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拖”还能拖多久(组图)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 |
![]() |
县政府还钱就像“挤牙膏”
本报记者李晓玮
7年了,刘金德在家和他承建的鄢陵县政府办公大楼之间,不知奔波了多少趟。“什么难听的话都听了,什么难看的脸都看了,至今县政府还欠着64万元工程款不还。我真没法向工人们交待。”8月2日晚,刘金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愤懑中透着无奈。
1998年10月1日,刘金德所在的鄢陵昌平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县政府办公大楼主体工程交付。公司上下为又完成一项大工程而满心欢喜,谁知,此后竟是漫长的讨债路。
“头几年,跑了多少趟,县政府才给了5000元。当时拖欠工程款全国都比较普遍,要不来钱,只能自我安慰: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可是,这几年,国务院、省政府都对清欠工作特别重视,还出台了具体政策,县里咋还不给钱呢?”刘金德欲哭无泪。
据刘说,这两年,他几乎天天往县政府跑,并找过县领导几十次。县领导以种种理由,或推或拖,只是在2004年才像挤牙膏一样还了4万元。今年4月12日,闻听国务院清欠办要到许昌督察清欠工作,县政府立即起草《鄢陵县政府办公楼还款计划》,承诺于2005年6月30日前偿还欠昌平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欠款的70%(计54万元);余款25万元于2005年12月31日前全部还清。公司领导大喜过望。哪知道,从6月28日收到15万元还款之后,再没下文了。
知情人称,县政府领导一年中换了几辆新轿车。②13(插图王林)
工钱五万八八年给一百
本报记者高亢
8年前辛辛苦苦打的井,58500元打井钱至今只拿到100元。每天想起这件事,西华县红花镇屈庄村村民屈仁才心窝子就一阵痛。
1996年,郸城县宜路镇政府与西华县红花镇屈庄村村民屈仁才等人,就郸城宜路镇打井工程签订了承包合同。1997年12月,打井工程竣工并通过宜路镇政府验收。工程如期结束了,但屈仁才等人只拿到了最初支付的100元定金,剩余58400元,至今分文未得。
据屈仁才等人反映,工程竣工后,郸城县宜路镇政府告诉他们说镇里暂时没钱,等缓缓时间再给。随后,宜路镇水利站站长侯克荣代表镇政府给屈仁才等人打下了一张欠条。再往后,屈仁才等人多次向宜路镇政府催要打井款,但一直没有任何结果。无奈,屈仁才等人于2003年2月20日向郸城县法院起诉了宜路镇政府。
在国务院加大了对清欠工作的治理力度之后,屈仁才等人多次到周口市清欠办投诉,周口市清欠办与郸城县宜路镇政府多次联系后,宜路镇政府仍然没有实际还款行动。省清欠办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登记备案,并组织督查组对郸城县宜路镇政府进行多次督办。然而,清欠办的多级督办与过问仍没有引起宜路镇政府的重视,截至记者8月2日发稿时,这笔打井款仍没有得到解决。②7(插图王林)
一笔工程款要拖一世纪?
由于一笔久拖未还的工程款,河南省建设总公司遭遇了一系列“非正常”事件:
工长韩小方因无力支付同乡工人的工费,被人将左手掌肌腱砍伤,导致残疾;
因为怕工人逼债,福建籍工长蔡玉明已有3年不敢回老家过年;
项目经理刘建良因家中多次遭人围堵,含泪告别年迈的父母,搬离了家乡……
省建设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工程款已经拖了4年之久,至今,新安县建设局仍然欠下200多万元工程款。
2000年4月,河南省建设总公司与新安县建设局签订合同,承建该县的“新安世纪广场”。该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但新安县建设局却欠下巨额工程款,且毫无还款表示。
几年来,河南省建设总公司无数次讨要,可始终无果。该公司负责此项目的项目部已经严重亏损、负债累累,且时常被材料商和工人告上法庭。
2004年初,在省清欠办对该县政府的多次催办下,新安县建设局与河南省建设总公司签订了还款协议书。孰料,新安县建设局在偿还了部分款项后,再次违约。
面对此情此景,省建设总公司的负责人不禁仰天长叹:“难道这笔工程款真要像他们建的‘世纪广场’的名字那样——拖上一个世纪吗?”②13本报记者王映
拥有50万元债权的“特困户”
本报记者王映
通许县一建公司项目经理郭清民非常特殊,因为他是一个拥有50多万元债权的“特困户”。为什么这样说呢?
“1999年9月,我承包了该县历庄乡政府办公楼、计生所办公大楼以及其他零星工程。工程竣工后,虽经历庄乡政府确认工程造价共计52.7万元,但乡政府迟迟不予支付工程款。”郭清民告诉记者。
“我没钱给工人们发工资,也没钱还债权人的垫付款。”郭清民痛心地回忆道,工人们和债权人隔三差五就到他的家里“拜访”——值钱的拉走了,不值钱的也拉走了——郭清民不仅一夜之间变成当地的“特困户”,还被打成了重伤。
2004年4月,开封市清欠办接到投诉后,专门组织人员就历庄乡政府拖欠郭清民工程款一案展开专门调查,并督促双方签订了还款计划。协议规定,历庄乡政府于2004年年底前还款50%,2005年还款80%,2006年全部还清。但随后此协议便形同一纸空文,欠款没有得到丝毫解决。省清欠办对此案高度重视,在今年5月开展的综合督察以及7月开展的重点案件督察活动中,对此案进行了多次督察,但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乡政府真是一块硬骨头!”郭清民无奈地对记者说。②13
乡政府欠款让我有家难回
“我根本不敢回家,现在在一家煤矿靠打工过日子。”8月2日下午,郏县薛店镇青西村村民宗建欣在电话那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并不算大的工程。
2002年10月4日,宗建欣与汝阳县陶营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建陶营乡境内一段长1.32公里的混凝土路面。2003年1月8日,这段路交工并验收合格。然而,这段总合同款36万元的工程,在交工两年之后的今天,仍有15万元工程款没有给宗建欣付清。15万元中,既有民工工资9万元,也有宗建欣贷款垫支的原材料费6万元。
两年多来,宗建欣无数次去讨要,陶营乡政府领导总是以工程款上级没拨付下来为由,分文不给。宗建欣家离陶营50余公里,为要工程款,宗建欣光路费就花去了5000多元。由于没有拿到工资,几十个民工经常到宗建欣家又吵又闹,甚至吃住在宗建欣家。无奈,宗建欣只好东躲西藏,不敢抛头露面。2003年、2004年两个春节,宗建欣都没敢回家过。
“我给李新民副省长写了信,反映我的遭遇,李省长给我批示了,这下,我总算有指望了。”宗建欣这样告诉记者。“陶营乡政府的人上午给我打了电话,说是要找我商量商量,分期付款给我,但我不知道能不能真正要回拖欠了两年的钱。”②7 (插图王林)
本报记者高亢
责任编辑:陈要逢
举报成功