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长沙“水老倌”

长沙晚报

关注

“水老倌”一词出自长沙的俚语,意思是流里流气的青年哥哥。“老倌”本含“老头”的意思,长沙话里习惯有些反讲顺听。至于说到“水”字,本是无形无色,在长沙话里却成了贬意,有些“提都提不起来”的喻意。二十多年前,我尚是懵懂少年的时候,就见识过许多长沙城里的“水老倌”。他们留着长发,戴着“蛤蟆镜”,留着小胡子;上着花格子衬衫,下穿把两瓣屁股绷得紧紧的“喇叭裤”,脚蹬擦得乌黑锃亮的三接头皮鞋;骑着的自行车头上挂着一台装着干电池的三洋牌收录机,超大声地播放着花鼓戏选段。见着靓女,便一齐吹口哨,打榧指。用当时长沙城里时髦的话说,水老倌们的行为叫“拽味”。而老百姓则形容他们是:水老倌吹口哨,风吹尿壶叫;水老倌打榧指,一堆臭狗屎。

在城里玩过瘾了,水老倌们有时也会三五成群地跑到郊县的农村去“调口味”。在城中,也许多见少怪,水老倌们的言行举止,最多会遭到老人们的一阵摇头叹息声,或被口语调戏过的姑娘骂几声“流氓”,也就过去了。但到了乡下,他们多数会被在田畴中劳作的姑娘小伙子甩出的“稀泥牛屎”、“土疙瘩”等“土制炸弹”袭击。

二十多年过去,再回长沙,徜徉于城区的宽道深巷,却鲜见当年“水老倌”们的身影。

在偶尔的一次酒宴上,我不经意间认识了过去长沙城内元老级的“水老倌”郭晓明先生。已年近六十的老郭仍爱穿红色T恤,留着“山羊胡子”,名牌的西装裤照例把有些松弛下坠的屁股绷得紧紧的。老郭现在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年轻时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街道“水老倌”的小头目。一次,他率领十多位水老倌“上山下乡”到长沙城附近的浏阳乡村去“拽味”,结果遭到在稻田里插秧的姑娘小伙子们“堵截”和“攻击”,老郭慌不择路,连人带自行车一起摔倒在臭水沟里。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和城内众多的水老倌们被遣送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长头发铰了,喇叭裤剪了,花格子衣服也被压到了箱底,和过去那些拿起“扁担锄头”追赶他们的农民兄弟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寂寥的生活似乎太长了些,直到前几年老郭的经济好转,他又和过去一起玩耍的“水老倌”们一起自费成立了一个“湖南知青艺术团”。过起了久违的“拽味”生活。知青艺术团曾多次到他们曾经“调口味”的街道社区和农村义演。迎接他们的当然不再是“稀泥”、“牛屎”,而是鲜花与掌声。后来,老郭领导的艺术团还荣获过“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金奖和“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最佳团队”的荣誉称号。

直到这时,才仿佛有些明白,现时的我为何在街面上再也找不到“水老倌”们的身影了,原来他们早就各就各位“大隐于市”了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