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从沙河水库到天目湖

常州日报

关注

天目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如今走遍祖国大地,到处都可以听到对天目湖的赞美之声。完全可以这么说,自古至今,溧阳的山水风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闻名天下。

然而,你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吗?让我们来撩开她的神秘面纱,走近两位与沙河水库、天目湖结下不解之缘的县委书记:一位是“大跃进”年代的颜景詹同志,一位是新时期的杨大伟同志。

1957年7月初,瘦高个子的颜景詹临危受命,治水筑坝

先来回望“大跃进”年代溧阳人民修筑沙河水库、大溪水库的情境。

溧阳的地形地貌很像一只金元宝,中间低,两头高。南部崛起的与浙江、安徽交界的群山是天目山余脉,溧阳人叫它南山。北部崛起的与金坛、句容交界的瓦屋山、丫髻山是茅山山脉,溧阳人叫它北山。颜景詹带领溧阳人民修建两大水库的故事就发生在南山。

颜景詹同志是江苏淮安人,瘦高个子,由于年少时在地主家帮工干重活,压得有点驼背。他到溧阳任县委书记之前是中共江宁县委第二书记,经常在《新华日报》乃至《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他写的文章生动、深刻、通俗引人,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他原来是一个一字不识、曾经在地主家当过7年雇工的农民。1939年秋天,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到淮安的广大农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颜景詹就在这年参加了革命,不久当了淮安县郝渠区联防主任,多次参加过抗日游击战斗。他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长为一个有政治觉悟、有文化修养、有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他还担任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的特约通讯员,成为广大工农通讯员的一面旗帜。1956年10月,江苏人民出版社曾出了一本介绍他如何成长的书,书名叫《一个农民通讯员的成长》。

浙江西部有名的天目山沿着江苏、安徽的边界,蜿蜒来到溧阳南部,大山小山数以百计。发源于安徽广德仙山、木子两岕的沙河,与溧阳石龙岕、李丰岕、西塘岕等8条支流计48条涧水汇合,一路欢歌地从南山中跳跃出来,形成了一条河面宽阔、水流湍急的大沙河。别看它平时那么温情脉脉地不分昼夜地流淌着,可是一到汛期就马上翻脸,露出它凶暴的面目。汹涌的河水像千万头野牛野马,横冲直撞,奔腾而下,顿时将下游的村庄、平原变成汪洋泽国。远的不说了,新中国以来的1954年、1957年的两次洪水,就冲毁了山丫、中芳(这两个乡现已淹没在天目湖湖底)、戴埠、沙河、茶亭一带的几十个村庄和数万亩农田,溧阳人民吃尽了它的苦头。

颜景詹同志就是在1957年7月初溧阳遭受重大水灾的危难时刻,由中共镇江地委委派到溧阳县委来主持工作的。来溧前地委书记陈西光对颜景詹说,据溧阳县委汇报,7月1日到3日,全县已降暴雨320多毫米,日雨量和三日雨量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造成了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据初步统计,全县冲毁村庄30多个,冲毁农桥四十多座,坡圩漫圩479个,受涝面积37万亩,灾情十分严重。因此,组织上希望你立即赶赴溧阳,与溧阳县委同志一道,领导好全县的抗洪排涝斗争,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你们要多做些调研工作,想想办法,溧阳南部山区能不能修筑一些水库、塘坝,以解决多年的水患问题……颜景詹受命于危难之中,将地委书记的指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颜景詹同志7月5日到溧阳县委报到之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抗洪排涝斗争。白天,往来于戴埠、茶亭、埭头、上黄、甓桥等排涝前线,哪里有锣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汛期破圩时村民鸣锣告急)。晚上坐镇在水利局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夜守在电话机旁,或了解情况,或指挥战斗,整整两个星期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7月下旬,汛期过去了,救灾工作告一段落,颜景詹在县委常委会上传达了地委陈西光书记的指示精神,县委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十分赞同地委的意见,并决定由颜景詹带队,由水利局副局长丁兰茂、技术员房明贵、王跃斌、陈南清、虞廷珍等人组成一支调查队,到南山山区调查了解沙河的集水情况。

这年秋天,以颜景詹为首的水源调查队在山丫、中芳两乡干群的积极配合下,跑遍了南山几百个山头和山坳。山里的老百姓经常看到一个瘦高个子的中年人,领着一班人翻山越岭地在寻找着什么。只见这个高个子腰间别着一支手枪(解放初期溧阳南山仍有土匪出没,所以干部下乡都携带枪支),肩上背着个背包,背包上缠着一条白毛巾,还挂有一只搪瓷茶杯,脚上蹬着一双笋壳叶编织的草鞋。他们整天在山里转悠着,饿了,掏出背包里带的馒头、冷饭或锅巴;渴了,就到涧河边用双手拼成一个瓢,大口大口地喝着涧河中的溪水;中暑了,就吃几粒人丹,在地上躺一阵,歇一会就继续赶路。经过两个多月跋山涉水的实地调研,基本摸清了沙河的来水情况,并初步设想在磨子山和钓鱼台山之间筑一道主坝截住沙河,再分别在钓鱼台山与马鞍山之间、磨子山和狐狸山(现已改名为湖里山)之间各筑一道副坝,这样就在南山的崇山峻岭中形成一个大型水库。

中共溧阳县委对修筑沙河水库十分重视,但又十分慎重,因为筑坝蓄洪是件大事,也是溧阳人民的百年千年大计。因而县委先请水利局把水库规划方案拟定出来,然后交1958年春天召开的县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会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蓄为主的《溧阳县南山地区水利建设规划》,下决心兴建沙河水库,从根本上解决南山的水患问题。在此基础上,溧阳县委正式向地委申报了修筑沙河水库枢纽工程项目。在镇江地委的关心、支持下,镇江地区水利局于1958年3月组织技术力量投入具体设计工作,完成设计任务后又上报到江苏省水利厅待批。省、地水利部门负责人明确批示:沙河水库土方工程可以先行施工。

1958年9月初,颜景詹书记代表中共溧阳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建设沙河水库的动员令,要求全县人民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大力支持沙河水库建设。9月7日,沙河水库正式开工(同年11月29日,大溪水库动工兴建)。首先上工的是戴埠、茶亭、山丫、城南四个公社(这年秋天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溧阳先后成立了41个公社)的1700多个民工,主要是清理主坝、东副坝、西副坝的坝基,开挖隔水沟,开挖输水涵洞。秋收秋种结束后,到12月初,县委发动全县男女主要劳动力一万余人,投入主坝、东副坝、西副坝3道大坝的水库工程建设。如果你站在高处远瞰3个工地上成千上万的民工,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影就像黑蚂蚁似地在蠕动。走近工地,只见三个工地上人连成一片,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人声如潮。悬挂在山坡树干上和大坝旁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着《社会主义好》等革命歌曲……

经过上万水利大军一个冬春的奋战,沙河水库的三道大坝已开始在山谷中高高崛起,大坝坝身也已初具规模。就在这时,也就是1959年2月,由于粮食发生困难,溧阳几大水利工地上都有民工因饥饿而生起了浮肿病,邻县水利工地上还接连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在此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镇江地委主要领导(陈西光已调整为第二书记)要求镇江地区下辖县的所有水库立即下马。省委某位领导由于会前偏听了地委书记的汇报,他在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直接点名批评溧阳说,颜景詹同志简直是个戴红领巾的小孩子,糊涂胆大,现在农村农民生活这么困难,还在兴修沙河水库等水利工程,这样搞要出事的,我同意地委的意见,沙河水库等工程立即下马……省委主要领导这么一讲,颜景詹听了简直像五雷轰顶。这位1939年就参加革命工作的硬汉子委屈地流下了眼泪。他痛苦地埋下身子抱着头,心中十分难受。

这位省委领导在主席台上对着麦克风讲些什么,颜景詹一点也不知道,他头脑里想的是溧阳的水灾、自己率领队伍查找水源、勘察设计沙河大溪两大水库工程、工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去年年底省委第二书记刘顺元到工地巡视……一想到刘顺元,颜景詹眼前忽地一亮,他猛然想起沙河水库工程是有省水利厅书面批复的,也就是说这个工程是省里批准之后开工的,现在要下马,并不是一位领导讲下马就下马的,这是一件大事,我应该把这件事向刘顺元书记汇报……想到这里,颜景詹又升起了信心和希望。他耐住性子听完报告,会议一结束,他就跑到地委第二书记陈西光的家里挂通了刘顺元的电话。刘顺元听完情况汇报后说,刚好明天上午省委常委开会,研究当前农村工作,你可以带技术人员来当面汇报情况。

省委常委会是由刘顺元主持的,他先请颜景詹汇报情况。颜景詹先汇报了兴修水库的原因,接着汇报几大水库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省委常委们听完汇报后纷纷发表意见,大家分析兴修沙河、大溪水库的利害得失之后认为,溧阳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连原先批评颜景詹的那位省委主要领导也改变了看法。刘顺元见常委们都发表了意见,最后他归纳、总结,拍板说,高淳东坝引水总渠可以暂停,大溪水库规模太大,可压缩一些,沙河水库和大溪水库事关重大,又经过反复论证,县人大直至省人大都作过决议,我看还是善始善终,坚决完成,粮食、资金不够,省里挖库存支援一下。这时有位省领导提醒他说,粮食库存不多了。刘顺元果断地说,粮食库存除了保证城市供应,其余的都挖出来保水利,同志们看看怎么样?省委常委们一致赞成刘顺元的裁决。参加这次会议的省长惠浴宇在支持刘顺元所作决断的同时,还要求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省文化局派省京剧一团、三团到溧阳水利工地上进行慰问演出,给民工们鼓鼓劲!看到书记、省长、常委们这么大力支持溧阳的水利建设,颜景詹、丁兰茂几人的眼眶里都闪耀着激动的泪花。

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在我国国民经济极为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基本建成,并很快就产生了蓄水、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效益。1999年5月,85岁高龄的颜景詹同志应溧阳市委的邀请,从南京来到他曾经工作、生活6年的溧阳。当他看到当年修筑的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已为后人造福的时候,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如今,为兴建这两座大型水库而倾注满腔心血、历尽艰辛和承受重压的颜景詹同志已驾鹤仙去(2003年去世,享年89岁),但他的功德将永远被溧阳人民铭记在心。正是——

南山苍苍,濑水泱泱。颜老功德,山高水长!

1989年年底,白面书生的杨大伟雨中登坝,情订“天目湖”

时间跨过32年。

1989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天还下着小雨。溧阳沙河水库招待所东边的陡坡上,疾驰来的一辆面包车因坡陡路滑“嘎”地一声停了下来,驾驶员减档之后几次踩足油门试图冲上坡去,可是四个轮子只是在原地打转。这时车上下来三个人,第一个下来的叫杨大伟,是常州市总工会主席,后面跟着下来的两个分别是溧阳总工会主席杨留妹和一名科长。三人冒雨到车后使劲帮着往上推了一把,汽车大声吼叫着冲上了大坝,而汽车轮子卷起的泥浆全溅到了杨大伟他们三人的脸上、身上。杨大伟朝上走时留心看了一下砂石路面上被汽车轮子刨下的凹槽,苦笑道,这路真差!这时大坝上却欢呼开了,啊,真美!哎,溧阳还有这样的好地方呀。原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秉权一行到了常州,有人推荐说溧阳沙河水库景色不错,还有美名远扬的砂锅鱼头,因而市总工会的杨大伟、张晓霞等人就陪同陈秉权到了沙河水库。杨大伟虽然在上黄煤矿工作过,但沙河水库却未来过。杨大伟走到已经下车的陈秉权、张晓霞他们身边,举目远眺,只见水库四面皆山,岸线曲折,山弯水绕,山重水复。此时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水面碧波荡漾,群山苍翠空蒙,真似一幅美如仙境的山水画。杨大伟看着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啊,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杨大伟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星期之后他会被组织上任命为中共溧阳县委书记。1990年2月7日上午9时,县委在人民电影院召开了三级干部大会,这是杨大伟第一次公众亮相。时年38岁的杨大伟走到讲台前作报告时,台下1000多名县、乡镇、村三级干部的目光都“刷”地聚到了他身上。大家看到他上身穿着件银灰色茄克,白皙微胖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像个白面书生。

转眼到了秋天。国庆节后的一天,省旅游局副局长陈人羽到了溧阳,杨大伟陪同他游览了沙河水库。杨大伟与陈人羽同是武进横山桥人,因是老乡,所以显得分外亲热。杨大伟陪同陈人羽漫步在大坝上边走边说,我到溧阳工作快一年了,我发现溧阳最大的优势是山水资源丰富,说罢他抬手指指青山隐隐的南山说,你看前面的群山,层层叠叠的多有层次;你再看群山环抱的水面,水光潋滟,清彻透明,水下的石块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曾乘坐机帆船到水库里转过一趟,从大坝到上游的平桥吴村,有13公里长呢!陈人羽遥望着上游方向惊奇地说,沙河水库这么大呀?杨大伟兴奋地说,我们还有一个大溪水库比它还要大呢,站在大坝上遥望水库里面,烟波浩淼的,真可以同太湖相媲美呢!杨大伟接着说,溧阳不仅山水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也很丰富,随后他分别讲述了史贞女义救伍子胥、蔡邕读书台、李白和孟郊在溧阳等等几个历史故事。陈人羽听得入迷了,他笑望着杨大伟说,大伟真了不起啊,到溧阳时间不长就成了个溧阳通啦!这时的杨大伟笑了,陈局,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吗?陈人羽一脸惘然地摇摇头。杨大伟笑道,我到国外考察学习过,欧美发达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最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紧紧跟上,旅游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由此我联想到溧阳,如果溧阳的山水资源可以搞旅游开发,这对发展溧阳经济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是省旅游局长,请你帮我指点指点,我的想法是否切实可行。陈人羽听后沉思一下说,你的想法很好,很有超前意识,我帮你们请一批专家到溧阳来实地考察一下,请他们来帮溧阳把把脉。

没过几天,陈人羽真的约请了南京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金雄强、旅游规划设计专家杨培玉等五六位同志到了溧阳。杨大伟虽然是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但他思路宽,点子多,工作方法也很对路,善于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看到陈人羽约请的旅游业专家到了,他撇开一切事务,整整3天,专门陪同这批专家冒雨考察了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和龙潭林场等地方。专家们看了两个大型水库秀美的湖光山色、水库周围恬静的乡村田园风光、龙潭林场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还有横涧、平桥的峰岭叠翠的十万亩竹海,一致认为溧阳南山地区这些特色正是国内外旅游者偏爱的景观,溧阳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距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大中城市都是一二百公里,客源非常丰富。因此,专家们最后的结论性意见是:溧阳旅游资源丰富,大有开发价值,前景十分看好,可以搞个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把这里建成个旅游景区。杨大伟、王家富等县委、政府领导在县招待所会议室听了专家们的评说、指点,喜出望外。

陈人羽看着喜形于色的杨大伟笑道,大伟同志,我实话实说了,溧阳旅游资源丰富,基础很好,但你们的道路太差了,这是制约溧阳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事业发展的瓶颈,希望县委、县政府重视这个问题。杨大伟听了笑着说,溧阳的道路确实很差,我陪北京客人到沙河水库去,坡太陡,上不去。我到溧阳来报到那天,从北门进城,一路泥浆,找县招待所都迷了路。随后他表态说,请陈局长和各位专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改变道路面貌的。

杨大伟同志说干就干,工作十分务实,而且气魄很大。市委分别于11月2日和12月17日,召开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打响了改变了溧阳交通落后面貌的攻坚战。

听说杨大伟准备利用沙河水库、大溪水库来搞旅游开发,溧阳从领导层到基层老百姓都冒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杨大伟头脑发热了,水库还能搞旅游?真是天大的笑话!他年轻,在瞎揪(蛮干),吹吹牛皮他就可以提拔走了……听到这些议论,杨大伟难受过,烦恼过。晚上,他躺在床上,青年时代在上黄煤矿工作时积下的腰肌劳损的毛病疼得他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加上想起近来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心中更是感到苦楚与委屈。回想来溧工作的三年多时间来,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连春节都不回家,每年都是让爱人、女儿从常州乘坐公共汽车到溧阳来,陪自己度过除夕之夜……想起溧阳人民,想起自己在市委召开的三干会上的庄严承诺,我怎么连这么点闲言碎语也承受不了呢?这么一想,杨大伟心里顿时觉得舒畅多了。

统一思想,先从领导班子做起。他采用“走出去开眼界”这个办法,于1992年4月下旬,亲自率领市领导们到浙江淳安的千岛湖考察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使大家看到发展旅游经济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坚定旅游开发的决心和信心。回来后接着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就沙河水库、大溪水库更名为天目湖作了专题讨论。杨大伟说,搞旅游开发要加大对外宣传,如果讲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太实,不美。我们应向浙江学习,他们的千岛湖也是水库,取名千岛湖,美得很,靓得很。因此,我们也应为沙河、大溪两大水库重新取个名字。我征求过不少同志的意见,其中省里有位老领导为我们取名为天山湖,这个名字很大气,但容易让人误为是新疆,我觉得应改一个字,就是叫天目湖。目前最集中的是两个名称,一个叫天目湖,还有一个叫沙溪湖,现在提请大家讨论。会上市领导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论很大。最后杨大伟归纳、总结说,我看沙河、大溪两大水库地处天目山的余脉,从空中鸟瞰恰似两只明亮的大眼睛镶嵌在溧阳大地上,所以我认为还是叫天目湖比较好……大伟书记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领导的赞同,会议最后决定暂用天目湖这个名字,叫得响就用此名,叫不响今后可考虑再改名字。

一个美丽又陌生的名字出来了,但如何叫响她呢?溧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遵照市委精神几次奔赴北京,邀请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负责人到溧阳,摄制有关溧阳天目湖的专题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节目中播出。接着,江苏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来了……尤其值得一书的是,《新华日报》总编刘向东来溧一周,掌握充足素材后撰写了一篇8000余字的长篇通讯《天目湖的变迁》在《新华日报》发表,大块文章,影响巨大,天目湖的名声一下子响遍大江南北。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经过一批文化名人的热情讴歌,天目湖犹如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秀美姑娘,走出南山,走出溧阳,逐渐为世人所了解和熟悉了。天目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天目湖的名字越来越响了。

现在人们知道,茶叶是溧阳的一个重要产业。那是风助火势,在天目湖开发的同时,是杨大伟倡导举办了溧阳“中国·溧阳茶叶节”,第一届于1991年4月28日开幕。第三届“中国·溧阳茶叶节”开幕式安排在天目湖举行,随着一阵响彻云霄的轰鸣声,朵朵礼花腾空而起,在天目湖上空竞相绽放,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时,美丽的天目湖畔,空中是一个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光与火的世界;地上是一片万众云集、人声如潮的欢乐的海洋。蒋大为、毛阿敏等明星第一次来到溧阳,放歌天目湖。

就在天目湖旅游开发拉开帷幕、初见成效的时候,1994年9月,杨大伟被提拔为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来又担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大伟同志调离了,但天目湖旅游开发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一届一届的后来者继往开来,创出了今天的国家4A级景区。

如今,每年到天目湖来游览的旅客已超过300多万,旅游收入达30多亿,以“天目湖”命名的各种农副产品数不胜数,天目湖品牌的无形资产更是不可估量。

天目湖,当撩开你神秘的面纱后,更让人们陡生一种敬意和仰慕。我们相信,美丽的天目湖,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题图为天目湖新景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