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火红年代

黑龙江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王虹

这是阳光灿烂的下午,儿童公园,一群孩子在列队练习着规定的列车员动作,他们仍然戴着飘扬的红领巾,一如他们父母当年的样子。但是,他们身旁的小火车已经改变了许多,他们所处的时代

也已经天翻地覆。2006年的夏天,“六一”节的前夕,是哈尔滨儿童公园非常忙碌的日子,新一代的小列车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练习,因为今年是儿童公园小火车运行的第五十周年。这个承载着几代哈尔滨人儿时梦想的“大玩具”,将要度过她五十周年的生日。五十年前,第一张火车票还只有0.03元,到现在车票每张5元,火车票涨价了,孩子们对她的兴趣却没有那些年代浓了,现在有迪斯尼、滑板车、原子滑车……已失去往日光环的小火车,希望凭借这样的机会,为自己招来更多的小顾客。

对于生于哈尔滨,长于哈尔滨的人来说,小火车无疑是一个永远的回忆,也许我们多年没有去玩过了,也许我们几十年内从未再想起过她。但是所有的哈尔滨人都知道,她是我们儿时美好回忆中的一部分。不经提醒,我们可能不会想起她,但我们会永远记住她,谁让她是童年时侯那个单调时代的闪亮一笔呢?

儿童公园原来是中东铁路苗圃,建于民国14年(1925年)。日伪投降后,由“中国长春铁路局”接收,称为“铁路花园”。1953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改称“南岗公园”。

1956年,哈尔滨组织修建全国第一条儿童铁路,同年5月17日儿童铁路正式开工,将“南岗公园”改为“儿童公园”。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那时小火车设的两个站点,并不是现在的北京站与哈尔滨站,而是北京站与莫斯科站,当时的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哈尔滨车辆厂负责设计制造儿童铁路列车,蒸汽机车头由林业机械厂提供。

1956年6月1日,也就是五十年前的那个儿童节,儿童铁路正式通车。当时的车体是由三节小车厢和一节瞭望式车厢组成。从站长、列车长、乘警、司机、列车员到广播员、售票员、检票员、巡道员和道口管理员等,14个工种全部由270名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组成,那时候学生们身着特制的铁路小制服,红领巾在胸前飘扬,英姿勃勃,自行管理儿童铁路的运行和服务。

正因为准备出色,硬件软件都称得上是当时的极品,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小火车就开始了她的辉煌。1965年,刘少奇、阵毅等国家领导人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来访,对儿童小火车小员工的特色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从此,儿童小火车名声大震,接待外宾等政治任务越来越繁重,有时一天能接待10拨外宾。许多小火车的少年员工们都能回忆起当年的荣光,在一个全国人民都不怎么能见到外国人的时代,他们心中的骄傲就甭提了。

在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儿童小火车经历过四次改造。1968年,第二代儿童列车问世,车头由内燃机牵引,车体由两节封闭式车厢和四节敞篷车厢组成。1984年,第三代儿童列车问世,面貌焕然一新,车头换上现代化的流线型,用柴油做燃料,车体由封闭式的七节软席组成,可容纳200名旅客。2002年8月改为复古式车头,车厢由六节软席组成,可容纳192名旅客。

儿童铁路全长2公里,往返需要8分钟,每期铁路的小员工由270名少先队员组成,自行管理。在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儿童小火车先后培养了24800名小员工,安全运行2800多公里,运载旅客一千多万人次,接待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代表团8万多人。下面采访的人物就是小火车在火红年代的见证者。他们亲历了小火车的辉煌岁月,见证了小火车的红火年代。

沐洪:设计小火车时,我不到三十岁

“儿童小火车都五十年了,祝贺它生日快乐啊!”电话中,身在北京的沐洪听说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开心地说。

沐洪今年76岁,当年参加儿童小火车设计时,还不到三十岁。

“1955年,我们国家还处在困难时期。当时前苏联的莫斯科有一辆儿童火车,为了体现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哈尔滨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条儿童铁路。当时对儿童铁路设在哪里有三种意见:一是修在江北太阳岛,因为那里是当时著名的风景区。二是修在斯大林公园,连通道里、道外,既可以用作游览,又可以作为交通工具。三是修在儿童公园。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修在儿童公园。”说起当年的往事,沐先生难抑激动之情。

沐先生说:“当时接受建设儿童铁路任务的有三家单位,哈尔滨车辆厂负责提供客车车厢,森林机械厂负责提供机车,哈尔滨铁路局负责铺轨和站舍。那时候,哈尔滨车辆厂及哈尔滨铁路局等单位还属于中国和前苏联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局’,财务制度非常严。由于经济困难,上级只布置了任务,却没有给予专项的拨款。市委提出,让我们‘变废为宝’制造儿童小火车。我们车辆厂当时承当的都是设计和制造大火车的任务,而正线大火车上的零部件小火车又用不了,把大家难坏了。”

“当时,大家想到了森林铁路运送木材的森林小火车。于是,我们就把报废的森林小火车的转向架等零件运回了厂里。转向架上有四个车轮,车厢可以坐在上面,小火车的‘底座’算有了着落。小火车的车厢我们是用大火车的车厢改造的。考虑到当时是夏季,而且小火车的功能是游览,如果用普通客车封闭式的设计,会使车厢显得狭小闷气,而且也不便于旅客在车上观光。于是,我们就把车厢设计成了不带窗户的开放式花车,配上许多装饰,使整个小火车非常具有童趣。”

“我们当时是设计各种正线火车的,从技术上讲,设计小火车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辆小火车的意义重大,所以都非常精心。”沐先生说,他现在在北京和哈尔滨两头住,每次回哈尔滨时,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儿童公园看看,看看小火车,看看“北京站”。

制造者刘振举:我已经81岁了

已经81岁的刘振举老人说起当年制造小火车的事,显得很激动。“我在哈尔滨车辆厂工作了一辈子,制造了许多火车。能参与制造第一辆儿童小火车,我感到很荣幸,很值得回忆。”

刘老耳朵有些背,说起话来一字一板:“大火车的轨距是1435厘米,而小火车的轨距是762厘米,车轮的大小也差很多。碰到这些零件时,我们检修起来格外精心,一方面感到责任重大,一方面真是觉得无比光荣。”

“大家当时都是加班加点地干,最后比规定时间提前两天让小火车上线试运行了。”说到这儿,刘师傅陷入片刻的沉思,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车间。

1984年,哈尔滨车辆厂又对儿童小火车进行了改造。车头由蒸汽机换成了内燃机,车身改成了流线型,又美观又先进。

“当年那个‘流线’型,是钣金技术非常高超的老师傅一锤子一锤子打出来的啊……”采访结束时,刘师傅指着画册上的儿童小火车深情地说。

姜守礼:第一代员工

2006年5月17日10时15分,第一批儿童铁路的小员工姜守礼坐上了儿童公园的儿童小火车。

“五十年了,五十年了啊!”今年64岁的姜守礼难抑心中激动,一边打量着整洁明亮的车厢,一边用手轻轻摸着车窗和车上的小桌。

“那时候我在南马路小学上学,入选儿铁员工时我14岁,上六年级。”说起当年事,姜先生目光变得悠远而深情。“我记得,当年儿童小火车不归儿童公园管理,归团市委少年工作部管理。当时的少年宫在道外区南极街,现在哈尔滨第二工具厂的位置。儿童铁路开通前,由团市委少年工作部在少年宫面向全市选拔儿铁小员工。我当年在学校任少先队大队长,曾经连续三年主持全市少年庆‘六一’大会。我记得那天去少年宫的人很多,各个学校选出的同学都在一个地方面试。当时有一个负责人姓曹,很严肃。具体负责儿童铁路的是梁雪兰老师,她特别和蔼可亲。”

“那天,有的同学表演了唱歌,有的表演跳舞,面试的老师问了些诸如‘学习怎么样’、‘喜不喜欢当儿童铁路的员工’等问题。可能是由于我当时在市里的‘知名度’和自己的形象不错吧,我只是介绍了一下自己,就被选中了。虽然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但是在全市那么多学生中被选中,心里真是喜出望外。”姜守礼说。

姜守礼首先被分配做机务工作,在1956年5月末,就开始“上岗”了。

“1956年6月1日,儿童小火车将正式开通,我们机务人员提前跟火车头一起验路。当时那个火车头是8吨的,蒸汽机的,是从牡丹江一个林业局运来的,跟火车头一起来的司机姓张。我们开着火车头,走走停停。当时新垫的路基还不实,走着走着会被压塌,我们就得下车进行处理,处理好后再上车,继续开。碰到铁轨两侧的树枝碍事,我们就停下来锯断它。验道验了两三天,其间还检查道岔好不好使、信号灯是否正常。”谈起这些,姜守礼随着小火车的前行不时地向车窗外张望,仿佛在寻找当年自己巡道时遇到情况的地点。

“后来,少年宫给我们发了服装,还组织我们去哈尔滨火车站进行了见习。当时发的是那种天蓝色的铁路制服,发了两套,还有儿童铁路的硬盖帽,衣扣上都带有铁路的徽章,还发了一个小铁锤。穿上铁路制服,我和同学们都不自觉地站得更直了,小胸脯都挺了起来。那个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姜守礼说。

回忆起小火车开通时的情景,姜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六一’剪彩通车那天,儿童公园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许多领导都来到了现场。我们儿铁的小员工按着职务各就各位,大家既紧张又兴奋。我站在车头旁边的月台上,检车后,我向司机发出了‘机车没有问题,可以开车’的信号。站长向司机发出开车信号后,小火车在一片欢呼声中驶出了北京站站台。那年的6月1日到3日,每天小火车都要发出十多趟,我们一直工作到当年冬天小火车停运。”

姜守礼说,在儿铁服务了一年的时间,有两件事是令他终生难忘的。

“小火车开通当年的秋天,有一次小火车开到半道时突然停车了。站外停车,这可不是小事。当时,经我们机务人员检查,发现火车的注水器注水那段不好使了,注不上水。我们及时向大人师傅进行了汇报,并积极地进行修理。当时,车上有许多小乘客,大家见火车停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喊有的叫,我们急得出了一头大汗。后来,在大人们赶来之前,我们自己把故障处理好了。虽然手弄得特别脏,但是特别高兴,也得到了大人们的表扬。”

还有一件事,也让姜守礼至今说起来,还感觉特别兴奋。“1956年年末,黑龙江省总工会少年儿童代表团出访前苏联远东地区,我是其中一员,也是唯一一名儿铁员工的代表。当时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后,我还专门到他们的电视台录制了一期介绍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的节目。”姜守礼边摩挲老照片,边向记者介绍着。

“我们那个时候就感觉,儿铁就是我的,我就是儿铁的小主人。在儿铁的那段童年生活,令我感到如歌、如诗、如画……”从姜守礼悠远的目光中,记者也似乎看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