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逆淘汰催生“受贿保乌纱”闹剧(评弹)

人民网-江南时报

关注

“县委书记‘封嘴’后,我为了保住‘乌纱帽’,不得不收下乐山市东能集团董事长王德军送的钱!”日前,被指控受贿50万元的四川省犍为县原县长杨国友在法庭受审时如此表示(据11月6日《新闻晚报》报道)。杨国友如此推脱罪责、粉饰自己的伎俩着实令人啼笑皆非。然而在看似荒唐的陈辞背后,折射出的官场“逆淘汰”现象耐人寻味。身处同一领导集团,作为一县之长的杨国友对书记田玉飞打着“改革”旗号,把国企“转制”当成富豪“盛宴”和自己敛财良机的所作所为,当然心知肚明。当书记出于“封嘴”目的,指令富豪向他行贿时,何去何从对杨国友来说显然成了一个难题。不要说检举揭发,即便明哲保身,仅限于不同流合污,恐怕也难以让书记和同僚安心,无形之中会成为被孤立和排挤的“异类”,必欲去之而后快了。只有主动实现“腐败同化”,与书记形成利益共享的“腐败共同体”,才能实现班子内部团结,仕途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在此背景下,出现为保乌纱而被迫受贿的闹剧自然也不应视作笑谈。“逆淘汰”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源于现行干部任用过程中有效监督机制的缺失,而把权力往往过多地集中在主要领导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类似田玉飞这样的贪官们总会将不懂“游戏规则”的“异类”官员视作眼中钉,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和对付。只要大权在握,什么“年龄偏大”、“能力不强”、“威信不高”这些理由,都可以成为整治不懂规矩的下属干部,让他们不仅升迁无望,甚至淘汰出局的借口。身为县长的杨国友尚且对腐败书记噤若寒蝉,更遑论其他官员呢?于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官员腐败在一些地方形成窝案串案也就成了必然。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08日第四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