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袁隆平:希望台湾同胞吃上超级杂交稻(组图)

中国台湾网

关注

中国台湾网11月24日长沙消息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的这个严峻问题早已有了答案。对于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人口的中国来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字。

昨日,在湖南长沙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素有“中国最著名农民”之称的袁隆平手捧一把金黄稻谷,诙谐风趣的谈吐倾倒了参加“两岸新闻媒体湖南行”的记者们。

“科研技术要保密,但要看对谁保密。内外有别,台湾是同胞啊!”

“我们的稻米好吃得很……三个女记者每人吃过三碗!”

“我值一千零八个亿那是数字,我拿不到一分钱,我只拿工资的!种水稻高兴就好啦。”

76岁的袁隆平凭着特有的直率与幽默让两岸记者在他的研究中心度过了一段分外愉快的时光。

希望台湾同胞吃上超级杂交稻

湖南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水稻种植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袁隆平在这里已经成功实现了第一期亩产七百公斤和第二期亩产八百公斤超级稻目标,目前正向第三期亩产九百公斤目标冲刺。

“如果把超级杂交稻送到台湾去种植,产量绝对很高。台湾海洋性气候条件非常好,北回归线从岛上穿过,四季如春,发展农业特别有利。在湖南高产的稻米,到了台湾产量一定会更大。”袁隆平自信地告诉两岸记者。

袁隆平曾经受邀到台湾访问交流,但执拗的老人家因为觉得“一个人去很孤独”而错过了机会。“去台湾跟水稻界的朋友们交流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们科技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了,明年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台湾。我最希望台湾同胞能够吃上杂交稻米,我们的米好得很呢!”

袁隆平曾说过自己的个性是“自由”加“散漫”,面对两岸记者,老人家回答问题时不需要任何思考时间,孩子气十足。当有记者问到有没有想过把辛苦得来的科研成果保密时,袁隆平回答:“那要看对哪些人保密啦,这个东西内外有别是不是?台湾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大家没什么可保密的,当然是分享成果啦。说老实话,我一点也不愿保什么密,我个性是这样。”

决不因追求产量而牺牲质量

袁隆平的超级稻产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有人曾对超级稻的质量产生了质疑。“较真”的袁隆平对此没有一笑了之。“既要产量高,又要品质好,难度比较大,但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决不会为了产量而牺牲质量,我们的米好得很,如果条件允许,今天就想请你们吃我的超级杂交稻米呢。”

说到这里,袁隆平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们讲起了故事:有一次来自香港深圳的记者团到这里采访,袁隆平就请大家吃超级稻。结果四个女记者有三个吃了三碗饭,剩下一位吃了一碗。最后还有一位先生要把饭打包带回去给家里人吃。“香港深圳的女孩子很挑剔的,吃这么多,就是因为我们的稻米品质好。”

不是亿万富翁 种稻米开心就好

作为第一个以种水稻登上富人榜的科学家,袁隆平的身价被评估为一千零八个亿。提到这个问题时,他大笑着抬高了声音:“那就是个数字啦,我没有得到一分钱,我就拿我的工资。种稻米我开心就行了。他们都讲我是什么亿万富翁,我哪里是什么亿万富翁喽,我吃得很简单,穿的也很朴素,就是朴素大方,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

接受采访后,袁隆平带着两岸记者前往培育超级稻幼苗的实验室。老人家大步流星,情绪高昂。一身西服也挡不住骨子里硬朗率真的“著名农民”气质。

袁隆平曾说:我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如此看来,并非虚言。(李徽)

相关链接: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