚后,与丈夫合开了家公司。“南京小姐”陈玲也曾在南京电视台担任电视主持人,1996年加盟厦门电视台,成为台里综艺节目的当家花旦,2003年被评为全国金话筒百优主持人。生活惬意的她,每天开着一辆跑车上下班。

虽然各奔东西,但有着“南京小姐”身份的她们把南京的美好带给了全世界。

人物点评

如果放在今天,“南京小姐”的评选还会轰动全城吗?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评选“南京小姐”,是南京人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选美”,实实在在开了风气之先。而当时评选标准的谨慎和人们普遍接受的心态,记录的正是那个在保守与开放间游移的时代。对于身边的选秀,南京人从好奇到平静,十几年的变化,我们分明看到了时代发展和人们观念不断开放的轨迹。

作者:王晶卉 刘莉/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