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刘成菊:一切都得靠自己

《法律与生活》杂志

关注

文/梓璋

六七平方米的小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柜子,刘成菊的办公室被塞得满满当当。

刘成菊退役前曾是辽宁省举重队运动员,获得过全国举重冠军。他的丈夫就是被称为“亚洲大力士”的才力。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在刘成菊的单位——沈阳市惠天热电二分公司第106号换热站的值班室,她接 受了记者的采访。“马上就到供暖期了,我们也开始忙了,休息日都取消了。”

  就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小换热站内,刘成菊一干就是8年。这也是她从辽宁省举重队退役后从事的惟一的一份固定工 作。监测水压运行、化验水质、接待群众报修是刘成菊每天的工作。“一到供暖期,报修的群众就多起来了,每天都得接听很 多群众的报修电话,不是这家暖气漏水了,就是那家的暖气不热。有时候还得遭人埋怨。”就在采访期间,她还在不断地接听 电话,并做着记录。

  刘成菊很珍惜现在的这份工作,“现在我一个月工资900元,我很珍惜这份工作。现在干什么都不容易,为了养家 糊口,我只能好好干。再说,单位的领导对我很照顾,过年过节给我困难补助,孩子有病请假就可以走。我要不好好干,就对 不起他们了。”

辉煌与退役

  1987年,15岁的刘成菊通过电视招生进入了辽宁省抚顺市体校,成为了一名运动员。当时父母很支持,原因很 简单,在体育方面发展,干好了可以为国家争光,为刘家争光,最起码退役后也可以找个好工作。

  刘成菊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通过不懈努力,1990年被选送至辽宁省体育运动学校,正式进入省队。在之后的比 赛中,成绩稳步上升。1994年刘成菊获得亚运会预选赛冠军,这基本上等于拿到了进入亚运会的入场券,这也是她体育生 涯的巅峰时期。

  但是刘成菊没能进入梦寐以求的亚运会会场,在“把机会让给年轻人”面前,她服从了大局。“这种情况下,我只能 舍小家,为大家。”刘成菊的语速突然变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

  本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可是由于她的腰和腿都受了伤,没能再创辉煌。1997年,刘成菊退役,被分配到沈阳市房 产局下属的沈阳第二热力供暖公司二分公司第106号换热站做化验员。

  刚被分配到这里的时候,刘成菊也曾有过困惑、迷茫,但更多的是不甘心。“退役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教 练。可能是运气不佳,这个理想没能实现。”

  与新环境相伴而来的是刘成菊对现实的不适应。“与同龄人相比,运动员的社会经验要比别人少得多。”以前当运动 员的时候,衣食住行几乎都被队里包了,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心只想搞好训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可是一旦走入社会, 柴米油盐、人际关系等等生存中的一切问题纷至沓来。“可是,不想面对也得面对。”说到这里,刘成菊一脸的无奈。

  1998年,退役一年后的刘成菊与才力步入结婚的殿堂。“有才力在的时候,我的生活一直很幸福。”回忆起婚后 的生活,刘成菊的嘴角微微一动,露出一抹甜蜜的微笑。

  那时,退役后的二人都有固定工资,在精神上,他们互相鼓励,彼此呵护着对方。2000年10月6日,女儿金月 的诞生给这个家带来许多笑声。女儿的名字是姥姥起的,“因为当时正值奥运会,我妈认为这是个好月份,所以给女儿起名为 才金月。”

“一切都得靠自己”

  2003年,丈夫才力的病逝,给刘成菊当头一棒。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因为缺少了才力而过得越来越艰难。那时 候的刘成菊真正地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过日子的正常开销不算,光孩子的托费每个月就得400块钱,加上她身体不好,每个月还得去医院,更是一大笔 花销。”刘成菊仅靠900元的工资收入难以应付,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为了贴补家用,刘成菊想尽了各种办法,摆地摊、送奶、给人缝毛活、叠餐巾纸等等,只要有工作机会,她从不放过 ,但命运似乎总在和她开玩笑。

  起初是摆地摊卖衣服。刘成菊和朋友从沈阳的五爱街服装批发市场批来衣服,到附近的夜市摆摊卖。可是那年夏天沈 阳经常下雨,一下雨,货就没法卖,但管理费还得交,结果没卖几天就维持不下去了。

  晚上的衣服卖不成,刘成菊又想到了早上。因为白天还得正常上班,所以只能尽量赶早,她选择了送牛奶。刘成菊花 400块钱包了一个小区的送奶业务。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先到奶站把牛奶取出来,用三轮车运到小区,再挨家挨户把牛 奶给订户送上门。刘成菊负责的居民区没有电梯,所以她经常得为了一瓶牛奶跑上跑下7楼,这一瓶牛奶,她只能赚到一毛钱 。

  刘成菊当运动员的时候右腿曾受过伤,第一个月送奶硬撑过来了,第二个月旧伤复发,右腿的膝盖肿得和大腿一样粗 ,迈步都困难。父亲心疼女儿,自己去奶站取奶,嘱咐刘成菊在家多睡一会,让她5点多再过去送奶上楼。当刘成菊到了送奶 的小区后,她看见父亲正一家一家地送奶呢。猛然间,她发现父亲的手上全是血,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楼道里结了冰,父亲不 小心滑倒了,摔坏了奶瓶,把手划破了,天寒地冻,血已经被冻得凝固了。从此以后,刘成菊再也不敢让父亲出去送奶了,可 是自己的腿也实在支撑不住,这份工作也只能作罢。最后一算账,辛苦一个多月,扣除400块的本钱,只挣了100多块钱 。

  “我父亲70岁,母亲66岁,在这个年纪,本应该享享清福了,也是我该向他们尽孝的时候了,可是我却愧对他们 ,本来他们在抚顺有宽敞的房子住,为了给我带孩子,才到我这里来的,净跟我吃苦了。我妈替我看孩子,长期休息不好,眼 睛也有毛病了。”说起父母,刘成菊眼圈红了。

  除了对父母的愧疚,刘成菊更恨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我的身体很好,毕竟以前是运动员嘛。可是外人谁又知道,我 也是一身的病呢。”运动员的超负荷训练,使得每个运动员都落下了或多或少的伤病。刘成菊不但腿受过伤,腰也不好,还得 过阑尾炎,才力去世后,还得了心肌炎。这些病痛使刘成菊想干一些体力活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最后,刘成菊承揽了最原始的计件取酬的手工活——包装餐巾纸。包装餐巾纸就是把散装的纸巾折叠好放进印有饭店 标志的对开的餐巾纸包里,装好一包赚1分5厘。刘成菊一个晚上不睡,差不多能装好500包。可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谁也 承受不了,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刘成菊也干不下去了。

  除此以外,刘成菊还给人缝过毛线活,在网吧里收过银,由于她只能晚上做兼职,老板无法长期雇用她。谈到这里, 刘成菊还向记者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以介绍给她。

  “如果有钱,我想在学校附近开个小饭店,做点小生意。一切都得靠自己,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格言。”刘成菊语气很 坚定。

“不想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路”

  一提起女儿,刘成菊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只要是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她要的东西,我都会尽力给她买。孩子 虽然失去了爸爸,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女儿现在已经成了刘成菊生活中最大的安慰,也是她坚强地面对生活 的最大支柱。

  “最近我还给孩子买了台学习机,孩子对学习也很感兴趣,学得很认真。”说到这,刘成菊似乎想起了什么,她拉开 办公桌左边的抽屉,翻出了几张她和孩子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与她在家中的合影。照片上母女俩亲密地靠 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唉,就是孩子的体重让我担忧。”

  小金月刚出生的时候,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可能是由于遗传和治病的药物中含有激素的关系,小金月的体重增长 得快得惊人,5岁体重已经达到了90斤。除了体重超常之外,她还患有支气管哮喘,抵抗力也较差,由于扁桃体压迫呼吸系 统,还曾经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刘成菊在征求了医生的意见之后,决定给女儿做手术。

  这个手术主要是切除因肥大压迫呼吸系统的扁桃体,扩充呼吸道,根治小金月呼吸困难的情况。为了给孩子治病,刘 成菊毅然卖掉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的新房子,那间房子是刘成菊跟才力一起贷款买的。才力去世后,刘成菊用国家给的 5万元的抚恤金把这套房子的贷款还清了。可是,为了给孩子做手术,又不得不把房子卖掉。“那间房子是3居室,东西向, 我买房花了15万,简单装修了一下,才住了一年,只卖了15万3千块钱,在我单位附近又买了现在住的这个二手房,花了 12万5千,这中间的差价正好给宝宝做手术。”

  这么一折腾,原来那间81平方米的新房只换来了现在的这个42平方米的二手房。在这间42平方米的单间里,除 了刘成菊母女俩,还有她的父母,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谈到对孩子的期望,刘成菊的目标很明确。

  “明年孩子就要上学了,我得攒点钱给孩子上学。我想让孩子去学冠亚英语,就是钱太贵了。我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当 个护士、警察或者做个买卖什么的,不想让她再当运动员了。”说这话时,刘成菊的态度很坚决。

  道别时,刘成菊坚持把记者送到单位门外。望着她挥手的身影,我想,在这片庞大楼群里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她曾 经是一位全国冠军。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1月上半月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