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网络扩客源缩短战线存实力

南方日报
业界各展所长应对萧条局面
![]() |
![]() |
![]() |
![]() |
记者走访东莞市几大茶叶市场时发现,人流量明显少于往年,不少商家甚至在店内打起了瞌睡,更有甚者将大门紧锁或是纷纷贴出了“旺铺转让”的招租广告。而在这一片萧条的表象下,茶商和茶叶市场经营者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沉下心来耕耘市场,各展所长应对“寒冬”。
茶商:
缩短战线保留实力
陈先生1996年就进入茶叶这一行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看着芳村的茶叶市场怎么繁荣起来的。”对于2003年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东莞茶叶市场更是如此。
“当时真搞不懂为什么铁观音这类茶要比普洱贵。”陈先生回忆起刚入行的日子,同样是茶,为什么同重量的铁观音和普洱茶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后来慢慢熟悉行业后,才知道普洱茶是越陈越有价值,而铁观音则讲究新鲜,刚刚“出炉”的新鲜铁观音价格比新鲜的普洱茶价格自然要高。入行越久,陈先生对茶的兴趣就越浓。“有时经常会庆幸,自己真是入对了行。”2003年,东莞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开业时,陈先生也同时拥有了自己的茶叶店。随后,位于鼎好广场的东莞市国际茶业展览贸易中心开业时,陈先生又在此新开了一家茶叶店,也是经营普洱茶的。
陈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选择经营普洱茶,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喝普洱茶,被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深深吸引。也正是这种对普洱茶浓厚兴趣的驱使,陈先生成为东莞茶业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希望能够让更多东莞消费者来品茶,理解茶文化。“当时只是看好这一行业,但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行业会被如此热炒,继而又如此低迷。”陈先生坦言,在前几年经营时,一直都是风平浪静,各商家都是专注于自己的经营,而到了2005年,大量的“炒客”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大炒普洱茶。随后,云南“马帮”步行进入东莞宣传普洱茶,这一举措更是让东莞的“炒茶风”达到顶峰,人们纷纷开始关注起普洱茶这个行业,价格的直线上升更是让不少外行人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当时的价格变化,确实是用分钟来计算的。”陈先生笑言。同样一饼普洱茶,上午10时10分拿的是200元一饼,10分钟后有可能已变成了400元。也正是这一疯狂的价格变化,让许多投机者觉得这一行业有利可图,越来越多人进入,假货、次货越来越多,这个行业也越来越混乱。当然,陈先生在此时也大赚了一笔,去年底,陈先生在万江石美和阳光海岸又各开了一个门店,总共拥有4个门店。陈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觉得这种不正常的炒作必然会带来恶果,只是没想到低迷的时间这么长,新开的两个门店一直不见营利,还得天天支付租金和人工费用,于是上个月便将这两个门店关闭。
在东莞,像陈先生这类缩短战线的经营者并不少见。李先生和罗先生也各自有几家门店,东莞几个大的茶叶市场几乎都有布点,但是在市场持续低迷一年之后,他们均表示,不能再这样撑下去,都开始缩短战线,只保留自己的主力店以保存实力。
炒茶者:
变身茶叶经营者
面对茶叶市场的“寒冬”,许多盲目进入此行业的投资者手上积压的货无法抛售。正如一部分被套牢的股民变身股东一样,部分炒茶者也摇身变成了茶店经营者。
身为东莞人的李先生一直爱好喝茶,没事时就会跟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即所谓的以茶会友。李先生自己有一家小加工厂,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平时也没太多事。由于闲钱不少,爱好喝茶的他便加入收藏茶叶的行列,以茶养茶。在前几年茶叶市场疯狂炒作的时候,李先生也未能经受住高额利润的诱惑,做起了炒茶客,开始大量拿货,由于当时茶叶价格并不稳定,而且一直呈上涨趋势,所以李先生也就“只进不出”,茶叶买回来后都放在家里储存,而当价格崩盘时,堆积满屋的货却从未卖出去过。
李先生粗略计算,如果就这样抛售出去,起码要损失一半成本,实在是得不偿失。但是如果茶叶就这样堆在家里,万一价格越来越下跌不是更难办?正当李先生左右为难时,一名经常喝茶的朋友给了个不错的建议:不如自己开个小店销售出去。听到这一建议,李先生顿觉眼前一亮。李先生心里盘算,自己平时也没什么事,而且还经常去别的地方喝茶,与其去别人的茶店喝茶,还不如自己开一家茶店,又可以把茶叶销售出去,还可以以茶会友,一举三得,于是李先生便开起来了茶叶店。
据东莞市国际茶叶贸易中心执行董事朱军介绍,像李先生这样的经销商,在交易中心就有好几名。不过更多炒茶者则是选择了观望,梁先生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在前两年东莞炒茶高峰期,许多外行人纷纷进入此行业,当时有正式职业的东莞人梁先生也投身其中,连续一个月买了十多万元茶叶。但是还没看好时机抛售,茶叶价格就开始一路狂跌,现在市场一直低迷。“粗略算一下,十多万元的茶叶如果现在抛售的话,顶多只能收回五万元,太不划算了。”梁先生无奈地说,现在只有等待,等着市场复苏的时候再作打算。
市场经营者:
强化网络平台扩充客源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茶叶市场都欲大力利用网上交易平台,以提升和打造市场的知名度,增强与外界联系。与此同时,市场经营者还会通过组织商户抱团出外参展,培育茶具市场来寻找差异化经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大力打造网络交易平台
据朱军介绍,东莞市国际茶业展览贸易中心的商家向来是“团体作战”,在此前就开通了“中国普洱茶交易网”,想让全球消费者和商家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这里的价格,通过网络技术让全球的普洱茶爱好者免费与茶商通电话。
“其实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哪知道还真收到不小成效。”朱军坦言,之前并未太抱希望,后来有不少买家都是通过这个网络来买货和交流。因此,还安排了专人将交易中心的售价在网站上进行实时更新,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茶叶爱好者。
“我们会花大力气来打造强大的网络平台。”华南茶叶交易中心总经理伍国宏告诉记者,华南茶叶市场在给商家打造强大的物流配送之外,还将花大力气完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来扩大客源,以达到开发商和经销商的利润最大化。
参加展会寻找新商机
参加展会,是各商家寻找发展的另一契机。“以前是我们办展会,别人进来找我们,而现在得我们出去找买家。”朱军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现在东莞茶商的生存现状。
“我们组织了‘东茶团’,马上就要去国外参加展会。”朱军告诉记者,这是东莞茶团第一次走出国门,在这个市场低迷期,作此尝试以期带来更好发展机会。据他介绍,一般每年四五月份,茶叶市场都会组织茶商参加茶博会,也取得了不小的效果。
积极发展茶具市场
喝茶的人都喜欢“养”自己的壶,东莞也不例外。不少茶店在卖茶的同时,也都在帮一些顾客“养”着各类茶具,许多拥有昂贵紫砂物件的老茶客都将自己的紫砂物件放在茶庄“养”,就像寄养宠物一样。记者了解到,“养”壶的费用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且爱茶的人对紫砂壶和其它精品茶具也越来越关注。
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虽然这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东莞大多数都只是茶店搭卖茶具,却没有专门的茶具市场。长时间以来,东莞的许多茶具消费者往往都是去广州芳村购买茶具。“相对于广州芳村来说,东莞的茶具市场完全处于起步阶段。”华南茶叶交易中心运营总监刘飞鸿认为,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茶具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华南茶叶交易中心在开业后,有近一半的铺面将会是茶具的经营店,以此来寻找差异化,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
培养茶文化为日后市场奠基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卢树勋认为,茶叶批发市场最重要的是集散功能,万江石美茶叶中心、华南茶叶交易中心和阳光海岸这几大批发市场距离相对比较近,并且都受益于东莞汽车总站和广深高速的交通优势。如果这几大茶叶批发项目能互相呼应,将可以发挥更大的辐射力,势必成为珠三角一个新的茶叶集散中心。
“我们协会也是想起个牵头作用,通过一些手段将这些市场打造成一个首尾呼应的大商圈,但是目前来看还是很困难。”卢树勋坦言,虽然这几大茶叶批发项目基本具备了将东莞万道片区打造成类似广州芳村茶叶集散地的条件。但是市场已经低迷了一年时间,很多商家减少门面,还有许多商家处于观望状态。他认为,如果要打造集群效应,尚需一定时间的积淀和检验。
据了解,由茶业协会牵头举办的“茶博会”9月份将在东莞举办。卢树勋认为,展会给商家确实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如何在展会中真正展现茶文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尚需努力。炒茶其实也并不是件坏事情,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它也带动了不少市民来喝茶。但是如何能让这部分消费者真正懂茶,如何吸引更多外省消费者成为茶爱好者,是业内值得探讨的问题。
“所以目前协会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卢树勋表示,目前只有通过一些活动和培训在宣传茶文化上下功夫,培养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以此来为今后的市场做铺垫。
价格回落质量回升
茶市低迷有利行业洗牌
“普洱茶价格一夜回到三年前!”几乎每个茶叶经营者都会发出此句感叹。记者采访时发现,人流量少、铺面转让、交易额直线下滑,市场一片萧条。但不少茶叶经营者也认为,这个“寒冬”同时也理顺了整个茶叶市场,不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价格都将回归理性。
茶质量开始回升
“相比炒茶高峰期,茶的质量确实是回升了不少。”这是业内的一个共识。多名普洱茶经销商告诉记者,在普洱茶被炒作的高峰时期,价格的变化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丰厚的利润及供不应求的局面催生了一大批次货、假货出现。
据卢树勋介绍,在当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外省一些厂家看中了这一商机,纷纷找小厂代工生产,以次充好,更多的则是生产假冒产品来代替行货,以致质量参差不齐。而另一方面,不少炒茶者并非专业的收藏者,缺乏辨别真伪和好坏的能力。“只要看到是普洱茶就会购买,反正都是赚。”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假货、次货与真正的行货满天飞。
而在整个茶市低迷一年后的今天,普洱茶的市场价格跌回3年前的水平。据他介绍,现在许多普洱茶的价格已经低于出厂价,如勐海普洱茶原来每箱15公斤的价格是2.6万元—2.7万元,现在降至原来的零头,散装的价格比今年上半年下降50%。“在这个调整期内,茶质量慢慢开始回升。”他认为,价格一路下跌,假货、次货也渐渐消失,而随着消费者对普洱茶辨别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相关检测措施的出台,茶叶质量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专卖店转营多品种茶叶
据卢树勋介绍,东莞的茶叶经销商中,90%的商家经营普洱茶。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普洱茶市场低迷,以前专做普洱茶的专卖店现在都开始兼营其它茶种。
在东城开茶叶店的刘先生一直是只销售普洱茶,但是自从去年普洱茶低迷之后,他就听从朋友的建议,开始多品种经营,主要引进了发展潜力较好的铁观音,以此来吸引更多消费者。记者了解到,像刘先生这样转型的茶商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完全转做其他品种。
真正“茶客”涌入
炒家减少,而真正的茶客却逐渐增多。多名茶叶经营者坦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批发量直线下降,但零售量却未明显减少。“现在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茶客。”东汉茶业的罗先生在东城鼎好和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均有门店,从这两个市场开业时就在经营普洱茶,生意一直不错。但从去年炒茶风过后,市场就一直处于调整期,批发量明显下降,现在大部分都是零售客源。华南茶业城一经营茶叶的店主告诉记者,该店今年6月份才开业,大多数也是做的零售生意,批发生意只占10%份额。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真正的茶叶消费客增多,投机者明显减少。”卢树勋认为,经过普洱茶炒作风之后,也逐渐带动了市民喝茶品茶的兴趣。据他介绍,仅仅普洱茶市场,东莞就拥有爱好收藏者6万多人,每年从外购置用于收藏投资的普洱茶超过2万吨,交易额超过30亿元。“而经过这一调整期,相信东莞喜欢品茶的市民会越来越多。”他对此满怀信心。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