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解读昆明戒毒模式(图)

滇池晨报

关注
戒毒所女学员在编织工艺品本报记者 田鸿/图

  这是对“以小毒代替大毒”的欧美模式的完全颠覆,这是注重药物脱瘾、心理治疗和劳动康复之后树立重新回归社会信心的探索性尝试。

  吸毒者进入戒毒所以后,通过服用“6·26”戒毒胶囊,10天左右就完全在生理上戒断了毒瘾;戒毒所的干警们通过和吸毒者谈心,给吸毒者举办生日会、开营养菜肴等“心理”疗法,让吸毒者减轻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吸毒者在戒毒所开办的农场里,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在促进身体康复的同时,掌握一定生活技能,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创办10多年来,创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戒毒方法,上世纪90年代初,被联合国禁毒署和国外同行誉为“昆明戒毒模式”。与欧美国家“以小毒替代大毒”的“药物替代治疗戒毒法”不同,“昆明戒毒模式”更加注重药物脱瘾、心理治疗和劳动康复全过程。

  “昆明戒毒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诸多赞誉,包括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的7000多名政要、新闻记者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后,均对“昆明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园林化的戒毒所

  群山环绕,花园果树遍布。很难想像这里就是亚洲最大的戒毒机构--昆明市强制戒毒所。

  绿油油的青菜正在疯长,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黄瓜爬满了架子……41岁的王强在昆明市强制戒毒所戒毒康复农场的蔬菜瓜果大棚中已经劳动了两个小时。吸毒十多年并来此戒毒的王强说,“以前,我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懒得去做。来到昆明市强制戒毒所以后,通过田间劳动,我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还学会了种植蔬菜、养猪等技能。”

  这是一个集强制戒毒、自愿戒毒、康复劳动、药物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戒毒中心,该所成功创立了戒毒的药物脱毒、心理治疗、康复劳动三步走,房间、楼层、中队、处四级管理,教育学校化、治疗医疗化、康复劳动化、管理规范化、环境园林化要求及戒毒向社会延伸等措施。10月8日,记者走进昆明强制戒毒所,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院落、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不时可见到孔雀在漫步,成群的白鸽在飞翔,处处能感受到温暖、爱护与重生的喜悦。

  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副所长沈杰立即对戒毒所这优美的环境作了一番科学的解释:“强制戒毒所是带有医院性质的关押场所,对戒毒人员既有医疗性质,又有监管性质。环境对戒毒尤为重要,优雅的环境能陶冶人的身心,防止疫病流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药物脱瘾

  使用“香藤胶囊”,平均一名吸毒者在十来天的时间内,只需花200元人民币就能成功戒断毒瘾。这为广大吸毒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要想让吸毒者成功戒断毒瘾,通过有效的药物控制,使吸毒者在生理上完全戒除毒瘾是每一个戒毒机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就是在药物控制方面,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研制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戒毒药物,使药物脱瘾得以成功实施。

  云南由于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禁毒形势十分严峻。1989年12月,中国首家禁毒机构——昆明市强制戒毒所成立了。刚一成立的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就把目光投向了还是属于世界戒毒盲区的戒毒药物研发上。

  传统的戒毒药物由于毒副作用大、成瘾率高、费用昂贵等弊端,在戒毒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1990年,经云南省科委正式立项后,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开始了新型戒毒药物的研制工作。昆明市强制戒毒所根据海洛因成瘾机制,结合中医理论,立足于云南得天独厚的植物药资源优势,对民族民间中草药处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先后推出了酊剂、片剂和胶囊剂三种剂型﹐最后筛选出“6·26”戒毒胶囊。

  2002年,“6·26”戒毒胶囊被批准为国家准字号新药后,更名为“香藤胶囊”。

  “香藤胶囊”曾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成为云南省大部分强制戒毒所首选用药,近年来,全国各地戒毒所用此药为近十万人进行脱毒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据介绍,由于“香藤胶囊”是一种脱毒率达100%的中药,具有安全、有效、快速控制戒断症状、戒毒者不痛苦、无毒副作用和无依赖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使用“香藤胶囊”,平均一名吸毒者在十来天的时间内,只需花200元人民币就能成功戒断毒瘾。这为广大吸毒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心理治疗

  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在心理治疗方面,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攻关国际吸毒者心理治疗难题。

  解除吸毒者的生理依赖并不难,只要与毒品强制隔离,一般十天左右就能消除生理上的毒瘾。但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很难消除,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达到九成以上。因为药物戒毒只能完成戒毒第一过程——生理戒断,而关键性的“心瘾”问题却无法解决,至今还是个国际上未能攻克的科研课题。

  因此,吸毒人员一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心理治疗就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贯穿戒毒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

  晓莉来自德宏州,曾经是腰缠万贯的珠宝商人,然而,这一切通通在“白粉”面前化成了泡影。在吸毒的七年里,她坐台、三陪什么都干过,只为弄到一点聊以过瘾的白粉。她也尝试过戒毒,但反反复复多次,却始终没能逃脱毒魔的控制。

  2003年,晓莉被送进了戒毒所,干警们没有歧视她,反而不断给她鼓励,向她讲解毒品的危害和有关法律知识。心灵手巧的晓莉喜欢画画,于是,干警们就将戒毒板报交给她自由发挥。她逐渐找回了失去七年之久的正常人生之态,重新感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一年后,晓莉走出了戒毒所,干警们仍和她保持着联系,在干警的真诚关心和鼓励下,晓莉重新面对人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在昆明开了一家特色服装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昆明戒毒所着力推行人性化的管理与教育,给予戒毒人员更多的人道关怀和人性教育。所内开设了亲情电话、心理咨询电话,还有设施环境良好的亲属接见厅,干警们还为戒毒人员举办生日会、设立方便门诊、开营养菜肴等,希望通过这种人性化管理让更多的吸毒人员断绝毒品、珍爱生命,像晓莉一样健康地重返社会。

  来到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的吸毒者中,有2/3患有各种传染病:性病、肺结核、乙肝、丙肝,还有艾滋病等。戒毒所的干警们每天都和吸毒者接触,谈心,治疗,甚至照顾生活起居,随时都面临着被传染上疾病的危险。130名干警,要管理好4800名“学员”,其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是这样,为了让学员们放下心理包袱,配合治疗,干警们仍然义无返顾。

  劳动康复

  正在编织中国结的吸毒者孙女士对记者说,自从进了戒毒所以后,每天充实的戒毒生活,同过去自己每天“忙找钱、忙找药、忙安全、忙针管”的吸毒日子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吸毒者进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身体恢复正常以后,立即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吸毒者的体能得到了快速恢复。看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件件劳动产品,吸毒者找到了成就感,也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而昆明市强制戒毒所通过创办康复农场,也走出了一条被国内外同行广泛赞誉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0月8日下午5时,在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宽阔的厂房内,几百名女学员正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编织手工艺品。正在编织中国结的孙女士对记者说,自从进了戒毒所以后,每天充实的戒毒生活,同过去自己每天“忙找钱、忙找药、忙安全、忙针管”的吸毒日子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在戒毒所男女治疗区的加工厂,记者看到也有几百名男青年戒毒人员在加工人工宝石。

  昆明强制戒毒所实行强制和自愿戒毒相结合的原则,发现一个收戒一个。他们每一个人每月交纳400元各种费用,但其中70%的人员因经济困难交不出这笔钱,这70%也就由政府财政支出了。为了弥补收支不平衡,戒毒所将后山3000亩山地利用起来,组织吸毒人员种菜养鸡,自给自足解决伙食问题。现在康复农场已种植果树15000棵,建成一个能养4000只鸡的养殖场,30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饲养了牛、羊等牲畜。

  如今,康复农场每年可产蛋400吨、养猪1200头、生产蔬菜720吨,基本实现了蔬菜、禽蛋、肉食自给,戒毒学员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

  作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强制戒毒所,昆明市强制戒毒所以其创建的“昆明戒毒模式”享誉世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康复劳动”。

  吸毒者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在促进身体康复的同时,掌握一定生活技能,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不要小看这种劳动,即使种出一个西红柿,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沈杰说,在这种不断的心理暗示下,因为社会歧视给他们造成的不自信也会慢慢消退。

  模式被“克隆”

  美国专管禁毒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格尔哈德参观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后,在留言簿上写道:“这里的人道主义和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我明白了这个中心为什么这么有名!”

  全面收戒吸毒人员是云南省禁毒工作的主要思路之一。

  目前最大的问题则是戒毒所容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沈杰说,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实际人数已经达到4800人。“今年各级财政将投入2亿元人民币来新增七千张床位,再加上昆明市另外六家戒毒所,希望今年能达到全员收戒的目标,将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建成万人戒毒所。”

  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平均每天保持了50名左右的吸毒人员进来,也又相同数量的吸毒人员从这里满意地出去。最多的时候,这个数字超过了100。根据各自情况,戒毒者将在不同区内度过3个月、6个月或一年时间。迄今为止,该所已累计对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近8万人次脱毒治疗康复。

  在大理强制戒毒所,同样的“昆明模式”也正在被“克隆”。在已建成的康复农场中,有专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良种奶牛、有电脑控温控湿的太阳能蔬菜大棚,其中种植的水果黄瓜、太空七彩椒等都取得可观的市场效益。在康复农场学习了一系列大棚种植、奶牛养殖等技术后,戒毒学员出所后有一技之长,能有效回归社会。据大理强制戒毒所的统计,三年以上未复吸的戒毒学员已经占了三成左右。

  2005年3月,云南省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康复劳动”予以法制保障。(文中涉及吸毒者均为化名)

  王必仕(滇池晨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