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沧海一粟”的“粟”究竟是指什么

舜网-济南时报

关注

“沧海一粟”是人们经常用的一个成语,比喻某事物十分渺小。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散文名篇《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那么,该成语及苏轼原句中的“粟”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工具书(如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83年修订本的《辞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的《辞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汉语成语词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中都把“沧海一粟”这个成语中的“粟”字解释为“谷子”、“米粒”,并将“沧海一粟”解释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或米粒),比喻十分渺小”。仔细琢磨一下,这种解释是颇令人费解的:不错,“粟”字的本义确实是指谷子(古代以“粟”为黍、稷、粱、秫的总称),汉语中也有一个与“沧海一粟”意思相近的成语——“太仓一粟”,其中的“粟”字即是指“谷子”。可是,用京都储谷太仓里的一粒谷子来比喻某物十分渺小顺理成章,而若要用“沧海”之中一粒“谷子”来作类似比喻则让人感到有些别扭——大海里哪来的谷子?“谷子”与“大海”又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二者为何会被牵扯在一起呢?

其实,查《康熙字典》和中华书局1978年版的《中华大字典》可知,“粟”字还有一个义项——“沙子”。其中,《康熙字典·未集(上)》曰:“又沙谓之粟。《山海经》: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注]:细丹沙如粟也。”而在《辞海》、《辞源》和中国文化研究所1982年印行的《中文大辞典》中,“粟”字词条下分别有如下义项:“凡细颗粒之物或曰粟”、“指颗粒如粟之物”、“泛指粟状物”。而且,《辞海》、《辞源》中的该义项下还都引有句例:“《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粟②”条下更是明确地说“粟”可指“沙粒等细小之物”。

由此可知,成语“沧海一粟”的正确释义应该为“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比喻十分渺小”。□刘书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