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曲作者之一王基笑5日病逝,遗体告别仪式今日在沈阳举行 他热爱的音乐将伴他远行
王基笑同志1930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音乐,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了独特的音乐才能。1947年就读于沈阳高中期间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1953年从部队转业至河南,先后在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豫剧院创作室、河南省豫剧院三团从事专业作曲兼乐队指挥工作。1980年至1996年10月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主席,1996年10月至今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基笑同志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为我国民族音乐、戏曲事业尤其是对豫剧现代戏音乐的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名享誉全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2004年5月他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50年来,王基笑同志创作了各类音乐作品400余部(首)。先后主创和合作创作了豫剧《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红果红了》、《五姑娘》等200余部剧目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起,又先后为《红雨》、《七奶奶》、《少林童子功》等18部电影,为《唢呐情话》、《包公》、《赵匡胤》等百余部(集)电视剧、《瓜棚风月》、《樱桃熟了》等百余部(集)广播剧作曲。出版《豫剧音乐概论》等理论专著14部。他的多项音乐作品和专著先后在全国各类文艺评选中获奖。50年来,他始终以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研究学习豫剧传统音乐和河南民间艺术的音乐精华。他在豫剧音乐改革、创新方面的成功实践,推动了一大批当代豫剧艺术经典的产生;他所领导的豫剧音乐变革与发展,在新中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是我国第一位成功运用现代作曲理论和中西音乐比较方法,阐述中国戏曲(豫剧)音乐艺术规律而获得国家奖励的音乐家。他还是中国最早运用戏曲音乐元素、结构特点,创作出戏歌这一全新音乐样式,并在中国音乐创作及演唱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作曲家。自他担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之后,在全面提升河南音乐创作水平、艺术形式多样性以及全民音乐文化活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音乐、戏曲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誉为我国一位多栖多产的音乐家。王基笑同志1988年获国家一级作曲职称,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王基笑1992年离休,2002年与家属返回沈阳老家安度晚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省文联领导数度赴沈看望、慰问。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得知王基笑同志逝世的消息后,即派人赴沈慰问和帮助处理有关事宜。
王基笑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留下的大批音乐作品将永远回荡在中原大地上。
他的离去,是河南豫剧事业的大损失
周虹:他是慈父般的老师
在获悉王基笑逝世的消息后,记者采访了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周虹。
周虹语调低沉地告诉记者:“5日晚我得知这个消息,当时就蒙了。这几天我一直在忙赵铮老师的后事,赵老师生病期间我不断去看望她,但王老师在沈阳,我没去看成他,我感到很遗憾,也很内疚。王老师、杨兰春老师当年经常去我家和我父亲一起讨论《朝阳沟》,讨论着讨论着就唱起来了。当时我还小,感觉王老师特别有文化、有风度,我喜欢音乐应该和这些老前辈经常到我家有关,我特崇拜他们。”
周虹说:“我毕业后分到群艺馆,后来抽调参与《民族音乐集成》调研活动开始和王老师在一起工作。当时我想再到北京进修,王老师劝我,你要用5年的时间把这个事儿做完,做完了你就有创作的财富了。就是听了他的话,我用5年时间和我们省的音乐家走遍全省搜集整理了近万首民歌。现在回忆起来,他的话千真万确。我的创作得益于当时收集的河南各地的民歌素材。他对我们年轻人特别关爱,要求我们潜下心来,真正学到民族的东西,这样才能飞起来。1989年我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我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他亲自到北京替我张罗,并告诫我要谦虚,举办个人音乐会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话仿佛还在耳边。”
王基笑老师对河南豫剧音乐的改革和创新是有重大贡献的,他虽然是东北人,但骨子里流淌着的是中原文化,创作出了一批影响广泛而又具有中原特色的音乐作品。
“2001年我被推选为河南省音协主席后,他一再嘱咐我河南音乐界一定要团结,要和音乐界的朋友齐心协力把河南音乐搞上去,打造出一支‘音乐豫军’。王老师一走,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失去了一个慈父般的老师,失去了一棵可以倚靠的大树。实现老一辈音乐家的梦想是我们这一代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同事:音乐是他的生命
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几位老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与王基笑生前的交往和他的艺术成就。
著名作曲家朱超伦说:“我和王基笑都是建国以后第一代新文艺工作者进入戏曲领域的。我是1953年来的,他是1955年,我开始在乐队,他一来就搞作曲。我们一起合作了几十年,虽然后来他离开了三团,但我们合作不断。王基笑对豫剧的传统掌握较深,把新音乐的理论、手法用于豫剧音乐的创作当中,改革发展丰富了豫剧音乐,创作了很多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优秀唱段,推动了豫剧音乐的发展。”
著名戏曲导演许欣告诉记者:“听到消息后有些不相信,一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发去唁电:‘你创作的音乐艺术形象活在人民的心中,广为流传,你的人生重如泰山。’他在病中时,我们经常打电话鼓励他,要好好活着,与病魔作斗争。他是1955年从部队转业到豫剧三团的,已经51年了,他是音乐创作,我是导演,曾先后合作有《朝阳沟》、《李双双》、《红色的种子》等十几部豫剧现代戏。他虽然是东北人,但他出生在音乐世家,来到河南后,对豫剧的各个流派都做过访问,进行过分析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遵循着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关键的指导思想,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堪称豫剧音乐革新的领军人物。他曾说音乐是戏曲的生命,其实音乐也是他的生命。他的离去,是河南豫剧事业的大损失。他为人低调,临终时,还留有遗言:‘丧事从简,骨灰撒入丹东鸭绿江,报上登一小消息告知好友。’”
正在河北石家庄演出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杨华瑞在电话中说:“我是在车上听到王基笑老师去世的消息的,感到很意外。他是东北人,对我们河南豫剧很有贡献。向他的家人表示慰问。”
□首席记者张体义
他为人低调,临终遗言:“丧事从简,骨灰撒入丹东鸭绿江,报上登一小消息告知好友。”(资料图片)
戏曲音乐融入了他毕生的追求(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