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揭开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各奖项谜底

好莱坞众星神经紧绷

本刊记者 李文云 吴菁

第78 届奥斯卡金像奖各奖项的谜底 正逐步揭开——2月8日,美国电影艺术 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向本 土和海外共计5798位评委寄出了最后的 选票,评委们决定提名影片和提名人命运 的选票必须于2月28日下午5时前寄回公 证公司,过期无效;一个星期后的3月5日 晚, 以红地毯秀为标志的颁奖盛典拉开帷 幕, 奥斯卡金像奖各奖项的归属将尘埃落 定。决定谁将光耀影坛的时刻一步步逼近。

新旧明星比拼魅力

影迷们拭目以待,好莱坞众星更是神 经紧绷。

新人们跃跃欲试,盘算着与偶像一决 高下——今年的评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新 人, 多达70%的表演奖被提名人是首次入 围奥斯卡。《纽约时报》说,今年的奥斯卡 红地毯上如果看不到拉塞尔·克劳或者 妮可·基德曼这些常客,千万不要感到奇 怪, 因为新人正在成为奥斯卡的主力军。 不过,得过奥斯卡提名或奖项的“老人” 们, 不甘心被数量占优的新人们击败,紧 盯着媒体的报道风向。

于是,明星们行动起来了。不管得奖 与否,他们都要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因 为观众对他们的衣着、服饰,甚至发型充 满好奇,而那也代表着他们的“品位”。但 这需要费一番心机。美国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曾建议,明星们要穿着平时穿得出 去的衣服走红地毯,也别再佩戴从品牌公 司那里借来的首饰了。2005年的奥斯卡盛 典上,果然少了一些奇装异服和顶尖名牌 珠宝;男士们流行在黑色礼服里打上领带 来代替领结,结果却使他们看起来有些像 舞男……

今年该穿戴什么?设计师、发型师和 化妆师们使出浑身解数,以避免自己的客 户遭到诟病——从雪儿的性虐造型到席琳 ·狄翁的露背裤装,从德鲁·巴里摩尔 的金色短发到芮妮·齐薇格的黑色大波 浪……晚会红地毯上的表演不允许搞砸。 去年,凯特·温斯莱特决定低调些,再低 调些,她甚至“希望在媒体面前将那些大 牌的衣服标签都给剪了”。今年,欲尽情展 现自己魅力的明星们是否会“响应”她的 这一“号召”?

就连美利坚合众国的副总统也被好 莱坞的热情感染了。拿各界大腕开涮本来 就是奥斯卡颁奖盛典的一个保留节目。这 次, 据说美国副总统切尼“主动”送上“素 材”。本届奥斯卡“宠儿”乔治·克鲁尼邀 切尼当自己在奥斯卡之夜的伴侣,作为副 总统邀请他打猎的“回报”。向来细心的切 尼居然在打猎时一枪放倒78岁的律师同伴。奥斯卡当然不会放过这么有爆笑效果 的段子,晚会制作人已授意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在电视直播中抖出这个“包袱”。

最有热情的三类人

在好莱坞紧张的人群中,散发出期待 眼神的明星为数可观:查理兹·塞隆,主 演《决不让步》,影片改编自上世纪80年 代美国一桩持续11年的“性骚扰”官司; 乔奎因·菲尼克斯和瑞茜·威瑟斯朋, 主演《一往无前》,讲述美国乡村音乐大 师约翰尼·凯什生平的故事;朱迪·丹 奇, 主演《亨德森夫人的礼物》,影片改编 自真人真事……这些演员都顺利进入影 帝、影后的决选名单,显示了出演这类影 片的演员在本届奥斯卡的优势,也使他们 有理由对晚会投入期待。

影评家分析,有3类人对本届奥斯卡 颁奖晚会投入极大的热情:

一、从浪子转变为才子的明星,代表 人物:乔治·克鲁尼。中年“花花公子”乔 治·克鲁尼曾表示,如果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他就不会出席颁奖晚会。今年的奥斯卡,他找不到缺席的理由。他一人独得最佳导演和原创剧本(《晚安,好运》)以 及最佳男配角(《叙利亚》)3项提名。他得到了导演奖提名,同时又是历史上第一个在另一部影片中被提名表演奖的人,被认为是李安强劲的竞争对手。此次无论克鲁尼得奖与否,浪子已经完成了向才子的转变。他要为晚会做准备,让自己的转变得 到进一步的认可。

二、欲从边缘人打入主流者,代表人 物: 李安。《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认为,《断 背山》已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亮点,李安赢得年度最佳导演奖的胜算大幅提高。“移民导演”李安,是今年奥斯卡奖提名中风头最劲的一位,也是乔治·克鲁尼在通向最佳导演奖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一部耗费了李安8年心血,才最终摄制完成的《断背山》,席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改编剧本等8项大奖提名,成为本届奥斯卡的大热门。消息公布后,洛杉矶所有华文大报,均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一次,李安要完成从外语片(《卧虎藏龙》)导演向主流英语片(《断背山》)导演的“转正”。他甚至已经开始为颁奖晚会准备台词——在不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他说:“电影应该有品味,《断背山》描写的是一个打动人心、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我想要表达的感觉是一种尊重与体谅,只有当你失去的时候才能知道其价值与意义多么深重。”

三、从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变的演员。男演员代表人物:希斯·莱杰。26岁的澳大利亚小帅哥希斯·莱杰凭借在《断背山》中的出色表演,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他因外貌英俊而被誉为“汤姆·克鲁斯第二”。此次奥斯卡颁奖晚会,他期待被人们划入“实力派”阵营。

女演员代表人物则是凯拉·奈特利等人。此次入围影后提名的女演员,除朱迪·丹奇(72岁)和菲丽西提·霍夫曼(44岁, 主演《穿越美国》)年龄偏大外,其他3 位均为妙龄美女——来自英国的凯拉·奈特利(21岁,主演《傲慢与偏见》),凭借在名著改编的文艺片中的表现获得提名,已完成从“花瓶”向演技派的转变;查理兹·塞隆(31岁)和瑞茜·威瑟斯朋(30岁)则为美国已婚美少妇。

查理兹·塞隆天生丽质,有“好莱坞维纳斯”之誉,在2003年《女魔头》一片中, 她不惜“毁掉”自己的花容月貌,成功扮演了一个丑陋、凶残、变态而又脆弱的“美国第一号”女连环杀手。凭借这个角色,塞隆登上了奥斯卡影后宝座。她此次因出演《决不让步》再获提名。但她认为自己得奖机会不大,反而非常看好本土的两位竞争对手——瑞茜·威瑟斯朋和菲丽西提·霍夫曼。而来自英伦的一老一小两位挑战者(朱迪·丹奇和凯拉·奈特利),都没入她法眼。她甚至放言:“我们不会让影后桂冠落入英国人之手。”但是,塞隆阻止不了英国人在其他奖项上“摘桃子”的步伐。35岁的英国美少妇蕾切尔·魏兹(《不朽的园丁》)获得了最佳女配角提名,竞争“小金人”的能量非同小可。

塞隆的话酷似“战书”,给今年看似温文尔雅的奥斯卡注入了一股火药味。但也许这就是好莱坞最真实的一面——奥斯卡面前众“神”疯狂。

访奥斯卡新掌门

希德•甘尼斯

本刊记者 李文云 吴菁

新主席给奥斯卡注入新气象。

记者深入好莱坞,探寻变化的秘密

1940 年生于纽约,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曾参演《总统班底》、“夺宝奇兵”系列之《印第安那·琼斯和毁灭的神庙》 等经典影片。他担任制片人的代表作有喜剧片《迪兹先生》和《冒牌老爸》等。2005年8月当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

当3 月5日晚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好莱坞柯达剧院隆重登场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亿万观众,会看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新掌门希德·甘尼斯。今年的奥斯卡颁奖活动,是甘尼斯自去年8月当选学院主席之后的第一次。通过提名名单, 人们可以感到,奥斯卡金像奖出现了新气象、新潮流;收视率一度下降的颁奖晚会直播也依然吊观众胃口。

敏感题材一视同仁——

《断背山》的同性恋故事、《晚安,好运》借麦卡锡主义讽刺小布什政府干预新闻政策的用意、《撞车》的种族众生相、《慕尼黑》的巴以世仇惨剧,均为以往奥斯卡的禁忌话题。此番评委会一鼓作气,将如此4 部影片尽收其中,让“小金人”更放异彩。

独立制片战胜大制作——

今年入围“最佳故事片”的5部电影中, 有4部是独立制片,除了由“环球”与“梦工场”共同制作的《慕尼黑》一片花了6000 多万美元外,其他几部影片都是低投入影片:《晚安,好运》用黑白胶片拍摄,只花费750万美元;投资最低的《撞车》只花了650万美元。那些砸钱如流水,动辄上亿美元的片子,今年显然不被看好。在看多了《哈里·波特》、《指环王》、《世界大战》之类高科技大片之后,《断背山》的密林、20世纪50年代电视台直播间的黑白世界, 都给观众带来一股久违的清新感。这似乎预示着低成本小制作将成为2006年美国电影的一个潮流。

新面孔爆棚——

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的另一个特色,便是男、女主角以及男、女配角共计20位入围者当中,有多达14人是首度获得提名奖的奥斯卡新人,竟占了70%,刷新了奥斯卡9 年来的纪录。今年的奥斯卡盛典,与以往相比到底还会有哪些不同?为揭开谜底,本刊记者日前专赴贝弗利山庄,独家采访了希德·甘尼斯, 这位神秘的奥斯卡“新掌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办公楼坐落于威希尔大道,门面并不张扬。推开大门就是一个接待厅。接待厅左侧,是铺着红地毯的展览大厅,陈列着大量往年奥斯卡颁奖晚会现场和获奖明星的照片。流光溢彩的大厅内群星闪耀,影迷们置身其中,定会非常兴奋。高大的黑人门卫告诉记者,学院的展厅每天免费向公众开放,人们只要在来客登记簿上签个名,领取一张大红参观证挂在脖子上,就可以看展览了。常有不少民众来参观,偶尔还能碰到来闲逛的大明星。

学院主席办公室在五楼,宽敞明亮,装饰风格现代,墙上挂着大幅电影海报。

希德·甘尼斯先生一头银灰色卷发,身穿一件上届奥斯卡颁奖晚会的米色纪念夹克,一条淡蓝牛仔裤,很阳光,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越来越受关注,日益国际化

记者:奥斯卡颁奖典礼本来只是美国国内的一个电影界晚会,但现在却日益国际化,您如何看?

甘尼斯:的确如此,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越来越受关注。去年10月我在意大利,就穿着这件上届颁奖晚会的夹克衫,一个意大利孩子指着上面的奥斯卡“小金人”图案说:“学院奖。”他告诉我,他们连夜收看了颁奖典礼直播。那里不是罗马,只是靠近庞贝古城的一个小镇。我深信,无论美国电影、中国电影、英国电影还是秘鲁电影,始终是要表达思想,这是一种交流方式,效果非常好。作为影艺学院的主席,我要处理好学院的内部事务,要代表好学院的6000名会员,其中包括中国会员。同时,我还要为学院当好发言人,当好面向世界的发言人,这是我的职责。

金球奖并非奥斯卡风向标

记者:您认为现在作为美国影艺学院主席面临哪些新挑战?

甘尼斯:有很多。由于电影艺术、电影制作技术等的不断改进,电影业有着很多变化。但“讲故事” 的原则没有变,还是要讲究如何能打动观众,如何“动之以情”,要能牵动人们的喜怒哀乐,要寻求“讲故事”的技巧,能让人非常紧张、害怕,或是让人非常愉快,总之,要总能让人有某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随着技术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影艺学院也需要考虑如何体现这种变化。

例如,现在大家都在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以后新片首映可能会和有线电视、DVD盘等同步发行,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根据我们学院的规则,我们主张新影片的发行应在电影院先放,我个人也认为理应如此。但现在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同期甚至同一天发行光盘,因而我们学院必须思考如何应对新情况,考虑我们的规则是否要做相应变化,是否要出台一些新规定。

记者:有种说法认为“金球奖”是奥斯卡的“风向标” ,您认可这种看法吗?

甘尼斯: 我不这样看,原因在于:奥斯卡奖在全世界有大约6000名投票评委,而“金球奖”评委只有80多人,他们是驻好莱坞的外国记者。我们的6000名评委有他们自己的思考,他们不会被广告所左右,但却可以被电影感动。我不认为“金球奖”可以预测学院评委们的看法。年复一年,在奥斯卡奖中总会有出人意外的提名。如果预测应验了,那也是碰巧。

如果出现了争议,说明影片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的奥斯卡奖会有非常好的选择

记者:经常有些影片上映,或者获奥斯卡奖提名后,在社会上引发争议、辩论,您对此有何评论?

甘尼斯:如果影片出现了争议,说明影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很重要。但前提是一种健康的争议。

记者:例如美国今年被舆论看好的影片《断背山》、《慕尼黑》等都出现一些争议。您怎么看电影引起争议,对参评奥斯卡奖有什么影响吗?

甘尼斯:对!《断背山》的同性恋故事是个有争议的主题,好在美国观众并不害怕去看这部片子。此外,《慕尼黑》也是个敏感故事,我个人感觉这两部片子都非常好。美国人常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害怕,对同性恋这样从前被回避的话题,《断背山》则给了人们一个机会,通过一种很艺术的方式去了解,片子拍得非常艺术。我很高兴看到观众们都去看《断背山》、《慕尼黑》、《晚安,好运》和《叙利亚》等所谓争议影片,而且不光是在大城市。电影越争议越有票房。我个人认为,今年的参评影片非常令人满意,奥斯卡奖会有非常好的选择。

电影“讲故事”的原则不会变。今年奥斯卡入围影片很会讲故事

记者:您认为在今后10年,电影业将更趋于多元化还是更趋同?甘尼斯: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几乎人人都可以拍电影,拿一个小DV,你就可以拍片了。但是,有些原则是不变的。我个人一直认为,“讲故事”的原则不会变。如果故事没有意思,让观众感觉枯燥了、在电影院睡着了或者根本不去电影院,而是看自己的DVD或是听iPod,那就有问题了。从古希腊时代起,人们就一直在“讲故事”,这是不会变化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象征,中国电影业也规模庞大,如今世界的电影业已经很成熟,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影业可能出现不同的形式,但电影“讲故事”的原则是不变的。

记者:作为制片人,您更喜欢拍什么题材的影片?政治的、社会的还是魔幻类片子?

甘尼斯:我愿意拍那些既让人很爱看又有些想法的片子,人们看了感到很享受又有收获。比如我即将发行的新片《阿姬勒和蜜蜂》,那是个小女孩的故事,主题就与儿童的学习有关,会让你流泪,有时又很开心,这正是我喜欢制片的类型,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思考,人们会愿意买票或买DVD来看。

我还很喜欢制作惊险片,一直让观众在悬念之中,直到影片结尾。实际上,我现在正在准备拍一部惊险片。我曾经在《总统班底》剧组工作过,那是一部很好的惊险片,那对我是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今年入围的《断背山》、《慕尼黑》、《晚安,好运》都非常会讲故事,看后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小制作影片的票房前景反而被看好。今年就有多部问鼎奥斯卡的影片是小成本影片

记者:作为成功的制片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从事电影业的?

甘尼斯:我至今都记得看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主演的电影《阳光照耀之地》的情景,那时我11岁,第一次被电影感动得哭了。

记者:现在您更喜欢自己的哪个角色呢,喜欢制片人、电影学院主席,还是喜欢当年那个常往电影院跑的影迷?

甘尼斯:我妻子曾问我,哪个时期是你事业最辉煌的时刻,我说是现在,我担任学院主席的时期。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做制片人,我也很喜欢。今年4月,我的一部新片《阿姬勒和蜜蜂》就要上映,这是一部低预算小制作影片。现在小制作影片的票房前景反而被看好。今年最佳故事片的5部候选影片就有4部是独立制片的低成本运作,这是史无前例的。

现在,在美国的大城市里都能看到中国影片。我很想去中国拍片

记者: 您去过中国吗,有计划将来到中国拍片吗?

甘尼斯:我很想去。我还从没去过中国,只到过香港,我妻子在20世纪80年代就去过中国。我非常想去中国,也想去拍片。我有一个朋友,半年前刚刚在中国拍完片,他告诉了我在中国的摄影棚里拍片的经历,说那个摄影棚就像一个城市。

记者:您对中国电影和电影业有何印象?

甘尼斯:我们一直听说关于中国的电影盗版问题,当然这并非中国电影业的问题,也不只是中国存在盗版问题,这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你在这条街上就可以发现盗版。

中国的电影业现在已经是全球性产业。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在纽约市中心靠近唐人街的地方,只有一家电影院有中国电影上映。我刚搬到洛杉矶时,也只有一家影院放中国片。而现在,在美国的大城市里都能看到中国影片。中国演员、中国导演、中国摄影师都是全球电影业的重要成员。虽然我看的中国电影还不多,但我喜欢我看过的中国影片,我欣赏中国导演的艺术视角。

记者:您对中国导演有何评价?

甘尼斯:我认为中国导演与美国导演一样棒,有时更有意思,中国导演很有眼光,他们能抓住机会,进入一些美国导演一般不涉及的领域,看中国电影很开心。我看过《功夫》,真的很棒,因为我有个朋友参与了《功夫》的制片,所以我很关注,我看了这部影片,感觉真的非常吸引人。

记者:您对中国女演员的表演印象如何?

甘尼斯:我看过《艺伎回忆录》,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片子。演员阵容很大,我对里面的3位中国女演员都非常喜欢,她们的演技非常令人赞叹,我个人认为她们的表演是非常优秀的。我对其他的中国演员了解不多,只知道那些现在在好莱坞拍戏的,他们都很不错,我确实认为中国的男女演员们都很有天赋。

对非英语电影说 “Yes” 的人

马克•约翰逊

本刊记者 李文云 发自好莱坞

1945 年出生于华盛顿。美国著名制片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委会主席。

从学者到制片人——约翰逊是由学者转为制片人的典型代表。他在取得了电影专业的硕士学位后来到好莱坞。在担任《High Anxiety》一片的导演助理时,约翰逊认识了该片的剧作家巴里·列文森。两人相见恨晚,开始了一段长期而固定的合作关系。

《雨人》一举成名——约翰逊与列文森的合作事业在1988年达到了顶峰。在次年的奥斯卡评选中,由约翰逊制作,列文森导演的好莱坞经典影片《雨人》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同时获得了最佳音响效果等四项提名。此外,该片还获得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金球奖。四年后,两人凭借再次合作的大片《巴格西》(Bugsy)卷土重来,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奖和最佳美工奖,还获得了金球奖。

他的最新大制作《纳尼亚传奇》3月10日将在中国上映。

第 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 相关背景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 “影艺学院”)会员需要报名才能成为奥 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委会评委。今年有大约 四五百人报名,只入选了300人左右,他 们分别分布在学院的导演、演员、制片人等 各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评委都有一定比 例。

5 部提名影片由这300名评委投票选 出。最终获奖结果则是由近6000名影艺学 院会员投票选出。

马克·约翰逊已担任了9年最佳外语 片评委会主席,这是最长的任期年限。在 本届奥斯卡颁奖结束之后,他将离任1年, 然后还可重新当选。著名小说家阿兰·罗 伯- 格里耶在评论约翰逊时曾经说:“很 高兴,(除美国外)世界其他地方的电影人 在洛杉矶还有这样一位知音。”

迄今为止,华语电影虽然有多部影片 获得过提名,但只有《卧虎藏龙》获得过 最佳外语片奖。今年,中国内地申报的《无 极》甚至连提名名单都没有进入。

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有 何共同特征?怎样才能赢得评委会评委的 青睐?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独家专访 了约翰逊先生。

最 佳外语片也有遗珠,评选规 则引发很大争议

作为电影制片人,约翰逊先生一直喜 欢看外语影片。他说;“这可能与小时候在 西班牙生活的经历有关系。我曾在西班牙 生活了10年,然后回到美国迈阿密,后在 弗吉尼亚大学读书。在我成为影艺学院会 员后,才听说有最佳外语片评委会,就经 常看外语片。后来他们推选我担任了评委 会主席, 一干就干了9年。”

约翰逊告诉记者,今年,最佳外语片 评委会收到了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58 部参评影片,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对于 我个人来说,今年的外语片是非常好的一 年, 有非常好看的片子报名,有来自那些 一直送来好片参评的国家,还有来自我们 还不太了解的国家,比如第一次送片的伊 拉克和斐济。”

记者随即问到对今年中国申报影片 的感觉,约翰逊主席说,现在的中国影片 趋于大制作,场面很壮观,摄影、美术指 导、 服装设计等都很优秀。这几年来,中 国片已成为大家盼望的片子;中国的电影 制作已经达到了与好莱坞同等的水平。好 莱坞人有时很近视,只觉得自己的电影拍 得最好。现在评委们开始意识到其他人也 能拍出好片子。

谈及本届报名参评的外语片有何变 化或新趋势时,约翰逊先生表示,可以看 出电影制作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参评外语 片来自各国各类不同的公司。在美国电影 公司中,也有欧洲的摄影师,要给一部电 影确定国籍越来越困难。现在的趋势是每 个国家都想表现自己最优秀的电影艺术。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对各国的电影业非常重要,各国都更愿意提交本国制作的影片,这就容易造成多国或跨国摄制的优秀电影可能与最佳外语片奖失之交臂。

他告诉记者,去年有部片子《摩托日记》就很可惜。该片导演是巴西人,而故事发生在阿根廷和智利,描写的则是一个重要的古巴人物切·格瓦拉早年的生活。而最终没有人申报这部影片。

按规定,每个国家只能选送一部影片参加最佳外语片单元的竞争,而且选送的影片必须是以本国官方语言为主拍摄的。这项规定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约翰逊说:“法国一直在抱怨为何一国只能报一部,他们想送三部。但如果真送来那么多片子,评委都没法看完。我们这个评委会一度年纪偏大,但又需评委们亲自到影院看片,而不能看录像带或光盘,这很费时间。”

由于语言上的申报规则,意大利今年最初选送的由萨维里奥·康斯坦执导的《私人地区》一片不合格。这部讲述巴勒斯坦的影片之所以遭到拒绝,是因为片中对白使用了阿拉伯语、希伯莱语和英语三种语言。

参评外语片也能参评最佳故事片

在记者问及如果有好的外语片,所在国因故没有提交,评委会能不能出面干预,参评外语片能否参评最佳影片问题时,约翰逊先生表示,外语片评委会对各国提交哪部影片参评是不能干预的。以前曾有些国家认为奥斯卡评委会太保守,所以送来的是认为提名可能性大的, 而不是最好的影片。评委会不能直接去与提交国交涉“你们应该报送哪一部片子”,而是要尽量回避介入。

约翰逊指出,一部外语影片如果也想参评其他奖项,只需在报名期限截止前在美国连续放映7天就可。有的片子获得最佳外语片奖后并在美国发行,第二年即可接着参评最佳故事片。

魔幻片能把我们带入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以延伸我们的幻想

近几年,全球影坛刮起强劲的魔幻风潮,从美国、欧洲一直刮到中国。《哈里·波特》和《指环王》等在奥斯卡都有所斩获。《金刚》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声音剪辑、最佳声音混录、最佳视觉效果4项提名。记者与约翰逊先生探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魔幻片大行其道——是因为魔幻片可以全家老小共享,是魔幻片更具娱乐轻松气氛,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约翰逊表示,环顾我们置身的现实世界,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于那些不确定因素,我们无法控制。而魔幻片把我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像他制作的最新一部大片《纳尼亚传奇》中,几个孩子赤手空拳,却想拯救世界。这让人们相信,我们现在能做到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

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世界,又让人感觉十分可信。这部影片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化妆、最佳声音混录和最佳视觉效果三项提名。此外,人们也一直喜欢魔幻片。他说:“当我是个孩子时,我就喜欢电影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这是电影浪漫的一部分,它使人们看到梦想,可以延伸自己的幻想”。

对于制片人,用一个好导演永远比用大腕明星重要

当记者问及约翰逊先生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外语片时,他表示,所有外语片中,他最喜欢的是导演过《末代皇帝》的意大利导演贝托卢奇的影片《顺从者》,他还很喜欢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片子,那部《东京故事》拍得非常美。

谈起他自己制作的最满意的影片,约翰逊说,第一个大制作应该是《早安越南》。这部影片由巴里·列文森导演,是一部反映越战的喜剧片。另一部也是由列文森导演的《雨人》,该片198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作为制片人,约翰逊先生喜欢关于人物的故事。他说:“我的很多片子没有太多情节,只是看那些有意思的角色。我喜欢电影随着人物展开,这样整个制片过程我都会很兴奋、很开心。”他认为,制片人的重要任务不光是钱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要摄制一部优秀影片,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导演,这永远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找大明星,但如果大明星不能得到正确的指点,也没有意义。“对我来说一部影片最重要的人物永远是导演。而导演并非总能碰到配合默契的制片人。作为制片人,要让你的导演有可依赖的人,当导演遇到麻烦时,他们身边有伙伴支撑。”

记者问他最喜欢的导演是谁,约翰逊先生说,他与很多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代表作《不可饶恕》)仅是其一。谈起一个好制片人应具备的条件,他说:“有几项条件是好制片人必须具备的,要有创新精神,要能够随机应变;制片人要不知疲倦,要能让所有剧组成员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你要让剧组每个成员知道,你是如何感激他们的辛苦。”

中国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演员

约翰逊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纳尼亚传奇》3月10日将在中国上映了。他问记者,中国观众是否还去影院看电影,还是坐等DVD光盘的发行。记者告诉他,很多中国影迷在好莱坞大片上映时,例如《泰坦尼克号》和《哈里·波特》等,仍会到电影院排队买票看电影。

约翰逊说:“我非常想到中国去拍片。从中国影片《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这次的《无极》,可以看出中国是个非凡的国家,有着非常好的景观。中国的森林、沙漠、山峰,可以拍出好电影。”

约翰逊先生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演员。他对记者说:“当我第一次见到中国女演员巩俐时,我就赞叹不已,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也是非常优秀的女演员。”他对巩俐在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表演,印象非常深刻。他说,秋菊是个很乡土的角色,巩俐的外形条件非常好,但她有一种能力让你忘记她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女性,在影片中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是那么美。她把角色的处境演得非常真实,似乎她本人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你会真正感到人性的力量。

我与奥斯卡擦肩而过

本刊特约撰稿 丹妮拉·库恩 发自好莱坞

作者简介:丹妮拉·库恩, 美国演员,曾经在《毒品网络》(Traffic)、《补丁亚当斯 》(Patch Adams)、《绿巨人》(The Hulk) 等影片中担任女配角。她主演的新片《藏室》即将上映。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几部她出演的电视连续剧:《在盖世太保枪口下》和《朝鲜战争》等,她在《朝鲜战争》中扮演主要角色——记者金斯基。

与名演员合作胜过上学

我与奥斯卡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 一个意外,令人震惊不已。时间追溯到 2001 年。《毒品网络》是我参演的第二部影 片。在这部反映非法毒品交易的影片中, 男配角是具有超凡魅力的灵魂人物—— 本尼西奥·德·托罗。虽然我扮演的是 本尼西奥的妻子,但戏份少得可怜,显得 有些多余。而且我的那几场戏看起来可有 可无,因为本尼西奥的戏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一些同我一起出现在那些场景的 “小角色”,和我一样也认为,我们的戏将 被全部剪掉。一句话,我们不敢奢望能在 《毒品网络》的最终版本里看见自己的身 影。

你问我在意吗?不。我在片场只待了 四天,那里有一位具有奇思妙想的导演以 及众多才华横溢的演员。我在跟本尼西奥 合作的一天时间里偷学到的技巧,远远 超过我上一年表演训练课吸取的知识。本 尼西奥更像一位爵士音乐家,他表演的 每一个镜头看起来一模一样,其实各有 千秋。哪怕是街上远远走过一个行人,都 会给他的表演带来一丝细微的改变。本尼 西奥是一个多么敏感的表演天才!

说到《毒品网络》的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他的拍摄风格雷厉风行,他连 留给转场置景的时间都非常短,基本上 我还没有在旁边准备充分,就已经被迅 速推到镜头前,而他们拍摄的前一个镜 头里根本就没有我的份。我付出了4天的 劳动,但只在现场表演了两个小时。他们 付了我4天的工钱,还将我的名字码在演 职员表上。

难忘“获奖”那一晚

所有发生在我生命中的事情总是这 样, 一旦我深信它不会出现,它就不可避 免地出现了,反之亦然。最后我的戏份居然在影片中没被剪掉半点。那时,我对自 己说:“喔,这样也不错啊!”在本尼西奥 的新闻发布会上,频频播放我跟他合作出 演的镜头。后来,本尼西奥又上电视访谈 节目。当我跟他合演的镜头再次反复播出 时, 我仍然保持着冷静。不久就到了奥斯 卡颁奖的那一晚……

往年的奥斯卡之夜,我总是跟一大帮 朋友凑在一起收看电视直播,那一次我决 定缩小规模,只邀请了一位好朋友跟我一 同欢度。我们烤好了一些饼干,脸上敷好 了绿色面膜, 喊着“还我美丽肌肤”的“口 号”,计划给自己的面部毛孔来一次大扫除。虽然我们懒散的状态跟电视上那些华服浓妆、气宇轩昂的嘉宾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但等着瞧,我们不会放过任何对这些 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机会。我对那些奥 斯卡奖项是如此爱憎分明,以致颁奖典礼 的电视直播都已经开始了,我还在屋外阳 台上跟朋友聊天。当开场音乐奏响,我才 猛然记起比较靠前颁发的一个奖项是最佳 男配角奖,而那年本尼西奥·德·托罗 位列提名名单, 我才慢悠悠地进了屋。

当我一屁股坐进靠椅,正打算一整晚 都不起身时,突然听到了我自己的声音! 我两眼紧盯屏幕仔细看,没错,在奥斯卡典礼舞台上,正是“我自己”,我站起身尖 叫:“那是我的戏!”

按照惯例,奥斯卡典礼上都会播放提 名人的作品片段,当播放本尼西奥的提名 作品片段时,播放的正是“我的戏”!我之 所以叫它“我的戏”,因为电视直播时我 正和“我”的朋友,在“我”的家,舒服地 待在“我”的小“窝”里。那时的我,脸上 敷着吓人的绿面膜,身上穿着脏乱、松垮 的衣服,头发乱得就像一堆被人随手扔在 墙角的破抹布。

我和我的朋友开始上蹿下跳,就好像 我真的获得了该死的奥斯卡奖。紧接着, 我家的电话铃开始疯响,四面八方的至爱 亲朋开始为一件本来与我八竿子打不着的 事对我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争先恐后地 表达祝贺。

尖酸刻薄,品头论足

其实对我来说,一个经典的奥斯卡之 夜往往是这样的:一大帮狐朋狗友凑在一 起, 拿那些正经八百参加奥斯卡的“贵人” 们寻开心,取笑他们。虽然偶尔也不乏稀 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但他们的表现大多数 比我们的无聊举动有趣,反而会给我们的 尖刻批评增添更多笑料。

“我不相信她真哭了。”

“他看起来真蠢。”

“先把自己整理好再来!”

“最佳剪辑?天啊,我要去厕所吐一 下。”

有时候我们的狂热议论会变得如此 苛刻,以致于有一个人会跳出来说一些相 对友善的话打圆场,并向那些领奖的人表 示同情。这个人会指出这些职业电影人长 久保持不变的是什么。他会说:“想想他们 必须去做的吧,起身走上台,面对上千位 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上亿双盯着他 们的眼睛,试图以机智和风趣的方式说出 ‘谢谢你们’,而心里又明白至少一半的观 众极其厌烦你在这时候罗嗦的每一个字, 同时还要克服内心恐惧,因为自己随时会 结巴,说错话,甚至大脑一片空白愣在那 儿出洋相。”

往往在这位仁兄发言之后大家会沉 默一阵,也会有几个人咕哝着小声附和。但所有人小憩片刻之后,又会投入另一轮 白热化的评论、批评和连篇闲话中去。

爱恨交加奥斯卡

奥斯卡在我们的历史和生活中如此 重要,以致于小孩子都会说那句获奖感 言:“我要感谢学院……”其实他们并不 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日积月累,这句话 已经成为我们的大众化语言。虽然我不好 意思承认,但是这句话的确每天都要在我 脑子里过几遍。

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在1929年5 月16 日举行的。因为那次的活动是如此简 陋, 以致于称呼它为“典礼”好像太慷慨 了。今天的事实却是奥斯卡已经积聚了影 响全世界的能量,集中体现在人们对它的 敬畏之情。我认为奥斯卡在全球的受欢迎 程度是伴随电影事业的发展,能量不断向 外辐射而提高的。

奥斯卡是怎样得到这个响亮的名字 的? 奥斯卡的奖品——金像以一种特殊的 方式获得命名。马格丽特·荷里克,当时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管理员,后来 的执行理事,她觉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小 金人”长得非常像她的叔叔奥斯卡,她把 这种看法说出来了,随后学院的工作人员 开始很幽默地把奥斯卡金像称作“奥斯 卡”,因此,一个不顾后果的圈内玩笑演变 成了全世界通用的称谓。

任何一位在好莱坞打拼的“选手”都 会以罕见的诚实态度告诉你,我们每一个 人对奥斯卡奖都有一份爱恨交加的矛盾感 情。一方面,我们认为这种年度评奖很愚 蠢很肤浅,根本就选不出什么是最优秀的 ……而我们需要被评价。艺术有其自身规 律,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鉴赏和评判它的标 准。另一方面,通过竞争和评判才能令我 们兴奋。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有人说 让艺术去自生自灭违背了人类的本能,奥 斯卡奖至少映照出了人类基本人性的一个 侧面。是不是评价太高了?太自命不凡了? 对你来说,奥斯卡只是一个颁奖晚会。的 确, 奥斯卡是一个被夸大宣传、大肆渲染 的活动,因此,当你需要反思它的时候应 该把它拉下云端。

《断背山》里看李安

本刊特约撰稿 张靓蓓 发自台湾桃园

时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李安能否以《断背山》为华人拿下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再过几天,答案自会揭晓,这是中国电影人经过百年努力的结果,或许,这也是祝贺中国电影刚过百岁生日的最佳礼物!

继《卧虎藏龙》奥斯卡提名10项、夺下4项大奖之后,时隔5年,李安再度以《断背山》提名8项大奖向奥斯卡发起冲击。这一次,不论得奖几项,对他个人来说,都是更上一层楼。一位华人导演在奥斯卡主要奖项里与西方导演一较高下,意味着他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拥有显著的地位及更多的发言权。从角逐外语片到角逐最佳影片,从边缘打入中心,李安走了5年,时间不长。这一切,不禁令人想起中国参加奥运,与各国平起平坐、同场竞技的情景。平心而论,较之体育界,华人电影圈有待努力之处仍多。李安的成功,虽不等同于华人电影的成功,但却显示这是一个机会,有实现的可能。一如李安所言:“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说华语的人口是说英语的四倍!”

能拍出让多数人心服口服的电影,能拍出以华人文化及思想与世人沟通的电影,或许才是最终目标。但若能两者兼得,岂不更好?李安做到了。至于获奖肯定是,“时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李安的时候到没到?过几天便见分晓。虽然有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慕尼黑》)、乔治·克鲁尼(《晚安,好运》)、保罗·哈吉斯(《撞车》)、贝内特·米勒(《卡波特》) 与他竞争,李安仍可能是最后赢家。最佳影片方面则还有得争,《撞车》、《慕尼黑》都是劲敌,这个项目由美国影艺学院近6000位会员投票选出,其中的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均有可能对《断背山》发难。

虽然目前《断背山》在美国的趋势一路上扬(上映10周,美国本土票房6660万美元,预估奥斯卡前夕票房将冲上8000万,全球票房将会破亿),就算对《断背山》颇有微辞的美国保守派也不再出声。“因为一攻击,票房更好,他们也不知该怎么办,只好不再说话!”李安说:“美国蓝区(民主党)的观众与红区(共和党)的观众,反应都很好!”连他自己也十分惊讶,“我没想到人们是如此的渴求,希望知道更多事实真相,接受更复杂的真实。今年是好莱坞的丰收年!”李安在金球奖期间曾与斯皮尔伯格交换意见,两人都觉得,较之往年,今年的美国电影更为多面地来呈现人性复杂面,更贴近社会现实,颇有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的改革味道。

至于《断背山》是否能够挺到底,能否过关斩将,打破《卧虎藏龙》的4项纪录,而非重蹈5年前《卧虎藏龙》先胜后衰,在颁奖典礼上,前面次要奖项一路斩获,到了后面大奖落空的覆辙,同胞们,3月6日早上等着瞧吧!

对于奥斯卡,李安是平常心:“得金像奖,是时候到了!比较不会有闲话与忌妒……”

感情戏不焖,“那个”味儿怎么出得来

有趣的是,李安两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和《断背山》,题材都和爱情有关。一提起写情高手,大家想到的多是王家卫。至于李安的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父子和家庭情结。然而,自从《卧虎藏龙》藉由武侠片类型,开始着墨情感和欲望,这次《断背山》经由美国西部片类型寻找爱情真谛的李安,成绩却出人预料。爱情与武侠片、爱情与西部片,题材与片型相冲突,可是糅合起来又那么自然,李安的野心也在此显现。

对于这个题材,拍《卧虎藏龙》时他曾言:“这是我第一次明目张胆地拍爱情戏。这家店才刚开张,以后当然还会继续。”当时,谈情说爱的台词,曾让王蕙玲、钟阿城、詹姆斯·夏慕斯及李安绞尽脑汁,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批评。事后,李安曾感叹:“中国人真是不会谈情说爱!”到了《断背山》里,一切不需多说,身体语言成为重点。这一来,不但准确传达了原著及编导想要表达的一切,同时每个观众还可以有不同的想象。

画面的丰富性、歧异性及暧昧性,在此充分运用。譬如《断背山》里碧绿壮阔的山峦、风云骤变的天空、黑暗笼罩的大地,在吸引人们的注意。人们多半看到的是山,有人却看到了水。而水所代表的欲望意向,更是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一贯相连。譬如《卧虎藏龙》里两度出现在山洞内的水池;譬如《断背山》里两人久别重逢,首度逃往山中,不论是纵身一跃的湖泊,或深夜谈心两人背后汹涌奔腾的河水,处处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

摆荡于“个人意志”与“社会责任及价值体系”之间的李安,如今越来越能表达自我——“压抑”贯穿着他所有的电影。不知乡关何处的外人心境,让他一再重回电影世界去找寻他的“归属”。创作时,你可以是另一个人,不同于现实的你,但又是最真实的你。诚实的创作,是最原始的自我表达;高明的创作,则更是赤裸展现自我最动人的一刻!

在李安的电影里,伊甸园绝非现代都市,总是远离社会人群的蛮荒,天地之间只有两人。而他电影里的情爱场面,则是纠缠撕打的“驯悍记”——不论是罗小虎、李慕白与玉娇龙(《卧虎藏龙》),还是杰克与恩尼斯(《断背山》)。在他的电影里,说不出口、难以亮相人前的爱情,总是最精彩的。那是一个难以言表却心知肚明的世界;那是一个爱得真、爱得深,却爱得遗憾的世界。“中国人每个人都会隐喻手法,不用教的。”这是李安的观察。从《卧虎藏龙》的说与不说,到《断背山》的不说,他内敛的感情戏更加深入人心。套句他的话:“不焖,那个骚味怎么出得来!”焖得时辰够了,焖的火候到了,《断背山》有如潜在地下多时的暗流,一涌而出,让人得以窥见他创作上的多样性及厚实度,也让人看到他小火慢炖的“不同”。

一个故事如果不够吓人、不够敏感,恐怕就不能吸引我

五年前,李安以《卧虎藏龙》刚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一个多月、接受笔者专访时曾说:“这一次,我是好处、坏处都沾到了!”好处,大家一目了然。“坏处是什么?”我好奇地问。“就是不特别啊!”他如此自评。

比较今昔,我想,这一次,他总算够“特别”了罢!

果不其然,回台宣传《断背山》时,他终于松口说出真心话:“我就是比较会拍电影,我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

李安的“特别”和别人的“特别”不一样。他不够呛辣,但是他反讽。他的反讽里带着温暖及哀伤(如《喜宴》、《饮食男女》),而非刻薄寡恩;他还挑衅,但他的挑衅里含着理解与同情,不会让人翻脸(如《冰风暴》和《断背山》)。他曾言:“一个故事如果不够吓人、不够敏感,恐怕就不能吸引我。”

经过15年不断地拍片,人们终于看到他的“特别”。西方世界明知他是个外来者,但老外想听听他的意见。曾经长期不被承认的李安,终于被承认了。“《冰风暴》刚出来时,也有意见分歧。”因为他拍得比老外准确!无论是《冰风暴》及《与魔鬼同骑》,还是《断背山》,大家好奇,一个生长在台湾的他,怎么能抓住19世纪的英国社会、20世纪70年代和内战时期的美国社会以及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牛仔世界?更何况他还专挑西方文化的“痛处”下手。“我喜欢发掘美国内战时期的战士、漫画英雄、牛仔……这些美国文化偶像,我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面,没有人看到过这一面。我不是在这里出生、成长,我不知道美国文化上的隐喻。许多敏感之处,我只是跳进去。”旁观者清,他新鲜罕见的角度,引人注意。这是他看事物的方式,能够做到,靠的是天分和努力。早年演戏时“神入”角色的能力,如今被他用来“神入”他的创作世界。“导演也是一种表演”,他经由导演来和世界沟通、对话。好玩的是,柔性诉求的李安,在西方世界不断做着拆穿白色谎言的事,可是却被日渐接受;而刚性诉求的美国人,到世界各国“经济援助”,他们却仍遭当地民怨,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带上钢盔继续往前冲

5年前《卧虎藏龙》打遍世界市场时,李安觉得当时是“任督二脉已通,但奇经八脉尚未通”。如今的《断背山》,则为他打通了西方市场的奇经八脉。游走东西,李安游刃有余。

拍《断背山》时,他说自己仿佛重回拍《推手》时的状态,重新学习怎么拍电影,重拾拍电影的乐趣。当他这么说时,我倒想起他在《推手》里的运镜,颇有中国书法里回笔的力道,镜头已尽之际,居然微微上扬;似已放手,力道再起;一扯一拉之下,开创了今天的局面。这一切很像《卧虎藏龙》和《断背山》打动李安的过程,想松手却总在心头环绕,最后他还是拍了;也好似李安的电影生涯,《绿巨人》之后想退休,但是父亲劝他“带上钢盔继续往前冲!”如今命运之神再度推他上路,攀登高峰。以柔克刚,绵延不绝的力道,不容小觑,更不容忽视!

李安

魔鬼导演 天使老爸

文 张靓蓓

李安曾说:“拍电影时,我是魔鬼。拍完片回家,则做回天使!”这一次《断背山》的成就,更令李安备感欣慰,“因为儿子以前都比较喜欢吴宇森的片子!”而《断背山》则是他们一家人都喜欢的电影,

中西合璧的李家父子

李安说:“我父亲那套老规矩,在我家是行不通的!像现在,我和儿子意见不一样时,我太太就站在儿子那一边。”李安家比较中西合璧,身为老爸的李安也没辙。两个儿子从小看到妈妈外出工作赚钱,爸爸在家烧饭带他们,当时还以为,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自从李安拍电影之后,儿子们有时到片场探班,这时候,才看到老爸风光的一面。当年李安在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堪萨斯州拍摄《与魔鬼同骑》时,两个儿子去剧组玩,不但骑马过瘾,现场出现的两位人气新星托比·麦奎尔(后来主演了《蜘蛛侠》)和杰佛瑞·莱特(他在今年大热的《叙利亚》中出演一角),也让孩子们非常着迷。两个儿子是李安的宝贝。老大阿猫(李涵 )念理工科,走妈妈的路。老二石头(李淳 )喜欢电影、戏剧,在学校参加戏剧社团,平常也会拿起摄像机来玩玩,但是李安并不教他,只是在一旁观察,让他自由发挥。美国学校里,戏剧教育的选材十分多样,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前阵子,石头的社团同学们重看《冰风暴》(李安导演)之后讨论,认为这是部重要之作,李安知道后十分欣慰,以前拍片离家时和儿子们的距离也逐渐弥补回来。

现在,李安的大儿子已经21岁,小儿子也15岁了,各有天地。太太工作繁忙,李安说:“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作狂,不过他们都很好。反倒是我,拍完片后常觉得很虚弱,十分需要家庭的温暖来滋养!”

刚柔相济的李家夫妇

这一次,李太太林惠嘉很喜欢《断背山》,看完后对李安说:“拍《冰风暴》时你还很费力,这部已经不太费力了!”她看八遍,哭八遍。李安一方面高兴首次令太太动心,同时也迷惘地说:“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李太太除将陪同李安出席奥斯卡外,之前获威尼斯金狮奖时还开香槟帮老公庆贺,今年金球奖颁奖典礼时也守在电视机前等结果,打破以前她定下的规矩——在李家,不许看电视!以前的颁奖结果,多由李安或其助理打电话告知她。因为她觉得,看电视太浪费时间,看电影可以,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小孩如果成了电视迷,成天赖在沙发上,其他的事还做不做?每对夫妻自有相处之道,李安、林惠嘉亦然。

一次,笔者做客李安在纽约的家。李安从冰箱拿出食材,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来试试新菜,煮个猪血汤,不过我太太不吃这个!”

“那你儿子呢?”

“他们的口味像美国人,吃的都奇奇怪怪的!”

嘴里这么说,手上却拿出一把芹菜来,“我家老大喜欢吃这个!”

可是李安却把梗都丢了,只留叶子来炒!

我在一旁心里纳闷:“芹菜不吃叶子吃梗的,是不是这里的芹菜不一样?”

结果菜端上桌,小孩说菜叶太苦。下班回来坐上饭桌的李太太林惠嘉则一语道破真相:“芹菜都吃梗的!”李安默默没说话。自然,芹菜和猪血汤最后都进了垃圾桶!

原来李安常说的 “在家里太太不骂我就算好的了!”还真有几分可信。

林惠嘉曾说:“李安是我最小一个儿子。”李安也说:“家里的规矩是太太定的。有时候,我比儿子还顽皮。”意即破坏规矩的是他。

李安与太太性格互补。李安说:“我委婉柔和又心不在焉,太太刚直专注、独立聪明,理性中带着细腻。”林惠嘉是生化博士,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两人结婚后,因李安在纽约剪接毕业作品,林惠嘉仍在念博士,两人遂分居两地。本来相约大约预产期前一周时,李安回伊利诺伊来照顾妻子。结果大儿子李涵出生那天,李安正在纽约某公园里玩棒球、丢飞盘,而远在伊利诺伊的李太太,则是自己开着汽油将罄的车子到医院去生产。当时,她羊水已破,一到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她说:“不必。”问她要不要通知友人,她也说:“不必。”医院的人还以为她是弃妇。李安接到通知匆匆赶飞机到伊利诺伊的医院探望妻儿时,院方人员见他傻傻地冲进来,才全都松了口气。

“太太给我最大支持”

李安曾言:“太太给我的最大支持,就是她自己独立生活。”李太太也说:“我只是不管他。Leave him alone.”这正是李安最需要的。林惠嘉给了他时间与空间,让他去发挥、去创作。李安的脑筋里想些什么,太太不管,也没空管。因为光是她自己的研究工作,就够她从早忙到晚了,所以李安外出拍片时,家里由太太一肩扛起。李安拍完片回家,家里的事就换他来做。

拍《卧虎藏龙》时,李安要去大陆一年。太太说:“你去吧!”看似轻松的一句话,背后要担起多少事,不是每个太太都能做到的。李安本来要带《冰风暴》的摄影师弗雷德里克·艾姆斯同去,艾姆斯的太太跟他抗议:“你去,我就跟你离婚!”他因而打消主意。《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之后,李安感慨地说:“要不是我太太,我可能无法追求我的电影梦想。”成名后的李安,在家还是一样。不论他事业处于高潮还是低潮,夫妻间的感情都差不多,相处上也没太大差别。李安觉得夫妻间相处如一切事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作适度调整,甚至以变化来保持不变。“以前我在外面谦卑,回家来一样谦卑。现在我在外面比较神气活现,回家来再谦卑,就觉得是在调整,其实只是保持不变。”当他低潮时,太太比较主动,李安迁就太太的行程。当他高峰时,李太太则要陪李安四处出席各项活动。

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绿巨人》票房成绩不佳,李安一度萌生退意,是父亲的鼓励使他重新振作起来。然而,老人于2004年对他讲完“戴着钢盔向前冲”这句话两周后即心脏病突发过世。伤心的李安在《断背山》片尾打上“谨以此片献给父亲”字幕以告慰慈父的在天之灵。

李安的母亲现居台南,老人身体健康,晚间爱看日、韩和大陆的电视剧。

比李安小3岁的弟弟李岗受哥哥影响,也从事影视业。曾经创作了电影《条子阿不拉》和《今天不回家》的剧本,并且执导了《条子阿不拉》。近年往来两岸拍摄影视剧,他制作的电视剧《后天美女》曾在大陆播出。

前不久,“肥水流了外人田”——李岗听从李安劝告,没有购买《断背山》在台湾的发行版权。结果影片大卖,不到3天就破了千万大关,一度排在台湾周票房排行榜首位。

李安的两位姐姐现居台湾。

令我骄傲的

华人同行们

本刊特约撰稿 邬君梅

除夕笑纳大礼

美国西部时间元月28日晚8点,我 跟家人刚吃完年夜饭,就接到加拿大影片 《夏娃和火马》华裔制片人的电话。她兴奋 地通知我,由我主演的这部影片夺得了美 国2006 年圣丹斯电影节特别评审团大奖! 这是我在农历狗年新春收到的最好的礼 物。我好开心!

相对奥斯卡奖钟情的大制作而言, 我 个人比较喜欢独立制片的电影。《夏娃和 火马》被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选中作为国 际故事片单元的参赛片,这个单元共有16 部影片入围。我在影片里扮演两个加拿大 华裔小女孩的母亲。

在该片中我全部用广东话演出,广 东话我平常听得懂也能讲一些,但是用 广东话演戏,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事。他 们专门帮我请了香港来的语言老师,每 天上速成课。可我还是在现场闹了不少的 笑话。有一次我把“弟妇”说成了“底裤” ……哈哈!

我和我的丈夫奥斯卡目前正在洛杉 矶做《上海红美丽》的后期制作。这部中 美合作的影片是我们去年回上海拍的。我 跟葛优、孙红雷以及钟镇涛共同主演,我 演一位年轻母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 当代上海女人。我们正在努力运作中美两 国同时上映。我们希望这部电影也能有她 发光的一天!

陆川—— 倍加赞赏之

在圣丹斯我碰到陆川,他是国际评委 之一,上次见面是《可可西里》在美国的 内部放映场。当时他很紧张,后来我在他 的制片人开的酒会上和他交流了很多。我 当时看了他的电影后很激动,因为被他的 电影语言所震撼。一年多后,看见他的电 影在世界各地备受推崇,现在他本人又在 如此重大的电影节上担任评委,我真为他 骄傲!因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有了一 个新的“声音”,可以让国际上的同行们 听到。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听到他在 奥斯卡领奖台上的获奖感言。

李安—— 由衷敬佩之

我本人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的成员。今年奥斯卡获奖呼声比较高的几 部影片我都看过。入围最佳影片的《断背 山》和《晚安,好运》以及入围最佳导演的 李安和乔治·克鲁尼,我觉得他们势均力 敌。经历是人最大的财富,李安的成长历 程使《断背山》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美国主 流电影的情感表达方式。假设李安和克鲁 尼两人对调一下,让他们去执导对方的影 片, 出来的效果和现在的片子,肯定是完 全不一样的味道。李安的出色表现让我们 华裔电影人在好莱坞得到更多的尊重,我 非常敬佩他。

章子怡—— 理应鼓励之

章子怡主演的《艺伎回忆录》虽然没有为她带来奥斯卡提名的荣誉,但我认为她能走到今天的地步,相当了不起!我看到一些网友对章子怡有不公正言论,总觉得这些人很幼稚。章子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国际大导演挑中演电影,证明了她的胆量、勇气和才华,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作为华人的我们应该感到光荣, 为她打气!

陈冲—— 殷殷期待之

我和陈冲正是在一起演那部获了9项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时结下的深厚友谊, 平时我们经常打电话,发E-mail。目前她在主演一部澳大利亚新片,另外有两部她主演的西方影片在做后期。她回国演的《茉莉花开》和《向日葵》我都看了,很喜欢。对她近年主演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英文名是SavingFace, 是一个“同志”题材的片子。生活中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母亲,有两个女儿需要照顾,因此在《纽约的秋天》之后,她没有再执导新片。但我知道,她是位非常有才气的导演,她正在筹备着,我非常期待她的大作!

别把奥斯卡太当回事

本刊特约撰稿 洪 帆

香港著名导演王晶说过,好莱坞只是一个雇佣全世界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在好莱坞,一些冉冉升起的外籍影星,例如章子怡和希斯·莱杰(澳大利亚裔著名男演员,获本届奥斯卡影帝提名),现在的片酬比同一层次的美国本土演员低很多。

然而,好莱坞又确乎一个多数电影人向往的殿堂,更是不少“电影移民”书写神话的地方。当然,更多的人甚至已然是“大师”的电影人,来时怀抱着满腔热忱,最后却郁郁寡欢甚至谩骂着离开。

曾经为中国电影人树立榜样、威震好莱坞的吴宇森,自《风语者》、《记忆裂痕》等票房失利后,把事业重心向亚洲转移。李连杰也以《霍元甲》封刀,卖掉在纽约的房产,携家人回沪安居。还有曾“繁华世界走一回”的徐克……太多中国人的名字,曾经被好莱坞记起,又将被遗忘。如果李安的《断背山》和他的《绿巨人》一样不叫座,如果……幸运的是李安挺过了这一关。

奥斯卡又何尝不是这种好莱坞之梦的极致象征?

美国西部时间1月31日早上5时30分,第78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李安大获全胜,陈凯歌(执导《无极》)、陈可辛(执导《如果·爱》)、蔡明亮(执导《天边一朵云》)、章子怡和巩俐(主演《艺伎回忆录》)黯然出局,而周星驰(执导《功夫》)则非常可惜地被提前取消了参赛资格。

国人可以有千百种理由去解释为什么有人“幸运”有人“失意”,也可以对奥斯卡的公正性和品位提出质疑,但大可不必把这太当回事儿。

2005年的中国电影中,陈可辛的《如果·爱》应当被记住。至少在歌舞片这个类型上,它是中国电影中少有的突破。陈可辛绝非泛泛之辈。1996年,他的《甜蜜蜜》跻身《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电影年度十佳”。次年,陈可辛便受斯皮尔伯格之邀,为梦工厂执导了好莱坞电影《情书》。然而,他并没在好莱坞停留多久就回到了香港,于2000年成立Applause Pictures公司,开始以制片人的身份利用跨国资本整合亚洲电影资源。陈可辛说过,好莱坞因为一两部片就定生死,不是一个长远的“战场”,所以他更重视亚洲市场、中国市场、华人市场。他该有更大的企图心——在亚洲、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好莱坞”。

而蔡明亮本来就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天边一朵云》,这样一部突破情色底线、呈现人性荒漠的“怪鸡电影”,要是入围奥斯卡才是笑话!其实,蔡明亮很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位“国际大导”了。然而他的“国际”不在美国,不在好莱坞,而在法国,在欧洲。他的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差不多一年前,《天边一朵云》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一举拿下费比西奖、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的时候,蔡明亮就说过:“不要只在乎一个好莱坞。”

至于周星驰,他的根不在好莱坞。周星驰提前出局,据说只是因为《功夫》是2004年的作品而无参赛资格,虽然该片获得了美国权威专业电影网站IMDB评选的“2005年最佳外语片”殊荣,并曾和《断背山》一同入围“金球奖”。这部影片除了去年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16项提名、6项大奖外,今年还获得了美国广播电影协会最佳外语片奖、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银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等。《功夫》的票房横扫亚洲市场,甚至在美国受到欢迎都是可以预料到的,然而作为一部喜剧片能在重要电影节上受到肯定,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翻开奥斯卡的获奖纪录,能荣登最佳影片的喜剧片,大概也只有《一夜风流》、《老千计状元才》,勉强再算上《阿甘正传》等少数几部。所以,周星驰能否入围奥斯卡其实不那么重要,事实已经证明他是中国最好的喜剧电影演员和导演。他的根在香港、在中国、在全世界的华人中。

  《晚安,好运》——本届奥斯卡热门候选影片之一,就像是在问候中国电影人。那么,我们也该以超脱的心情,向在好莱坞交好运的道好运,向退场的道晚安——在奥斯卡即将揭幕的时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