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中小学乱收费 地方政府逼的!

东南快报

关注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昨日对媒体披露,目前中国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是造成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中小学乱收费并非学校乱收费,而是地方政府逼的;而高校乱收费是政府不让收而高校收上瘾了。

他说,治理乱收费的根本问题是标本兼治,政府该拿出来的钱一定要拿足,现在政府该拿的钱不拿,结果通过乱收费的办法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去了。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到位,才使一些地方教育机构,学校,包括省级政府通过各种变相的名目来乱收费。“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他说。

张保庆说,高校乱收费主要是高校的领导在变相乱收费。原来我们中国高校是不收费的,政府一再不让高校乱收费,可现在校长们收上瘾来了。高校收费确实是高校补充财源的重要途径,这是对政府投入的补充,但绝对不能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正常投入。

张保庆说,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应该坚持以政府教育为主的机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新闻

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八省市被批评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昨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助学贷款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关键原因在于有些地方对这项政策不够重视,落实的措施也不够明确。目前全国仍有八个省市没有“动作”,分别是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其中,有两个省份一个学生都没有贷出去。

他进一步表示,不重视、不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政策是当前主要的问题。他说,按照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国家助学贷款如果搞得好,每年应该贷出160亿元左右,即使每年贷出100亿元,这项政策就算基本落实了。但从2000年到现在,才贷出120多亿元。

在谈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时,张保庆说,现在还不能说大学生不诚信。因为最早的助学贷款是从2000年开始的,贷款期限8年,2008年才开始还款,目前尚未到还款时间。

昨日,新华社发文披露两起典型的教育乱收费事件:山西一初中毕业生诉称学校逼其填报指定高中,结果虽然他中考获高分,却仍要交3万元才能上高中——潜藏其后的是当地一些高中学校违规收取扩招费。而贵阳市两城区的乱收费手段就没有山西某些高中学校来得“高明”,它们只不过是以堂而皇之的“借读费”取代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收取的“择校费”——隐藏其后的是教育领域五大怪现状。

高分考生要花3万上高中

山西志愿卡事件暴露重点高中“扩招”秘密

连日来,不断有山西的中考生和家长向记者诉说冤情:中考考了高分,还得付3万元“扩招费”才能上高中。

学生和家长的反映源起于前不久发生的“考生状告学校强迫填写中考志愿卡”事件。

学生之冤

考高分却只能上扩招班

今年7月中旬,山西知达实验学校中考生王超向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状告母校:“中考结束后,我根据估分情况和居住位置,与父亲商议后决定第一志愿填报太原五中。但老师曾明确说,必须报考山大附中。父亲和班主任魏丽萍商量被当场拒绝,班主任说:‘第一志愿报了其他学校的,(志愿卡)我不收,爱往哪交往哪交/成绩揭晓后,我考分高达593分,比山大附中录取线差1分,只上了要交3万元的扩招线。”王超的考分超过太原五中的录取分数线4分,但由于第一志愿未报五中,也要交钱才能上其扩招班。

法院以双方关系属不对等民事关系为由,对王超的诉状不予受理。此事传出后,身在同样处境的学生和家长纷纷声援王超。

很多学生反映,老师不仅要求第一志愿要报山大附中,连择校志愿也要报山大附中。

生源之争

非常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对学生们所诉,校方拒不承认,王超的班主任还领着四名升入山大附中的尖子生,到报道了起诉一事的《太原晚报》声明学校和老师从未强迫报考志愿。

记者采访时,知达实验学校教导主任侯建先表示,今年学校已提醒老师不要刻意要求学生。王超的班主任说,班里并非所有人都报考了附中,报志愿前,她劝学生根据自己的估分情况和家庭位置填,学生和家长却坚持要报附中。

校方与学生各执一词,是非尚未明了,山大附中有关负责人又提出了“生源之争”的问题,认为一些重点学校为争夺优质生源不择手段,山大附中深受其害。而一所原重点学校校长则称,学校抬高分数线是为了确保优质生源,而不是为了腾出名额“扩招”。

“生源之争愈演愈烈,以至非常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一些名校校长间因此关系紧张,甚至反目成仇。”太原市一所知名初中的校长说。她强调,尽管太原市教育局明令禁止各学校提前组织招生考试,一些重点高中仍在中考前数月就来到她这所初中学校,对排名前10位的学生进行考试,之后便提前录走自己满意的学生。

生源之争,争的是尖子生。尚未跻身“尖子”行列而又渴望成为“尖子”的学生,走“扩招”之路似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扩招”玄机

重点高中“才”“财”兼得

记者调查发现,各重点学校提高招生分数线,除了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套牢”高分生外,还可以扩大财源,真可谓“才”“财”兼得。

根据太原市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扩招班数超过非民办类学校招生班数的23%。在一些重点学校,扩招班数占总班数的三分之一。

但记者发现,一些中学扩招人数远超教育部门限定的额度。知达实验学校普通班的一名考生告诉记者,班里50多名学生,不用花“扩招费”上高中的不到10人。

最为敏感的扩招收费问题由此被摆了出来。

太原市教育局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扩招生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期不高于5000元,三年不超过3万元。

据记者调查,多数学校根据学生分数分梯度收取扩招费,收费金额为每学年3000元至1万元不等。而山大附中、太原五中等一些知名高中,不论考生分数是否超过了录取线,只要其第一志愿未填报本校,就只能成为“扩招生”,均须一次性交纳3万元扩招费。

连贫困县居多的吕梁、忻州等市的不少县办高中也收起了高达3万元的扩招费。

贵阳清退1300万元借读费

很多家长却不愿退钱折射择校五大怪现状

2004年度,贵阳市两城区跨学年收取借读费1300万元。为此,几名人大代表奔波近半年,经有关部门干预,这些违规收取的费用终被勒令清退,可很多家长却表示不愿向学校退钱。

热点校跨学年收借读费

今年3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信访部门多次接到群众反映:贵阳市一些学校违反有关规定,跨年度收取借读费。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杜绍林等市人大代表的关注。

抽查表明,贵阳市两城区中小学去年秋季入学时都存在跨学年收取借读费情况,而这些跨学年收借读费的又多是一些热点中小学。几位人大代表认为,收取借读费本身就不合理,这些小学却一次性收取6年、中学一次性收取3年借读费。

收借读费乃周瑜打黄盖

2004年秋季入学前,贵阳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规定:对因自愿放弃就近安排入学的学生,学校可收取借读费,按学年收龋

杜绍林认为:“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和规定,这个文件的合法性本身就缺乏依据。择校费演变为借读费,长期禁而不止,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

不少学校辩说,跨年度收取借读费是经家长同意的,且签订了承诺书。代表们反问道:家长们敢不签吗?

在多方干预要求学校清退借读费后,仍有很多家长表示不愿找学校退钱。代表们指出,这是因为对于多数家长来说,能把借读费交出去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有的家长托人情少交了部分借读费,如果清退,今后按每学年交纳不划算;更多的家长则担心怕学校报复孩子。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