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印边界问题纪要:向着和平解决

本刊记者葛军

  江泽民主席说,很高兴我是第一位访问印度的中国国家元首。1996年11月28日~30日,江泽民主席访问印 度。江主席在同夏尔马总统交谈中,为中印关系提出重要的定位,就是中国和印度互不构成威胁,两国的共同点大于分歧。江 主席访印期间,双方签署了《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一协定被印度政府和舆论称为“ 不战宣言”。这是《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中第十五节《“是伙伴,不是对手”——中印关系新定位》中的描 述。

  “印地—秦尼帕伊帕伊”(印中人民是兄弟)。1950年,中印建交。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 交的国家。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总理访华,两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时期形成了 中印友好合作的热潮,前面提到的这句口号在两国深入人心。据当时担任译员的印度外交官白春晖回忆,1954年10月26 日毛主席在最后一次会见尼赫鲁(尼赫鲁此次访华期间,毛主席先后四次会见了他)后,一直将他送到车旁。在握手时,毛主 席忽然吟出诗人屈原的两句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说明毛主席对结识尼赫鲁这位“新相知”是非常高兴的 。1959年,中印边境发生流血事件,中国被迫于1962年进行自卫反击战。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的主要症结之一。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但按照双方行政管辖所及范围形成一条受 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它的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

  中印边界问题,究其根源,是英国殖民主义制造出来的。1914年3月24日~25日,出席西姆拉会议的英国政 府代表(英印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亨利·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代表,通过胁迫利诱等手段,在会外同西藏地方当局的 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画出了一条所谓“印藏边界”,即“麦克马洪线”,企图把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 度。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从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非法的、无效的。

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有所延伸。

  中国前驻尼泊尔、越南和希腊大使杨公素,在《1953年,我参加中印关系的有关谈判》(见《世界知识》2002 年第19期)一文中写道:“1953年,我任中央人民政府西藏代表的外事帮办。10月末,我奉命回北京参加我国和印度 关于外国在西藏不能享有特权等问题的谈判。”在此期间,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交出两份图,其中一份是所谓的“印藏边 界图”。“这张图大小不到一平方米,是一幅地形图,但既无等高线,也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一条西起不丹与我国西藏交 界处、东至中缅尖高山交界处的红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原图。当我问及是否有其他文本协议或条约性 质的文件时,噶厦予以否认。”杨公素写道,其实还有一个换文,这个图只是换文的附图。

  1959年3月,印度政府根据其1954年单方面改画的地图线正式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1959年11月 7日,周恩来总理致函尼赫鲁,建议两国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以便为解决边界问题创造良好气氛。1960 年4月,周恩来总理为解决边界问题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周总理在会谈中表示:喜马拉雅山应该成为中印两大民族之间永 久友好的山峰,既然对喜马拉雅山的感情是如此,中国人民对于喀喇昆仑山的感情也是这样的。在离开新德里前举行的记者招 待会上,周总理也表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应该照顾到两国人民对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的民族感情。但是,双方未能 达成协议。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11月 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从翌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停火,并自12月1日起从1959年11月7 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此后,两国边境局势基本保持平静。

  1979年2月,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华。2月14日,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时就中印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方案 ”,即中国在东段让,印度在西段让。邓小平还表示: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达不成协议,让下一代人来解决。时 任外交部长的黄华同瓦杰帕伊举行了三次会谈。他在《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我同瓦杰帕伊会谈时表示 ,中方对解决边界问题一贯持积极态度,为推动边界问题朝着谈判解决的方向发展,中方提出三点建议。”一、在边界问题解 决前维持边界现状,保持边界安宁,如边界上发生问题,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加以解决;二、边界问题不应成为发展两国关系 的障碍,双方可多方面发展关系,促进相互了解,开展友好合作,为今后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气氛;三、通过适当渠道,继 续就边界问题交换意见,由印度驻华大使和中国外交部或中国驻印度大使同印度外交部保持联系。

  1981年6月,中国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应印度政府的邀请访问了印度。这是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边境 冲突后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访问印度。

  1986年12月,中国政府再次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印度在中国领土上成立的所谓“阿鲁纳恰 尔邦”。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根据两国总 理达成的协议,两国成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部级联合工作小组。迄今,联合工作小组已举行多轮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 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两国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协定》。根据这一协 定,两国成立了关于边界问题的外交军事专家小组,任务是共同协商制定两国保持边境和平与安宁的实施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准备相应的文件草案,然后提交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审理。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重申愿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正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 题的方案,在最终解决之前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致力于继续执行为此目的签署的有关协定。双方同意各自任 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2005年3月3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和印度外交秘书亚姆·萨兰在北京参加了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 组会议,这是两国工作组在停顿将近三年之后,首次就边界问题举行重要谈判。2005年4月,在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两 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2006年3月和6月,中印举行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七次和第八次会晤。

  2008年1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印度总理辛格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表示愿共同努力,尽早解决两 国边界问题。温家宝说,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两国关系大局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和 互谅互让,早日达成一个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框架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要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辛格表示,印方有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政治意愿,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按照双方达成的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 责成两国特别代表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找到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