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如何避免贫富“代际转移”?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关注

背景:

《望》周刊近日刊载文章称,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不仅城市底层群体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难度加大,其子女通过教育、就业等正常渠道进入更高层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父母的社会地位高、拥有权力大、社会关系多,其子女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一些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贫富的代际转移”。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贫富的代际转移?该怎样评价这种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贫富代际转移的状况?请来议一议。

自立自强才能彻底脱贫

时博(省发改委):

必须得承认,如果你的父母社会地位高、拥有权力大、社会关系多,那你比别人就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的一个朋友,其父是知名的外科专家,在省内医学界拥有大量的朋友和学生。也因此,这位朋友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非常轻松地就进入了省内一家非常知名的医院,当上了外科医生。他承认,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关系,以他的学历和成绩,是很难找到这样一份工作的。

同样,如果你的父母非常贫穷,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那是不是说明,你通过教育、就业等正常渠道进入更高层次的机会就等于零呢?看看我身边的许多同事,均是出身贫穷家庭,没有身份地位显赫的父母,但他们仍然通过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实现了向上流动的愿望,虽然这个过程比起富人的子女来,困难和挫折都更多。

我认为,虽然与富人相比较,穷人的子女在资源与机会上都不占优势,但社会仍然给底层人员提供了上升的可能通道,比如教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肯努力、有决心,就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不要让贫穷成为继续贫穷的借口。要知道,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彻底脱贫。⑤7

公共政策要保护弱势群体

祁瑞红(方城县委宣传部):

要想改变贫富代际转移的状况,政府在公共政策上急需作出调整。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在制定时必须体现公正性、透明度、高效率和保护弱势群体这四个特征。其中,保护弱势群体这个特征尤其不容忽视。因为,公共政策如果忽视了公平的问题,就会影响社会和谐。

莫林浩先生在他的《贫富“代际转移”值得警惕》一文中说,当贫穷与富裕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并且长期保持的时候,社会的潜在风险也会加大。对政府而言,要想将贫富分化的风险降至最低,就必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通过公共财政手段,利用一部分社会财富为穷人提供一些社会保障。可以说,公共政策其实就是实现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直接手段。

就当前而言,我们的公共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像在基础教育和公共医疗方面,步子迈得还不够快;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还有局限性等等。这就需要政府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意见,让公共政策真正实现公平、公正、高效以及保护弱势群体。⑤7

解决好就业与社保是关键

涂钢(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什么人更容易陷入贫困?一份有关我国城市贫困现状的调查报告表明,下岗或失业人员的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在职职工家庭,前者的贫困发生率比后者高出6倍。这意味着城市中的贫困更多地是与缺少就业机会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部分家庭,由于个别家庭成员体弱多病或身有残疾,也更容易陷入贫困。如果碰巧一个家庭又有失业或下岗人员,还有体弱多病或残疾成员,那么该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要高出10倍以上。

由此可见,贫困的发生更多地是与下岗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有关。因为失去了就业机会,一些城市家庭陷入了贫困。又因为社保体系的不健全,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因而导致了贫困的恶化。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因为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知识和技能,因而也失去了摆脱贫困的可能。贫穷由此成为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所以,要想解决贫困代际转移的现状,必须解决就业和社保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国家要增加投入,尽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废除一切歧视弱势群体的政策和制度;借助社会的力量,建立多元的资金筹集渠道,发挥基层和社区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形成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消除城市居民的贫困并不是一个困难而又遥远的事情。⑤7

贫富代际转移值得警惕

邓海建(网友):

在一个以城市贫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在不同区域作的调查报告指出: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并没有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加剧。在我看来,这些调查报告最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贫困将发生“代际转移”。当城市的贫困者因种种原因难求温饱的时候,他们的子女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能盲目地在一些大城市频繁转移,一年到头挣的工资,其实也只够温饱。值得警惕的是,这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对此,有学者指出,虽然任何社会都难免出现贫富差距,但如果社会的贫富状况被固定化、结构化,当贫穷与富裕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并且长期保持的时候,社会的潜在风险也会加大。正如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只要存在着一个顺畅的通道,人们能拾阶而上,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就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反之,穷人向上流动的强烈欲望被压抑,那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政府要下力气改变这种贫富代际转移的状况,调整现行的公共政策,提供相关的培训与服务,让城市贫困群体融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总之,只有当穷人的子女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时,他们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美好。⑤7

机会平等最重要

刘立民(焦作市解放路):

关于贫富分化的问题,有学者指出:由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国经济和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是一个二元结构。也就是说少数人已经“与国际接轨”,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而几亿农民还只能以每年一两千万人的速度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步从收入较低的农业转移为非农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可怕的不是贫富差距,而是社会如何实现平等与公平。

对此我的理解是,任何社会都难免出现贫富差距,对一个正在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贫富差距更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能够给底层民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和个人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的愿望。因此,对国家而言,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消除特权、腐败与垄断,给普通人以平等的机会。

具体说来,我认为近期由国家人事部颁布的“事业单位用人新规定”就是一个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规定要求,从今年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招考时对亲属实行回避制度,录用时要面向社会公开。这一要求不仅会有力抵制各种腐败与偏私,而且能保障就业机会的公平,需要真正落到实处。⑤7

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胡志红(郑州市环境监察大队)

任何社会都难免出现贫富差距,但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能够给底层民众提供向上流动的渠道,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我认为,教育就是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最重要的机制。

在大学阶段,我有不少同学都出身于贫穷家庭,他们的父母或是下岗失业人员,或是普通的农民,总之,都没有显赫的背景、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人际关系。但我的这些出身寒微的同学都凭借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并随之获得了较好的就业机会。据我了解,毕业后他们中有不少人的家庭状况也因此获得了改善。从他们身上,我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含义。

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贫富代际转移的状况,政府有义务提供普遍且公平的教育服务。要知道,取得财富道路上的馅饼必须依赖教育这张通行证,经济社会越发展,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就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教育对穷人而言,是一根最公正最有力的向上攀登的绳索,越是社会底层的群体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子女有希望,他们才不会绝望。所以,让穷人的后代不再是穷人,就得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上得好学。⑤7

简言短语

●彻底消除农村和城市的贫困人口,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克服的障碍。贫困特别是“世袭贫困”,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诱因,也是社会和谐的破坏因子,因此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⑤7(台前·陆诗秦)●我认为,对城市贫困居民而言,也存在着突出的“增收和减负”问题。如果分配制度能够更加公正合理,城市贫困居民还是增收有望的。至于减负方面,更有潜力可挖。在现阶段,我们的一些基本社会保障措施不仅没有很好到位,有的在改革方向上甚至还有与社会保障的需求背道而驰的倾向。如果能够将这些本该主要由社会公共职能担负的负担卸掉其主要分量,贫困者就可以轻装上阵,在提高自己和再就业脱贫方面更有活力。⑤7

(郑州·郭加奇)

●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固然在于其本身缺乏知识和技能这种“内因”,但诸多“外因”或许更容易让其无可抗拒、一筹莫展。换句话说,其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其所需要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是造成其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这又岂是单纯促进就业、给予一定生活保障所能解决得了的?⑤7

(青岛·孙凤忠)

●政府对公共产品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贫困“代际转移”的一个原因。日前,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可见,受教育程度是人们获得就业机会摆脱贫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由于教育费用居高不下,一些穷人的孩子难以得到享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只能无奈地“继承”贫困。⑤7(上海·姜素芬)

●要改变贫富“代际转移”的现象,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把弱势群体的再就业、获得失业和养老保险、参加就业培训、享受医疗和教育服务方面的培训和救助容纳到社会保障之中。因为接受教育培训才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最重要的机制,所以政府有义务提供普遍并公平的教育培训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贫富“代际转移”的现状,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⑤7(项城·苏童)

插图柳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