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涅瓦大街上名人扎堆(都市风情)

环球时报

关注

普希金雕像

涅瓦大街是俄罗斯名城圣彼得堡最主要的街道。果戈里在著名短篇小说《涅瓦大街》中曾写道:“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对于圣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种游乐气氛便扑面而来。”

两百年不变的老街

深秋的俄罗斯,记者驱车700多公里,从莫斯科沿公路直奔“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车窗外,辽阔的原野、绵延的森林、河流与湖泊纵横、天空宽广而低沉,厚重的云彩似乎伸手可及,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沉湎于诗情画意的俄罗斯风情中。

车子一进城区,映入眼帘的景象着实令人吃惊不小,记者仿佛不是进了现实中的世界名都,而是闯进了“古城遗址”。雄伟而古老的建筑、生动而又斑驳的雕像、灰暗中透射着黯淡的古铜色调、青色的石头路面等无一不令人感慨。只有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才让人有一种现实生活的感受。

涅瓦大街建于1710年,全长超过4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横贯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运河及喷泉河。这条街道最早是造船工业运送材料的必经通道,如今是圣彼得堡市民和国外观光客最喜爱的历史老街。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著名农奴画家瓦西里·谢苗诺维奇·萨多夫尼科夫画了一幅涅瓦大街的全景画,名为《萨多夫尼科夫全景画》。此画一出世便成为风靡一时的艺术珍品,彼得堡人竞相购买。1836年,俄罗斯文学巨匠果戈里还特地买了幅《萨多夫尼科夫全景画》送给母亲。近来,俄罗斯研究人员仔细将这幅画上的涅瓦大街与今天的涅瓦大街相对照,结果发现,画中的这段涅瓦大街在近200年中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普希金从这里走向决斗场

“奥涅金身穿晨衣,头顶玻利瓦尔帽,来到街心花园,漫步在旷野中,直至响起午饭的钟声……”

这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一段诗句,讲的正是涅瓦大街。据史料记载,1820年,涅瓦大街曾种有一片椴树林,是普希金青年时代钟爱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普希金当年与父母住在离涅瓦大街不远处的喷泉河岸185号。普希金喜欢散步,他常常一个人徒步从家中来到涅瓦大街的椴树林,再从椴树林走到阿尼奇科夫桥,即著名的驯马桥。在普希金这部名著中,主人公奥涅金就是在这条线路上游手好闲地溜达。

涅瓦大街上还有两处房舍与普希金有关,一个是涅瓦大街15号,另一个是涅瓦大街18号。15号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提到的餐馆,18号则是“沃尔夫与别兰热”两兄弟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在这家甜食店喝完咖啡后,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的。我们也在小店里品尝了普希金最爱的黑咖啡,其味既香又苦,不禁令人联想到诗人决斗前苦涩的心情。如今,这间咖啡馆已成为怀念诗人的好去处。

名人故居汇聚于此

从驯马桥往涅瓦河方向前行不多远,是著名的喀山教堂。这座以罗马圣彼得教堂为设计蓝本的石造教堂于1801年破土动工,历时10年建成,里面供奉着俄罗斯军队的守护神———喀山圣母。1812年战胜拿破仑的俄罗斯元帅库图佐夫的遗骨就安放在教堂内。在喀山教堂的对面可望见复活教堂,民间称之为滴血教堂,是专为亚历山大二世建造的。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仁慈的君王,将建造的教堂命名为滴血教堂。

距驯马桥不远,是一座市内小公园,园内矗立着叶卡捷琳娜女王的全身像。女王手持权杖,目视前方,仪态威严,裙摆的下方围聚着昔日宠臣。有趣的是,这位显赫一时的女王并非俄国人,而是从德国嫁过来的媳妇。在雕像的身后是造型优美的亚历山大戏院,又名普希金戏院。1836年4月1日,果戈里的喜剧《钦差大臣》在此首映,而该剧的情节正是普希金向果戈里提供的。

走在涅瓦大街上,就像进入了历史的画卷,没有哪座建筑少于百年历史,没有哪个楼房里不藏着动人的故事。不经意间,你就会经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穆索尔格斯基、沙利亚平等人的故居或庄园,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感受到文学家们当年的文思激越和诗人最后的激情与浪漫。▲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4日第二十一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