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试卷第9题有“硬伤”?老师称对答题影响不大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本报讯(记者强飞)2006年高考刚结束后,考生和家长致电本报反映今年理综试卷(全国卷)的第9题可能有错误。记者获悉后,立刻联系了几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化学老师,他们都表示这道题出的确实有待商榷,但对学生的答题影响不大。
合肥一所省示范高中的高三化学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道题中存在的“硬伤”,就是题中涉及的氯化铝实际上是分子晶体而不是离子晶体,在题目所给出的化学过程中不产生金属。但高中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较浅,还没有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不过,有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资料给出过的信息里知道了氯化铝是分子晶体,这就可能使得这部分考生认为该物质不会发生电解,不产生金属。但是,个人觉得绝大部分考生在做这一题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按照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沿着较明显的思路去做题,能从这道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答案。而把氯化铝当作分子晶体来做题的话,在题下的选项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而一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在答这道题时,犹豫了好一会。因为他清楚的记得在一本参考资料上看到过类似的题目,他觉得没有答案可选,但是高考不可能不填答案啊,他就按照较明显、简单的思路去思考,选了D。
另一位化学老师表示,由于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的氯化铝是不会导电的,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6∶3∶0,而选项中是没有这个答案的。熔融的氯化铝是不会导电,一般重点中学,特别是参加竞赛辅导的同学都知道,所以如果说到该题的影响,可能会对化学学习好的学生存有影响。该题题目中的氯化铝如果改为氧化铝,答案选D就正确了。
“我们学校在给考生做考前指导的时候强调过,考生在高考的选择题中,宁可随便选一个答案,也绝对不要空着不写,从目前考生们估分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看,也没有考生放弃这道题不填,最多是在做题的时候有疑虑,但不至于不写。这道题的估分得分率还是很高的。”这位老师表示。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